凤麟下寺归来话银杏

下寺归来话银杏

凤麟

霜降节气,已过去几日。正是赏银杏挂*铺金的 时节。一早驱车,顺着南召县马市坪西行的乡村公路,过乔端镇折西北,走蜿蜒曲折的深山沿河公路,来到慕名已久的嵩县白河镇下寺村。

下寺,因古云岩寺得名。更因千年银杏林闻名当世。

岁古银杏

岁古银杏

多年前,唐代高僧自在禅师在此开创云岩寺,“伏牛山”也由此得名。历史长河中的云岩寺,当地人称,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并称为中原四大名寺,是中原佛教的发祥地之一。如今,这座兴极一时的深山古刹,只有少数遗留的残碑片瓦,在千年银杏树的见证下,无言倾诉着昔日的辉煌。而这方土地,在历经兴盛和沉寂的背后,充满了历史疑云和神秘传说。

云岩寺古银杏林

谈及云岩寺,拉我们上山的观光车师傅,极为健谈。绘声绘色地讲起了古经儿。自在禅师是江西高僧马祖道一的高徒。自在禅师学佛既成,师父知他尽心弘佛,嘱咐他应去洛阳一带幽栖名山。临行,自在禅师问师父,不知哪里栖止为好。马祖道一说:逢牛则止。于是辞师北行,走到南召县境,向北望去,山高岭深,云低雾重,当地人称此地叫野牛岭,山中有凶狠的野牛精出没,祸害一方,猎人都不敢惹,百姓怨声载道,不堪其乱。山民力劝自在禅师,孤单一人,千万不要冒险前行。自在默念师父的话,径直来到野牛岭。果然一头凶恶的野牛蹿将出来。自在禅师不慌不忙,笃定禅心,以法咒制服了野牛,自在禅师骑上牛背,传意野牛:若到吾刹,当即行止。野牛走到如今下寺这个地方,停了下来,自在禅师巡视一周。说,这个地方景色很好,可惜山沟狭窄。野牛听后,又向前走,到了如今上寺这个地方停了下来。自在禅师下了牛背,北望群峰兀立,壁立千仞,山顶一泓碧潭,几缕清泉,由潭而出,喷玉溅珠,飞流而下。南望远山绵延,祥云缭绕,令人心旷神怡,甚是满意。自在禅师便在此地开山创建云岩寺,俗称云岩上寺。后又在今下寺村建云岩下寺。时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年)。伏牛虽为传说,但自在禅师开创云岩寺却是史料凿凿。到明代时,云岩寺的僧兵仅次于少林寺,剿匪安民,也挥师沿海参加过抗倭行动,享誉世间。

伏牛山红叶

后人根据自在禅师降服野牛的故事,把这座山叫做伏牛山。伏牛山地处南阳、洛阳、平顶山十余县市,绵延方圆八百余里。当然,南阳人又有南阳对伏牛山得名的传说。再说自在禅师到上寺地方下了牛背,那牛突奔后山,跃入山上碧池,竟现龙形,身子横在东西两山之上。自在禅师施法使龙收心敛形,复入池中。后称此池为龙池,池所依两山被称作龙池曼。介绍中,观光车师傅称龙池曼是伏牛山 主峰,我问,伏牛山 峰不是西峡老界岭的犄角尖吗?他略一迟钝,反应倒快:老界岭 ,但龙池曼是主峰啊!我还真糊杜了主峰和 峰是不是一回事。这使我想起了在欧洲,瑞士人自豪身处欧洲的屋脊,整个国家被阿尔比斯山主体山峰所覆盖,到了法国,法国人说 峰在法国。我也很早就听说,淅川香岩寺是中原四大名寺之一,且有皇帝曾在那里剃度为僧。也有上寺、下寺。下寺上世纪为丹江水库所淹,现存上寺仍规模宏大。老家方城大乘山普严禅寺,幼时我就极向往那里的两棵古老高大的唐代银杏树。家乡人也一直为普严寺曾为中原四大名寺之一而自豪着。我想,各地为了旅游,为了争名,都愿意往“最”字上靠,还是姑且听之,难得糊肚,不去争辩的好。

珍贵的黑银杏树,成熟果皮呈紫黑色

历经千年沧桑,云岩寺现仅存下寺三间正殿和三间厢房,为清嘉庆年间重修,据说,梁檩椽柱,门窗台几等所用木料全部为银杏木,作工细致,雕刻精美。这印证了唐代“诗佛”王维《文杏馆》诗对佛殿建筑的描绘: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 雨(这里文杏即银杏)。上寺地面建筑已基本无存,只剩一些塔林遗址和残存的建筑砖石。据当地村民回忆,塔林 的约有10米,多为明塔。上寺塔林有砖、石塔15座,中、下塔林遗塔23座,均毁于年冬。下寺附近还有多处石塔遗址。从灵塔之多,可见到了明代,仍高僧代出,也透见其香火之盛。近年,为开发旅游,复建了“开山祖唐自在禅师”砖塔,上寺塔,皇姑三塔等,但远不成规模,落寞凋零,令人遗憾。

遮天蔽日古银杏林

来到云岩下寺,恍然画中,似乎进入了金色的童话世界。使人震撼的千年银杏树林。方圆五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千年以上的古银杏树二百余株。该银杏林是目前被发现的世界上规模和密度 的一处古银杏群落。最长寿的一棵据说已有多年。这里还生长着稀有珍贵的黑银杏、甜银杏,以及雌雄同株的千年古树。这些银杏树高大挺拔,形姿壮美。枝繁叶茂,藤萝缠绕。云动叶飘,挂果万千。翳影郁然,蔚为壮观。霜后叶*如金,漫天蔽日。阳光透照,如一片金色霞光。秋风扫过,那片片落叶,恰似摇钱树上金钱撒下。一股清泉绕林而下,满山遍布的山茱萸相伴而生,熟透了的山茱萸果挂满枝头,如片片红云,与银杏*叶,相映成趣,构成了独特的山川丛林奇观。远处一对新人,相拥在满地*叶上拍摄婚纱照,恰似一掬洁白的云朵,飘落金毯之上,如梦如幻,曼妙如仙。置身如此罕见规模,美不胜收的古银杏林中,游人惊叹不已,若然有一种“银杏见过,不看森林”的感觉。年,此片银杏林,以数量最多的千年古银杏树,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茱萸红,银杏*

拾阶树下,正值叶*果熟。雌树之下,落果遍地。我捡了一颗,腐软的果皮,有一种奇特的臭味。地上的落果,好像也没有当地村民去拾掇管理。任由游人捡拾。有贪心者,竟捡了几大袋子,看有十余斤,拎到小溪洗皮剥果。放眼溪中,果皮遍布。还有攀岩折枝成袋子采摘山茱萸的,也无人制止。避免这些与文明旅游极不和谐的行为,有待于景区管理的加强,和游人文明素质的提高。

山中遍布未收摘的山茱萸

从武则天时,唐代传一习惯,皇室女眷常去寺院留居习经,皈依佛门。据说文宗时,有一皇姑,闻得云岩寺的高僧佛法深厚,圣名远播,求皇帝恩准,往云岩寺上香朝拜。到云岩寺后,一高僧被皇姑的绝色美貌所吸引,竟置“清规戒律”于不顾,寻机与皇姑私通。事后又胆大包天将皇姑藏匿,期做 夫妻。得知皇姑失踪,皇帝即派一位将*带兵前来查访。并下旨:生要见人,死要见尸。若是云岩寺僧人胡作非为,则要杀僧焚寺。将*派人扮作货郎,寺旁游走叫卖,将前来购买脂粉女红的和尚拿下,真相大白。皇姑被淫僧多日蹂躏,已有身孕,羞耻之极,无颜再活在世间,一头撞死岩下。将*依旨斩杀了一干不法贪淫僧人。但见寺庙严整,佛像慈祥,不忍焚毁,使得寺庙得以保存。之后,白马寺派一高僧前来主持寺中事物,重饬寺规,恢复净土。又将皇姑的尸身下葬,置石塔,名曰“皇姑塔”,塔呈鼓形,俗称“大肚子塔”,似有象征皇姑死时有孕之故。将*因违旨没有焚寺,不敢回朝,请旨愿为皇姑守灵。皇帝感其慈悲恩准之。死后被葬于皇姑塔边,立塔为志。后皆被毁弃。现上寺遗址处复建了皇姑三塔(另一座据说为皇姑婢女),简介已删去僧人秽行。游人来此可见。

云岩寺皇姑三塔

历史上曾发生 的“三武一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灭佛行为,武宗灭佛即为其一。唐文宗驾崩,武宗继位。武宗受韩愈反佛崇儒思想的影响,又笃信道教。据说,还受另外两个重要事件的影响,一个就是云岩寺僧淫皇姑事件。一个是寺院隐藏光王李忱事件,武宗甫登皇位,就查抄了淅川香严寺,寻李忱未果。武宗对佛教深恶痛绝。在位六年,大规模灭佛毁寺,强令僧人还俗,没收寺僧产业。使佛教在中国受到灭顶之灾。宣宗继位,感恩高僧护佑,避祸寺院,佛教逐渐再现生机。

银杏金叶蔽空

河南淅川香严寺始建于唐代宗(年)时期,原有两座禅院,“一在白岩万山环抱之中,一在山麓丹水旁。相望30里,俗谓之上寺、下寺”。丹江水库建成蓄水,下寺被淹没,为保证库区航运畅通,下寺琉璃塔、汉白玉塔群等建筑被毁,古树被伐。现仅存上寺。

下寺村头银杏林

唐文宗开成五年(年)光王李忱为免遭颖王李炎(翌年为唐武宗)的杀害,宦官仇士良与太后密谋,谎称光王坠马而死,密送其潜至香严寺,避难在一代高僧智闲禅师门下,剃度为沙弥。一日,与智闲禅师游至寺后白布朝阳瀑布,只见一股清泉恰如白练,从十数丈高处飞泻而下,落入瀑下深潭。禅师有意试探李忱心志,即景咏诗二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沉吟中,李忱应声续出二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显露出不甘落寞、踌躇大志的胸怀。后来果然做了皇帝,且多有善*,史称唐宣宗。古碑文记载了李忱隐居于香岩寺的遗踪。这里退可顺水而下,游刃于江汉淮扬。守可东山再起,西溯商洛,问鼎朝*。应是较佳的蔽隐之地。

天边金叶*

香严寺现有两棵余年的银杏树,高大挺拔,枝叶繁茂。据说根在地下相连,叶在空中相偕,被称作香岩寺神奇夫妻树。

帝王伟人与银杏的故事,也是记载多多。

甘肃陇南徽县一棵古银杏,据说为周文王所栽,距今已余岁。

西安观音禅寺的古银杏树,据说是唐太宗亲手所栽。距今已有多年。每年金秋叶*有数万人排队赏之。

北京地区银杏众多。地坛公园、钓鱼台银杏林等,观赏名气很大,均为近现代所植。香山五塔寺内金刚宝座塔前的两棵巨大古银杏,为明代所植。戒台寺、卧佛寺等处,均有余岁古银杏。千年树龄者如密云巨各庄唐代香岩寺遗址,及怀柔红螺寺的古银杏等。香山双清别墅的银杏树,据说为金代所植,由于毛泽东建国前夕居住此处,常在树下读书看报、指导全国解放战争而有名。

杏林秋晚游人醉

北京最古老也最负盛名的当属潭柘寺古银杏树。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年),是佛教传入后,北京地区最早的一座佛寺。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比北京建城还早年,故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之说。潭柘寺毗卢阁前最 的一株银杏,有说为晋或唐时所植,距今已有—年的历史。此树最有灵气。相传在清代,每有新皇登基,树的根部便长出一新枝干,以后会逐渐与老干合为一体。每有皇帝驾崩,就会有枝丫干枯或折断。上纪六十年代初,已经成为普通百姓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到潭柘寺游玩,曾手指帝王树侧,未与主干相合的一根细干戏说:“这根小树就是我,因我不成材,所以它才长成歪脖树”。当年乾隆皇帝到潭柘寺巡游,见此树枝繁叶茂,气贯长虹,铁枝奓然,腾若飞龙,为之惊叹不已,御封为“帝王树”。这应是皇帝对树木所封的 封号,远在 的泰山“五大夫松”、北海“遮荫侯”和“白袍将*”树之上。后人为给“帝王树”配对,又在西侧补种一棵银杏,俗称“配王树”。可惜错配鸳鸯,两棵皆为雄树,不能结果。这是否预示着,“帝王树”无果,永无“太子”,封建社会永不再来呢?年,笔者参加化工部举办的学习班结业,有幸初来潭柘寺一游。那时好像还无旅行社和导游之类,寺内工作人员引导大家至“帝王树”下,边指边说,76年毛主席逝世,这一枝主干就突然死去,至今都没咋发芽。我们抬头看去,果然,有一枝灰鳞苍劲的树干,不见叶色,与周围葱葱绿叶反差极大。不仅使我暗自称奇,时至今日,记忆犹新。后来我一直记掛这事,前些年得知那枝干竟又复活,焕发出勃勃生机。我想,可能是改革开放,国泰民安,老树有灵吧!真可谓“帝树阅尽沧桑事,枯木逢时焕新生”。

北京潭柘寺古银杏树

当然,近年注重做好古树名木养护管理,对古树进行病态诊治,全面复壮,应是古树生机的真正原因。年这棵树被中国林学会评为“十大最美古银杏”之一。

潭柘寺作为明清敕建皇家寺院,皇帝常来祈福游幸。还有一段趣闻轶事:一日,乾隆皇帝由寺中方丈相陪,携纪晓岚臣等,游至寺后。只见汩汩清泉,汇入潭中。一棵干枯的古柘树,立在山岩之下。乾隆见景即兴,出一上联:“山石岩下古木枯”,此联不仅意切,而又拆字,山石合为岩字,古木合为枯字。纪晓岚博学敏思,非等闲之人。他举目望去,见一少年村姑,正在潭中汲水。便出口对出下联:“白水泉边少女妙”。乾隆略一忖酌,道:“此妙不好”。纪晓岚脱口改为:“白水泉边女子好”。乾隆听后赞之:“此好更妙”。方丈也凑趣旋出一偈:“此妙落好,此好更妙。善哉善哉,阿弥陀佛”。方丈在皇帝面前不用否定之词“不好”,改用落好。这个落字,是一多音多意之词。即有落后、不如的意思,又有讨好、落好的感觉,一语双关,实在妙极。显见方丈出言的谨慎机智。遂传为佳话。

深幽银杏林

南京溧水区上方村,有一棵沧桑虬曲,历1余岁的古银杏树,被当地人称为“银杏王”。这棵古银杏树枝干已经一分为三,看似三棵树。相传,是三国时孙权统一东吴,其母亲手所植。当年朱元璋夺得天下,建都南京。一日,带着众儿孙郊野狩猎。途径古树之下,拴马稍歇。朱元璋虽胸少文墨,却喜爱对联。一阵风吹,他见御马的尾丝飘起,便想出一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然后让身边儿孙辈即景作对。皇孙朱允炆(后建文帝)学识不输与人,他见不远处羊群小溪饮水,牧童泼水戏羊。便对出下联:“雨打羊毛一片毡”。这下联虽对仗工整,无可挑剔,但总觉太过软沓,少有帝王志气。朱元璋不免摇头,有失所望。于是他转目朱棣。朱棣抬头看那银杏古树,枝丫张弛,秋后*叶,阳光透射,随风婆娑,恰似飞龙在天。脱口便说出下联:“日照龙鳞万点金。”朱元璋听罢,不由颔首。也不免生出一丝忧虑。此联,透出不甘平庸的霸气胸襟。果然,朱元璋死后,朱棣武力推翻建文帝,一揽大明皇权。

虬枝金叶连天碧

银杏为落叶乔木,胸径可达4米,叶形奇特如扇。雌雄异株。果实俗称白果,因此银杏又名白果树。银杏果实及叶均可入药,有定喘止咳、清*杀虫、降压调心、祛脂除斑等多种功效。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果要四十年,“公公种树,孙子吃果”,因此又被称作“公孙树”,是树中的老寿星。银杏偶有雌雄同株者。据专家讲,有假性同株即两颗雌雄幼苗一起生长合为一体,长成后各开雌雄之花。有人为嫁接雌雄同株的。极少也有自然一树雌雄之花共生的。安徽金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即有一棵雌雄同株的千年古银杏,每年结果余公斤。云岩寺雌雄同株的一棵,专家考察鉴定,是由天然生长过程芽变形成的雌雄同株,为世所罕见。

金叶蹊径通幽处

由于授粉的特性,雌雄株生长差异较大,雄株主枝整体树冠紧密,茁壮向上,树势挺拔,便于花粉随风远播。而雌株普遍枝干疏散,树冠外扩。雌株因繁殖育果消耗营养,长势不如雄株。若仔细观查,十分有趣。据传,孤立一株雌树,百里之地只要有雄树,即能授粉育果。听来真是不可思议。

金叶铺地

银杏最早出现于3.5亿年前的石炭纪。至50万年前,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灭绝,唯在中国绵延生存下来。因此被称为植物的活化石。今已少有自然生长,大多属于人工栽培。现国外的银杏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引入。银杏被中国人视为富贵吉祥之树。枝干伟岸苍劲,树形挺拔俊逸。种核秀巧,药食双补。叶形奇特,树龄寿昌,少生病虫。每至深秋,挂果万千,*叶如金,婆娑剔透,摇曳如钱,美丽至极,游人为之陶醉。汉唐以来,被佛教视为中国的菩提树,名寺大庵,必有所植。寺以树盛,树以寺显。道教亦视银杏为神圣之树。成都青城山天师洞,相传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丹有成后,来到西蜀,见青城山祥云缭绕,深幽涵碧,仙气冲天,得遇老君点拨。便在天师洞结茅隐居。古银杏树下,潜心静修,悟真阐道。在蜀地演教布化。降伏邪巫*妖,成就道教创元先哲,终使大道弘扬于世,被尊为一代天师。凡寿岁,后羽化升仙。即使当今,游人来天师洞银杏树下,也会有混元莫测,豁然如仙的感觉。

成都青城山天师洞古银杏树

游古寺,观古树。可以看到,许多古寺周围的古银杏树龄,远高于建寺时间。我想这也正是“先有菩提树,后有释迦佛”的道理吧。中国高僧大概看到有古银杏树的地方,会认为是圣地,便开山建寺。粗大坚实的银杏木还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寺成又可在寺院及周围,续种幼株,再生“菩提”。

据统计,中国树龄五千年以上的银杏树现有十余棵,大多生长在贵州山区。目前公认世界上最古老的银杏树在贵州福泉,树龄大约有—年,根径有5.8米,树高50米,需13个人才能围抱。年载入上海吉尼斯记录,被誉为世界最粗大的银杏树。山东章丘、莒县,四川崇州等地也有年龄的古银杏树。可惜未曾到过这些地方,一睹古树芳容。这些长寿古木,可谓是“阅尽炎*血脉绵延,见证中华伟业传承”的神树。有诗赞曰:百年树神,千年树灵。独我银杏,亘古衍生。越年亿万,唯神唯灵。佑我中华,盛世永生。

你能搂得住?

银杏为喜光树种,对土壤气候等适应较为宽泛。育苗相对容易,扦插、分株、嫁接、播种等各种方法,均可大量快速繁育。银杏具有很高的经济、文化、观赏、药用等价值。因此,银杏自古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栽种甚广:北自沈阳,南达广州,东起华东沿海,西至甘肃到云南边陲,海拔40-米以下地带均有生长。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亦热心引进,多有栽培。近年来,各地以盆景、行道树、观赏园林和果实收获为目的的银杏栽培热情极高。成都等数十个大、中、小城市将银杏誉为市树,规划推广培植。江苏邳州 银杏博览园,是中国 的单树种 森林公园。泰兴以盛产优质及新品银杏果著称于世;山东临沂年产银杏余万公斤,银杏生产已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浙江湖州更将银杏作为湖州古典优雅,清新宁静的标志,代表人民勤劳朴实,生生不息的精神,植出12.5公里长的银杏林,成为一道“原、野、奇”特色的风景线;湖北随州在余棵古银杏树生长的地域,大加扩种新培,育成了以古银杏为主体、田园风光与自然山川相和谐的银杏谷;广东南雄已育成银杏林10余万亩;辽宁丹东,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将银杏树种植于街道两旁。现为东北地区培育银杏苗圃的 基地。古老的银杏,已在各地焕发生机,重展异彩。

期待银杏这一珍贵名木,实现:中华独有奇异果,神州处处神树生。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十日于宛

作者简介:

冯大林,网名凤麟,祖籍河南方城。从事企业管理工作。长期驻京,曾借调部委工作。关心社会,爱好文学写作。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分享是一种美德,转发是一种境界!点赞是一种支持!

点击阅读原文直击

↓↓↓

中原视窗公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zwwh/740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21020411号-16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