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西夜话21期曹建红和他的银杏花开

年8月18日晚,在贺西职工书屋,第21期《贺西夜话》迎来诗人曹建红和他的诗集《银杏花开》。曹建红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曾一度搁笔。几年前,又重新捡拾。现供职于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生活服务公司灵石管理中心总调度室。《银杏花开》共收录作者年至年度创作的百余首诗歌作品。诗人在《自序》中如是说:我愿意在生命中感恩,我愿意在感恩中记录下那些片刻的感动,让这些穿透时光的风铃,联缀成记忆的藏珍。建红生在太行山,工作在汾河边,山水激发了他无尽的诗情。他的诗中书写了童年、故乡、大地、矿山,可以说,是把热爱融入到生活里,把生活融入到生命里,把生命融入到诗歌中,把诗歌镌刻在山水之中。讲座伊始,曹建红老师为大家签名授书,并表示了自己的感恩、感动和感叹。他讲到,贺西煤矿**重视文化建设,具有人文情怀,激发了最基层职工的的巨大创造力,难能可贵,让人敬佩,值得学习。 次踏上这片热土,感受到了贺西人在原始落后的基础上,战天斗地,不懈努力,用智慧和心血在吕梁大地耸起了一座无字的丰碑,在八百米地层深处筑起了地下长城。22年的奇迹崛起,令人震撼,新的面貌令人耳目一新。作为西进战略的先锋队、主力*,贺西人所做的贡献可歌可泣,需要时代的书写者为他们树碑立传。讲座中,曹老师对中国新诗的百年流变做了细致的梳理,讲到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性诗人和诗作,就诗歌的发展、变化、演进、创新和突破做了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谈到自己的诗歌创作经历时,他讲到:我从上世纪80年代就迷恋和热爱诗歌,但写得比较随心,属于自由创作阶段。工作之后,经历了许多坎坷,比如婚变和车祸,给人的打击很大,那时感受到生命中的无助和孤独,就像漫步荒原四顾茫然一样,心无所依,身无所寄,直到又重新拣拾回诗歌。可以说,在没有理由和勇气继续生活下去的时候,诗歌给了我强大的精神支柱,就像我的情人和朋友,她是我一个人的宗教,是我 的精神支柱。这个时候,自由创作转变成了自觉创作,其实就是在完成一种自我救赎。尤其在经历过磨难之后,诗歌才会更有质感,才更有了自己独特的对生活和生命的体验。而这所以把这本诗集命名为《银杏花开》是看到了银杏的坚韧和顽强,看到了她不屈不挠的生命力。在物种灭绝的毁灭中,银杏活了下来,在原子弹轰炸后的废墟上,银杏又活了下来,举起火红的旗帜。所以,她更像是我人格精神的一种升华,一种顽强不屈的诗意表达,她金色的叶子就像向大地的献礼,她不会缺席的开花,给人的是一种灵*的救赎。我写诗的秘诀就是真情实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zwwh/693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21020411号-16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