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银杏叶滴丸的安慰剂制备及模拟效果
摘要:目的探索中药制剂银杏叶滴丸安慰剂的制备方法,并客观评价其模拟效果,为中药安慰剂的研制及评价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银杏叶滴丸安慰剂制备为例,通过试验药物可能性、安慰剂与试验药的相似性评价、药物间的相似程度分析3种方法,从外观、颜色、气味和口味多个方面对其进行模拟效果评价。结果2种处方的安慰剂与银杏叶滴丸原药的相似度较高,在外观、颜色、气味和口味方面与原药基本一致,且处方2[苦味剂蔗糖八 酯0.6g,着色剂焦糖2.1g,填充剂聚维酮(PVP)K.3g,水溶性基质聚 (PEG).0g,制丸]安慰剂的模拟效果较处方1(苦味剂蔗糖八 酯1.2g,着色剂焦糖2.1g,填充剂PVPK.7g,水溶性基质PEG.0g,制丸)更好。结论银杏叶滴丸安慰剂的研制填补了目前中药滴丸剂型安慰剂的空缺,本安慰剂能够满足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安慰剂的要求,为中药安慰剂的制备及模拟效果评价提供了可参考的方法及思路。
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为使中医药能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在中医药临床试验研究中需遵循随机、对照、双盲及重复的基本原则[1],在不同的临床研究阶段,研究者应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科学合理的临床试验设计才能更好地证明中医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等临床问题。安慰剂的设置可有效避免偏倚[2],是实施双盲的关键环节,而安慰剂的制备水平,决定了受试者及研究者在盲法实施过程中破盲的几率,因此要求安慰剂应与试验药在外观、色泽、气味和味道上尽可能保持一致。与成分性质单一的化学药安慰剂相比,中药制剂具有天然药物的特有色泽、气味和味道,很难使用完全无治疗作用的成分来模拟,使其安慰剂的制备较为困难[3]。本研究通过对临床试验用药银杏叶滴丸安慰剂的研发制备与模拟效果评价,进一步探索中药安慰剂的制备与评价方法,为中医药安慰剂的研制与应用提供参考。
1仪器与试药
DWJ-S-DP多功能滴丸机,烟台百药泰中药科技有限公司;BG-20H滚筒式包衣机,浙江江南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银杏叶滴丸,药用级,批号A,万邦德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蔗糖八 酯,食品级,批号NJ,美国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焦糖,食品级,批号,广州市威伦食品有限公司;聚维酮K30(PVPK30,批号)、PVPK90(批号)、可溶性淀粉(批号)、玉米淀粉(批号)、普通药用淀粉(批号),药用级,湖北展望药业有限公司;聚 (PEG),药用级,批号FS,辽宁奥克医药辅料股份有限公司;泊洛沙姆(P),试剂级,批号P,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方法与结果
2.1银杏叶滴丸安慰剂的制备方法与处方筛选
2.1.1安慰剂的制备方法按照筛选时所需用量,将PEG加热至熔融,恒温80℃,呈无色透明液体,分别加入处方量矫味剂和着色剂,开启搅拌,转速r/min,至熔融液成均匀黑色且无肉眼可见颗粒。称取处方量填充剂,在搅拌下分多次加入熔融液中,加料完毕后继续搅拌至均匀。然后将熔融液加入滴丸剂储液罐中,控制药温稳定于82℃左右且冷凝液温度稳定于0℃左右时进行滴制。滴制完成后,用石油醚清洗丸子表面的二 硅油,通风晾干,共制成丸,包薄膜衣,密封包装。
2.1.2基质和填充剂的筛选根据《中国药典》年版中所述,银杏叶滴丸为棕褐色滴丸,味微苦。要制备银杏叶滴丸的安慰剂,使之大小(肉眼观测)与试验药相同,则需找到处方中主药的替代物,由于滴丸剂型的特殊性,可以从基质和填充剂2个方面考虑。
银杏叶滴丸处方中的基质为PEG,其余均为主药银杏叶提取物,故安慰剂仍以PEG作为水溶性基质[4],通过筛选填充剂来代替主药。安慰剂常用的填充剂中水溶性较好的有淀粉(可溶性淀粉、玉米淀粉、预胶化淀粉)、微晶 、PVP等,筛选试验分别尝试了可溶性淀粉、普通药用淀粉、玉米淀粉、PVPK30,结果见表1,可见PVPK30的模拟效果 。
2.1.3色泽和味道的调配由于中药制剂的特殊性,有其独特的颜色和味道。因此,中药安慰剂制备过程中常常添加一定的着色剂和矫味剂进行模拟。常用的中药安慰剂着色剂有焦糖、柠檬*、苋菜红等,对其使用量也有严格的控制[5]。本实验选择可可壳色素(棕色)和焦糖(黑色)分别进行模拟原药颜色。结果见表2。比较实验结果,3.5%的焦糖就能较好地模拟原药的颜色。另一方面,从中药安慰剂色素使用的安全性[6]角度考虑,着色剂的用量不适宜过高。同时,后续包衣工艺还会进行上色,故采用3.5%的焦糖用量。
中药安慰剂中常以苦味剂模拟原药的苦味,银杏叶滴丸原药味道微苦,苦味程度不高,故根据程度分级采用苦味程度较低的蔗糖八 酯(焦糖和蔗糖八 酯均为收录在《中国药典》年版辅料目录以及《药用辅料手册》第6版当中,在药典标准下,其使用限量并无具体限定,但出于安全性考虑,尽可能使用低剂量的苦味剂[7])进行模拟,其用量筛选实验结果见表3。
从结果上看,1.0%和2.0%的用量均有较为明显的苦味,但是由于个人对苦味的体验不尽相同,因此需进一步安慰剂评价以决定蔗糖八 酯的用量。
2.1.4安慰剂处方基于以上筛选结果,拟定了2种安慰剂处方,并通过该处方制备银杏叶滴丸安慰剂,以供模拟效果评价使用,2种处方得到的滴丸均与试验药大小相近,包薄膜衣后每丸均质量63mg,具体处方见表4、5。
2.2安慰剂模拟效果评价方法与结果
采用人工打分法进行安慰剂模拟效果评价,对评判者设盲,将处方1、2安慰剂及试验药分别随机编号为A、B、C药,由评判者对3种药物的外观、气味、颜色、味道等进行评价。揭盲后可知A药为处方1,B药为试验药,C药为处方2,数据采集后,通过SAS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2.1试验药物可能性评价
(1)评价方法:21位评判者被随机分发A药或B药或C药,由其独立从外观、颜色、气味和口味4个方面对所评价的药物是试验药物的可能性进行评分,允许评判者将滴丸咬碎评价口味,可对照药品说明书判断。评判者通过执行上述规则,对评价的药物是试验药还是安慰剂做出主观判断,分值从0分到10分等比例划分,含义依次为肯定是对照药、可能是对照药、不确定、可能是试验药、肯定是试验药,统计方法采用方差分析(ANOVA)。
(2)评价结果:A、B、C药在外观、气味、颜色、味道4个方面的可能性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从均值和中位数来看,3种药在外形评价(外观和颜色)上差异较小,在味道评价(气味和味道)上略有区别,A药与其他2种药的分数差异较大,B药和C药之间的差异较小,见表6。
2.2.2安慰剂与试验药的相似性评价
(1)评价方法:给21位评判者每人同时发放A、B、C药和试验药样品,让每位评判者对3种药分别与试验药样品从外观、颜色、气味和口味4个方面进行评分。与原药样品完全一样为10.0分,比较相似为7.5分,不确定为5.0分,差异较大为2.5分,完全不一样为0分,介于两者之间的根据情况打分,统计方法采用方差分析(ANOVA)。
(2)评价结果:A、B、C药在外观、气味、颜色、味道4个方面与原药的相似性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从均值和中位数来看,3种药在外形评价(外观和颜色)上相似性得分较高,在味道评价(气味和味道)上得分较低,气味评价上3种药得分相当,味道评价上B药和C药得分略高于A药,见表7。
2.2.33种药物间的相似程度分析
(1)评价方法:为了比较3种药物间的相似程度,采用“2.2.2”项获得的数据,拟定评分大于5分为与试验药相似,评分小于等于5分为与试验药不相似,揭盲后已知B药是试验药,A、C药是2种不同的安慰剂,故采用A药与B药相比,C药与B药相比,分析安慰剂与试验药的相似程度。
相似度=2药相似的例数/总评判人数
(2)评价结果:比较3种药物间的相似程度,A药和C药在外观和颜色上与B药相似度较高,在气味和味道上相似度略低,其中C药与B药的相似度比A药与B药略高,见表8。
3讨论
理想的安慰剂在外观、颜色、气味、口味、包装、用法与用量方面与试验药需保持完全一致。在安慰剂评价方面,尤其是中药安慰剂,目前还缺少公认的评价方法和标准[8]。同时,因个体差异性,每位评判者对药物外观、颜色、气味、口味等敏感程度不一,也是造成安慰剂评价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9]。目前尚未见到有关中药滴丸剂型安慰剂制备的相关报道,亦少见不含任何试验药或活性成分的中药安慰剂,可见制备理想的中药安慰剂存在较大难度[10],而对中药安慰剂的评价也应当具有自己的特点。
本次安慰剂制作时进行过多次预筛选实验,如基质预筛选时,采用表面活性剂P与PEG混合制备混合基质,制备过程中发现,在滴速搅拌下,混合基质仍会产生大量气泡,无法自己消除,尝试超声去除,效果不佳。如若基质中含有大量气泡,将会影响滴丸滴制过程中滴丸的成形,遂考虑改用添加填充剂的方案。矫味剂筛选时,尝试过在处方中加入中药味或花草味的香精,如人参香精、菊花香精等,但这些香精都具有较高的辨别性,反而更容易破盲,同时,银杏叶滴丸的成分较为单一,在滴丸外层尚有包衣,使其中草药香味浓度不高、辨别性较低,不进行香味模拟对安慰剂整体模拟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11],故仅以蔗糖八 酯对其气味、味道进行模拟。
本次安慰剂的规格和包装与临床试验用药银杏叶滴丸采取统一标准,因而对安慰剂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安慰剂的外观、气味、颜色、味道等是否与试验药一致。根据研究结果可见,处方2安慰剂较处方1的模拟效果更好,与试验药的相似度更高。由试验药物的可能性的评价结果可见,3种药在外观、气味、颜色、味道4个方面作为试验药物的可能性无明显差异,同时通过与试验药的相似性评价及相似程度分析结果可知,3种药在外观、气味、颜色、味道方面与试验药的相似性无明显差异,2种安慰剂在外形上模拟程度较好,其中处方2安慰剂的模拟程度和相似度较处方1安慰剂更好,然评判者认为3种药在气味和味道上与试验药均略有不同,而B药实际为试验药,说明评判者可能存在主观感受的差异,此试验采用了评判者在盲态下独立对3种药物进行评判的设计方法,可减少评判者的主观倾向[12],使评价结果更为真实可靠。
综上可知,本次银杏叶滴丸安慰剂的研制填补了目前中药滴丸剂型安慰剂的空缺。研究结果提示,处方2安慰剂在外观、颜色、口味等方面和试验药相似,模拟效果良好,无显著差异,能够有效防止临床试验产生偏倚或发生破盲。处方中不含任何试验药或其他对疾病有治疗作用的活性成分,经检验质量合格、安全无*,不会对临床试验结果产生影响。本安慰剂能够满足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对安慰剂的要求,为中药安慰剂的制备及模拟效果评价提供了可参考的方法及思路。
参考文献(略)来源:孙明月,陆芳,赵阳,柴露露,李庆娜,张建兵,王青青,杨韬炜,高蕊.中药制剂银杏叶滴丸的安慰剂制备及模拟效果评价[J].中草药,,50(20):-.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zwwh/6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