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专栏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

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皮肤 htt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77/

急性脑梗死(ACI)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病理基础为脑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生脑组织软化和缺血、坏死。恢复病变区域血液供应,改善缺血、缺氧状态,治疗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是ACI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神经内科医师研究的热点。

目前,临床多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脑细胞营养药物、他汀类药物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仍不理想。银杏内酯注射液是由中药银杏提取物制成的中药针剂,主要成分为银杏内酯ABC及白果内酯,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适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

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ACI,以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ACI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将96例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8例。两组均参照文献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吸氧、营养脑细胞、改善脑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银杏内酯注射液静脉滴注,10ml/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d后观察疗效。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Ⅱ(Ang-Ⅱ)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并比较两组总有效率。

结果

1.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体质量、病变部位、合并症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1.7%,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NIHSS评分降低(P<0.01),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P<0.01),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4.两组血清VEGF、Ang-Ⅱ、GFA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VEGF、Ang-Ⅱ、GF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VEGF、Ang-Ⅱ水平升高(P<0.01),GFAP水平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VEGF、An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4。

5.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血浆黏度(PSV)和红细胞比容(H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5。

讨论

ACI神经功能损伤过程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脑组织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神经细胞发生缺血、缺氧性损伤;另外,治疗后脑组织恢复血液供应,缺血再灌注形成大量炎症因子和氧自由基,对神经细胞再次产生损伤。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是ACI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ACI的发病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高、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呈正相关,故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组织的血液循环是ACI治疗的主要原则。

脑梗死属中医学“眩晕”“中风”的范畴,其主要病机为气血瘀滞、脉络瘀阻,故中医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通络。银杏内酯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银杏内酯ABC和白果内酯,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广泛应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治疗。银杏内酯是传统中药银杏叶的重要药用成分,而银杏叶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化浊降脂的功效,用于瘀血阻络、中风偏瘫、胸痹心痛的中医治疗。西医学研究发现银杏内酯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途径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血小板活化因子是目前发现的体内作用最强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可促进血小板活化、介导炎症介质的合成、加重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参与脑血栓形成。白果内酯在促进血管内皮增生、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王保和等的研究发现银杏内酯注射液可多环节、多靶点控制危险因素对缺血性卒中的影响,治疗脑梗死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季传平等对天津中医院等11个中心的例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银杏内酯注射液,与同期病情相匹配、未应用银杏内酯注射液的患者比较,临床效果更佳,且成本效果比(药物经济学指标)更优。本研究发现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银杏内酯注射液,可有效改善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疗效。

GFAP是一种酸性蛋白,也是脑组织和脊髓中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在生理状态下对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具有保护、营养和支持作用,并参与神经元的电生理作用。ACI发病时,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基底膜破裂,GFAP从肿胀的星形细胞内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其血液含量显著增加。GFAP在不同部位脑组织中含量有一定差异,可能与不同部位星形细胞增殖活性存在差异有关,血液中GFAP含量与ACI病灶大小和病情程度相关。

VEGF是目前发现体内活性最强的促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有效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局部侧支循环的建立,有利于增加微循环血液灌注,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并对神经细胞具有营养和保护作用。

Ang-Ⅱ是一种内分泌型细胞因子,其主要作用靶点位于内皮细胞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2,Ang-Ⅱ可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对VEGF的敏感性,与VEGF协同促进血管的重建。陈孝伟等的研究发现ACI患者会发生Ang-Ⅱ和免疫指标的改变,其血液Ang-Ⅱ含量和脑梗死的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血液流变学指标可反映血液的宏观流动性质,包括血液黏滞性、血液凝固性、血液变形性、血液流变性及血管流变性等。研究表明,ACI发生与患者血液黏稠度高、血小板聚集功能强及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密切相关,而降低血液内纤维蛋白原含量、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抗血小板聚集为ACI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研究发现治疗后治疗组血清VEGF、An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血液流变学指标HSV、LSV、PSV和HCT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银杏内酯注射液,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血清VEGF、Ang-Ⅱ、GFAP含量,有利于改善微循环,增加脑组织血流量,从而有效提高ACI患者的神经功能,这可能是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ACI的重要机制。

综上所述,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ACI有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效调节血清VEGF、Ang-Ⅱ、GFAP含量,改善神经功能,效果显著。

文献来源:

张佳洁,董瑞,刘艳芳.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36(12):-.

—END—

看完记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zwwh/591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21020411号-16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