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桥双忠古银杏忆旧四

哪里治白癜风最专业 http://m.39.net/pf/a_4342044.html

谢桥双忠古银杏忆旧(四)

记得很小,还是六七岁的时候,北面这棵大树下躺着一块长方形青石,长度大于儿童的身长,厚度约有凳子那么高,容得下二个小孩趴在上面。青石面很光滑,我们经常爬在上面玩,不知上面有无文字。到十一二岁能爬树时候那石头已不知移到哪里去了。现在想想会不会就是清代《重修永安桥记》的石碑?据《重修琴川志》记载:“〈永安桥记〉碑在双忠庙。”前几年问起那块青石,人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盛行的小砖窑烧石灰烧掉了。

双忠庙场东北角有 间小屋,是粮管所工作人员生活用房。屋子走廊前有一口井,井水甘冽,在庙场树下歇脚乘凉的人会去提水解渴,洗洗毛巾擦把汗。那时喝井水是正常的,没听说有什么问题,提水用的是个上部斜切的毛竹筒,井绳系在竹筒 处的小孔里,拎起水来可以直接往嘴里送。

双忠庙场原来是泥场,很细的沙壤土质,十分平整,雨过后场地很快就干了,赤脚在场地上走也不会踩出脚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以粮为纲,“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管所十分红火。麦熟夏收季节称夏熟或小熟。秋天稻熟季则称大熟。收粮时节,福山塘边码头歇了多只粮船,农民们挑着满筐的麦子或稻谷,走过跳板,通过码头挑到庙场上。粮库工作人员验货过磅,收下后有的入库,有的就晒在场上。收粮季总有一段时间要晒粮,那时还没有烘房,趁天气晴朗,庙场上铺满麦子或稻谷。印象最深是麦收季,几个农民工头戴草帽,手持推竿(竹杆顶头有一块长方形的木板组成的工具)在烈日下一边走一边推动,将麦子推成一垅垅似波涛状,以便能均匀较快晒干。

毕竟泥地上晒的麦谷会混进泥土,后来粮管所改造场地,先是泥地改成砖场,不几年砖场又改成水泥场。铺砖场水泥场时,北面一棵树已经砍掉了。

那么,北面一棵灵眼树是哪一年砍掉的呢?几十年过去,众说纷纭,有说文革初年,有说年后,莫衷一是。

我们插队是年10月12日,插队以前树还没砍。我当时福山中学毕业(68届)在家,离双忠庙很近,砍树不可能不知道。我记得是插队后有次上城里,如何去的已记不清了,可能是从乡下坐船去的,反正未从双忠庙过,之前几天听说过灵杨树要砍掉,那次城里回来路过双忠庙场,看到熟悉的大树没了,地已整平,内心感觉一阵悲凉。走在我前面有两个中年人,听他们对话,一个说:“作孽,个一棵大灵杨树也砍脱哉!”另一个说:“粮管所要晒稻谷哇!”

近几年我也问了不少人,65年出生的张校、丁琪等都清晰记忆见过两棵灵杨树,自然不可能是66年砍的。那些年龄大的徐俊保、高世雄等都说“一打三反”时北面那棵树没了。我知道“一打三反”运动是年,双忠庙办过学习班,当时的大人们印象深刻。所以大树被砍应是在年的夏天。

相关链接:

谢桥双忠古银杏忆旧(一)

谢桥双忠古银杏忆旧(二)

谢桥双忠古银杏忆旧(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szxx/975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21020411号-16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