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植物好看又好吃的银杏,你可知道它的身
说起银杏或白果,我想我大吃货国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作为一个原产我国的植物界大熊猫,银杏不仅有着挺拔的身躯、奇特的叶形,还能结出味(有)美(*)的果实(种子)供我们享用!但是要说起银杏的身世,恐怕大多数人还了解的很不够哦!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辰山植物园的刘夙博士说说银杏的悲喜故事吧!
▲新鲜美味有*银杏仁几种吃法:剥壳爆炒、炖肉、炭烤
年9月,德国博物学家坎普佛(E.Kaempfer)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医师来到日本长崎。长崎和中国的澳门一样,本来是个小渔村,后来在16世纪中期的时候被葡萄牙人占据,成为他们的殖民地。年,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德川家光在赶跑葡萄牙人之后,实行锁国*策,把长崎作为日本 的对外开放口岸,而且只允许中国和荷兰的商船停泊。坎普佛到长崎的时候,面对的正是这样一个自我封闭的东方神秘之国。
▲美丽的银杏树在我国南北广泛种植为行道树或庭园树(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长崎,坎普佛见到了银杏树,这是西方人 次见到这种独特而珍稀的东方树种。银杏的叶子是少见的扇形,正中常常有一个缺口,把叶片的先端一分为二;更奇异的是它的叶脉,总是呈二叉分枝,这在现存的种子植物中绝无仅有。作为一名博物学家,坎普佛理所当然地把这种奇树写进了他的著作《异域采风记》(AmoenitatesExoticae),还采了一些种子,后来带回欧洲,种在荷兰乌德勒支的植物园里。银杏的拉丁语属名是Ginkgo这个词就来自坎普佛在《异域采风记》中的命名。
▲银杏树标志性的扇形叶片(
辰山帮看君摄于辰山植物园)今天在英语里,银杏的大名正是ginkgo;它还有一个别名是maidenhairtree,意为“掌叶铁线蕨树”,这是因为它那扇形的叶子有点像一种叫掌叶铁线蕨的观赏植物。在法语里银杏也叫ginkgo,只不过要按法国人那种绵软的语音读成“燃膏”罢了。
▲银杏树可是分公母的哦!上图为雄树的雄花序;下图为雌树结的果。
可不幸的是,Ginkgo这个拼写是错误的,正确的拼写应该是Ginkyo,也即“银杏”二字在日语中的一种读法。话说银杏在日语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名字,现在最常用的ichō(いちょう)是汉语“鸭脚”(银杏的别名,也是由其叶形而来)的读法;还有一个ginnan(ぎんなん),则是“银杏”二字的标准读法。和这两个名字相比,ginkyō(ぎんきょう)恰恰是最不常用的名字。然而坎普佛偏偏就以这个名字为正——而且还错了。
▲银杏的落叶
是坎普佛自己写错了,还是《异域采风记》在年出版时被排字工排错了?这个看上去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却是以严谨著称的西方科技史家不愿意放过的。有人研读了坎普佛留存至今的全部手稿,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在手稿的其他任何地方,他所写的字母g和y都区别得清清楚楚,偏偏在写银杏的名字时,他误把y写成了g,所以是他自己写错了。当这个错误被“植物学之父”林奈沿袭之后,就再也没有改正的可能了。
▲银杏的“果实”(实则为种子,银杏为裸子植物,顾名思义种子是裸露的,没有真正的果皮包被,算不上真正的果实。然而比较奇葩的是,银杏的种皮居然有三层,外层的*色肉质种皮(左图)在成熟后会散发出醉人的恶臭,而中间白色坚硬的中种皮(右图)类似被子植物的果核,最内层的紧贴种仁的红褐色膜才是内种皮。(图片来源于网络)
银杏是一种孑遗树种。化石证据表明,在近两亿年前的侏罗纪这一类植物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在接下来的几千万年时间里,银杏遍布了整个劳亚古陆(包括今天的亚洲大部、欧洲和北美洲)。然而,这却是一段艰辛的移民史。银杏偏好生长于溪边,在稍微干燥一点的地方就生长不好。可是溪边却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许多蕨类和苏铁也喜欢生长在这里。为了避免和它们竞争,银杏采取了一套忍气吞声的策略:一是生长缓慢,每年只获取少量的养分就够了,决不贪多,其他的养分就任由别的植物吸收好了。二是在长到超过别的植物的高度之前绝不分枝,就只有一根精瘦的主茎;直到树梢见到了充足的阳光,才从容长出侧枝,逐渐变成一棵丰满的大树。当然啰,也只有在熬出头之后,才能考虑谈婚论嫁——也就是开花结果。
▲古刹千年银杏大树(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是这一套对付蕨类和苏铁还比较管用,对付白垩纪新兴的被子植物就不管用了——因为被子植物争夺资源的能力实在太强了。当被子植物兴起之后,银杏就不可避免走上了衰败之路。到五百万年前的上新世,银杏已经在北半球大部分地方绝迹,只在中国还有分布。这真是一场悲剧。
然而,在它最终快要从地球上消失的时候,人类又把它抢救出来,重新种遍了世界各地,这又是一场喜剧。在绝处逢生的幸福面前,它的名字在欧洲以讹传讹的历史,又算得了什么呢!
植物科学传记推荐《银杏:被时间遗忘的树种》高等教育出版社PeterCrane著;胡永红,张庆费译年5月出版
▲《银杏--被时间遗忘的树种》是关于一个珍奇树种从恐龙时代到21世纪的进化史。
银杏或许是世界上最奇特的树种,在过去2亿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倔强地保持着原有的面貌。银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恐龙时代,作为中国的活化石,它挺过了大冰期,而在大约年前,人们 次发现了它的用途,银杏的命运得到了缓解。如今,银杏因其叶形的优雅而让人喜爱,因其果实的美味而被人重视,并因其长寿而受人尊敬。银杏是一种被人们从濒临灭绝的边缘挽救回来的树种。本书讲述了银杏的传奇故事,内容丰富且引人入胜,可以为其他撰写中的植物传记提供希望。
▲银杏树叶是非常好的手工材料,清晰的叶脉用来做树叶化石美得不要不要啊!(图片:辰山奇妙夜夏令营小朋友教师作品)
自18世纪60年代以来,伦敦邱园的历史名木银杏就一直欣欣向荣。受此启发, 植物学家彼特·克兰(PeterCrane)从银杏的神秘起源,通过银杏的繁盛、数量锐减到最终恢复元气等方面对银杏的历史进行了探究。克兰同时还强调了银杏的文化与社会意义:其药用与营养价值,其作为艺术与宗教灵感来源的魅力以及其作为世界上最普遍行道树之一的的重要性。本书将引导读者与银杏树进行零距离接触,带领读者最直观地感受这一地球上最古老树种的永恒之美。
彼特·克兰是美国耶鲁大学林业与环境研究学院CarlW.KnoblochJr.院长与教授,曾任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园长(-)。
,再来一段刚刚杀青的科普视频,了解一下“白果”和"银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
辰小山
5分钟前:
回到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szxx/8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