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故乡银杏树

引子

记得有一首歌唱道:少小离故乡,悠悠思念长,难忘村头银杏树,根深叶茂沐春光。树上鸟声唤,树下捉迷藏。最是八月秋风起,摇动银杏分外香。我爱家乡银杏树,常在梦里纳阴凉。我爱家乡银杏树,爱与日月共久长。多少年了,每当母亲讲起家乡的那株古老而迷人的银杏树。总要捎带提起儿时的有趣故事,那树下曾有她童年玩耍的影子,那树下曾有她少年的梦想和欢乐。那是她心中抹不去的记忆,整整60年过去了,而在她的想像中却像昨天刚刚发生一样。为此那棵充满神密色彩的银杏树也就常常嵘绕在我的心头。我了解到那棵树生长在母亲的故乡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乔舍小学的院子里。而建湖地处*海之滨,背倚苏北平原,素有水乡明珠之称,无疑更是母亲心中的一方神奇的热土!

母亲:怀念心中的家

其实母亲在建湖的老家,由于战争和动乱,她20几岁时离开来后从未敢再回去过。我在很小的时侯也只是听母亲偶尔提起。长大后逢文革动乱,她更是缄默其口好像完全忘记了一样。改革开放后这些年之所以仍旧坚持不提老家的事,大概还是因为外公解放前曾有几十亩地,算是个小地主,解放后,她的遭遇就象脸上被刺了字的囚犯,见人都要矮三分,基本的做人尊严也荡然无存,所以又变成了不愿提。后几年废除了这不平等不合理的制度地富摘帽,*策放开,母亲仍害怕若是真回老家去看看,人家也许会说是来为地主翻案的,所以还是忍隐着不敢提回老家的事。渐渐的许是因为她的年记越来越大,到了眼前记不清,过去忘不了。睡觉比较轻,起床非常早的高龄。因此提到故乡提到外公的次数也频频增多起来。大多讲的是老家那许多诱人的风光习俗。什么那里河网有多密呀,出门就做船啊,鱼虾多得是呀,处处是稻田那等等。以及小时候与哥哥姐姐邻里孩子爬树,下河,捞蟹,调皮的趣事,而一旦提起外公当年督促她背四书五经,大学中庸等她极其反感的古书,她会机智的趁外公去县城不在家的机会,拿上家中的糍粑,会合村里的孩子们,一起下河捉蟹,爬树捉鸟的把戏时,总是露出小孩子样的得意洋洋的笑容。而当她讲到外公少年苦读,行医助邻,勤勉节约,倾力办学,是地方上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人物时。又露出满脸的崇敬和爱意,好像又回到了外公当年把她抱在膝盖上讲故事时的美妙情景。不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对她讲的老家外公的那些事,我仍是半信半疑,但却只有虚应着,心想就权当作哄她高兴好了。不过这次建湖的本家乡亲们来电,说是当年外公办乔舍小学时种的银杏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乞今为止,恰好百年,欢迎我们回去看看。于是,母亲急了,她宣称宁可自己在那儿不得已生病回不来,也要回家乡看一次,迫不得已,今年10月我只有代表她与大连的表哥一道回了一趟老家,寻根朔源,一睹老家和外公的庐山真面目了。

银杏:特殊的来历

大连的表哥是一位机械行业的专家。虽已年过古稀,但仍精神卓烁。听说有机会回到自己的老家看看,态度十分积极。恨不得一步就迈到建湖。关于这棵银杏树,据身为教授的表哥介绍,外公乔炳早年家贫,后因姐姐嫁一富户,他才得以上学读书。因其刻苦用功,清末考中了秀才。后来科举废除,无处读书。为生存所计,年纪轻轻即做起贩运加工木材的生意。待赚钱发达后,他推己及人,为改变当地百姓的贫困面貌,顺应潮流,开启民智,遂立志办学,走上了一条教育救国的道路,先是与他人合作,在家乡建湖西南首创 所开明高等小学。宣统三年,又出资在家乡开创乔舍小学。那年他38岁,恰逢辛亥首义。为表达自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生坚守教育事业的决心。于是在学校院子正中,亲手植下了这棵银杏树。其后,他儒染新学之风尚,于民国14年尽其所有,多方筹资,建起楼房90多间与他人合建了一所初等中学,并取了新潮名称曰群英中学。就此为当地造就出许多有用之才。年因其用实际行动积极支援抗战,被民主*府选为参议员,受到陈毅将*的拜访,在当地可称得上是个办学名流了。因此,这次母亲派我和表哥同去建湖,目的是为那棵百年银杏立碑冠名,一为记念外公当年开拓农村教育追逐新学的历史。二也了却她对家乡对外公不可磨灭的深深镌念。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可以治得好吗
有关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szxx/8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21020411号-16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