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中医识果篇第十六白果
花样中医识果篇第十六
白果
_______
《辋川二十泳.文杏馆》
王维
文杏栽为梁,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里云,当作 雨。
别名:白果仁、灵眼、佛指甲、佛指柑等。
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广西、四川、河南、山东、湖北、辽宁等地。
生长习性:生于海拔-m的酸性土壤,排水良好地带的天然林中。
入药部位: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bilobaL.的种子。
性状鉴别:本品略呈椭圆形,一端稍尖,另端钝,长1.5~2.5cm,宽1~2cm,厚约1cm。表面*白色或淡棕*色,平滑,具2~3条棱线。中种皮(壳)骨质,坚硬。内种皮膜质,种仁宽卵球形或椭圆形,一端淡棕色,另一端金*色,横断面外层*色,胶质样,内层淡*色或淡绿色,粉性,中间有空隙。无臭,味甘、微苦。
炮制:
白果仁:取白果,除去杂质及硬壳,用时捣碎。
炒白果仁:取净白果仁,照清炒法,炒至有香气,用时捣碎。
性味:甘、苦、涩,平;有*。
归经:归肺、肾经。
功效: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小便。
主治:治哮喘,痰嗽,白带,白浊,遗精,淋病,小便频数。
临床应用:
治疗肺结核:对改善症状有一些作用。服药后部分病人的发热、盗汗、咳嗽、气喘、咳血、食欲不振等,可见不同程度的好转。用法:在中秋节前夕,将半青带*的银杏(选取外表丝毫无损的大颗粒)摘下,不用水洗,亦不去柄,随即浸入生菜油内,浸满天后即可使用。每日早、中、晚各服1粒(小儿酌减),饭前服,视病情连服1~3个月。
相关论述:
①《三元延寿书》:"生食解酒。"
②《滇南本草》:"大疮不出头者,白果肉同糯米蒸合蜜丸:与核桃捣烂为膏服之,治噎食反胃,白浊、冷淋;捣烂敷太阳穴,止头风眼疼,又敷无名肿*。"
③《品汇精要》:"煨熟食之,止小便频数。"
④《医学入门》:"清肺胃浊气,化痰定喘,止咳。"
⑤《纲目》:"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杀虫;(捣)涂鼻面手足,去皶泡,皯黯,皴皱及疥癣疳匿、阴虱。"
⑥《本草再新》:"补气养心,益肾滋阴,止咳除烦,生肌长肉,排脓拔*,消疮疥疽瘤。"
⑦《本草便读》:"上敛肺金除咳逆,下行湿浊化痰涎。"
⑧《现代实用中药》:"核仁治喘息,头晕,耳鸣,慢性淋浊及妇人带下。果肉捣碎作贴布剂,有发泡作用;菜油浸一年以上,用于肺结核。"
⑨《山东中药》:"治遗精,遗尿。"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食用白果,养生延年,银杏在宋代被列为皇家贡品。日本人有每日食用白果的习惯。西方人圣诞节必备白果。就食用方式来看,银杏主要有炒食、烤食、煮食、配菜、糕点、蜜饯、罐头、饮料和酒类。
医用价值
白果的药用主要体现在医药、农药和兽药3个方面。明代李时珍曾曰:“入肺经、益脾气、定喘咳、缩小便。”清代张璐璐的《本经逢源》中载白果有降痰、清*、杀虫之功能,可治疗“疮疥疽瘤、乳痈溃烂、牙齿虫龋、小儿腹泻、赤白带下、慢性淋浊、遗精遗尿等症”。明代江苏、四川等地曾出现了用白果炮制的中成药,用于临床。银杏外种皮含有大量的 白果酸和银杏*酮。外种皮水溶性成分具有较好的镇咳祛痰作用,其作用性质与环磷 及地塞米松类似。
药用价值
银杏叶也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到目前为止已知其化学成分的银杏叶提取物多达余种。主要有*酮类、萜类、酚类、生物碱、聚异 、奎宁酸、亚油酸、蟒 、抗坏血酸、a-已烯醛、白果醇、白果酮等。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等单位于60年代用银杏叶研制出舒血宁针剂,经试验对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同时,银杏叶也可以作为农药使用。
相关人群:
有实邪者忌服。生食或炒食过量可致中*,小儿误服中*尤为常见。
参考资料: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年9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著.《中华本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相关图片
李光敏
拍摄于北京市北京(科)植物园
薛凯
拍摄于北京市海淀区大觉寺
刘*
拍摄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汉植物园
-END-
图文编辑
李心冉
图文排版
刘荞瑞
责任编辑
刘荞瑞梁玉梅
初审
李娉婷
审定
罗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szxx/8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