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厂区rdquo摇身变景
记者
张甜甜
排版
王婧
在钢铁厂乘画舫泛舟观景,边听导游讲钢铁强国的故事,边看戏水游鱼与钢铁智造比邻而居,工业回水循环进湖;走进采矿、炼铁、炼钢、热轧、冷轧生产车间,观赏铁水浇灌出“火树银花”,实地探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穿行于智能工厂玻璃长廊,观摩奶粉检测研发中心全流程透明生产……昔日提到南京,很多人想到的是中山陵、夫子庙等传统景观,而如今,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钢)、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钢)、南京浩明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浩明乳业)等诸多工厂、企业变身景区,雄起于南京旅游新业态的版图。在生产产品创造工业产值的同时,也让工业“锈”带变身旅游“秀”带,为南京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1游客进厂区,“南京制造”有看头在南钢厂区内,近平米的九龙湖烟波浩渺。
看罢楚霸王项羽渡江遗址等人文古迹,游客乘上木制画舫,穿行于湖中。沿湖一侧,岸边绿草如茵,水鸟滑行而过,时有游鱼跃出水面;湖的另一侧,蓝色穹顶下是铁矿料场封闭大棚,高炉炼铁的矿粉混匀生产线清晰可见,棚内堆取料机欢快地飞旋,厚厚料层不断增高,矿粉混匀过程产生的些许扬尘却被罩在棚中,真正做到了“用料不见料”。
厂在花园中,景在工厂中,犹如置身一幅水墨丹青。
图:南钢厂区
但谁能想到,眼前犹如“一鉴开”的湖水竟然是南钢工业用水的源水蓄水池。
“我们的中水回用处理站会将全公司的生产、生活回水进行集中处理。”南钢全资子公司、南京金乐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张燕指着面前的湖水说,“处理后的中水大部分再回入‘九龙湖’,再用于生产中。”
南钢,江苏省 炉铁、 炉钢、 根钢材都曾诞生于此。如今,昔日的“江苏钢铁工业摇篮”里又“走”出了国际知名的中厚板精品基地、国内 的特钢精品基地和复合材料基地,众多“南钢造”被“镶嵌”进大国重器、重点工程,从逐梦深蓝到砺剑长空,展现“中国制造”的浩荡底气。
图:南钢厂区
如今,生产线变观光线,不少人眼中“八竿子打不着”的工厂和景区正从“楚河汉界”变成“水乳交融”。
年产万吨钢材的大型工业生产基地梅钢,坐落于南京雨花。最初是上海依托南京梅山铁矿资源建设在江苏的钢铁原料基地。
经过50多年的创新发展,梅钢已实现从“劳动密集”到“技术密集”、从“传统制造”到“花园工厂”、从“制造”到“智造”的嬗变,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如何让这些抽象的成就转化成观众心中的具象感知?梅钢人念兹在兹。而工业旅游,为他们找到了问题的“新钥匙”。
在梅钢“智慧炼铁”5号高炉生产车间,人人屏息以待。
正值出铁时分,中控室中的工人们监控着电脑上的数据。从他们上方的电子大屏上可以看到,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庞大的高炉发出轰鸣声,“智慧炼铁”正有序进行。伴随着开口机有节奏的振动,殷红的铁水若隐若现,慢慢向外伸展。刹那间,一股火红的铁流如脱缰野马跃出轧机,喷涌而出,溅落在铁沟内,激起一片耀眼的火树银花……
图:南钢厂区
“哇,好美啊!”产线上,守候多时的游客旋即按下快门,定格光影。
全长米的游客专用参观通道横跨作业区上空,被前来“打卡”的游客誉为最“硬核”旅游线路。
图:南钢厂区
从观景平台上向下看去,千米轧线尽收眼底。通红的钢坯在生产线上川流不息,金色的板材鱼贯而出。
昔日满天灰,而今余茶香。
走进厂房内的出铁平台,脚下是绿色洁净的地坪,头顶是银色的封闭罩。这个类似厨房油烟机的全封闭装置会将出铁时排放的废气抽走,进行过滤后再排放。景观挡壁墙后的下客区内,与铸铁炼钢“国家重器”近距离接触的游客,在亲眼见证“千锤百炼”,全景式感受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可以在这里品上一杯咖啡,于袅袅茶香中感受中国钢铁线上的翻天覆地。
2旅游元素“反哺”工业品牌如今,从江上看南钢,近处是生态湿地园,树木、花草、芦苇、水鸟、微型马拉松跑道,远处是工厂花园中的钢铁智造和工业旅游示范园区……今日的南钢已成为工信部认定的“绿色工厂”示范企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评定的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企业,中国冶金报评定的行业绿色发展标杆企业。
一直以来,“绿色”是南钢发展最亮眼的底色。
南钢不仅将厂区周边70万平方米的江岸增绿复绿,打造出“南钢十景”,还从绿色理念、绿色工艺、绿色环境、绿色产品、绿色服务、绿色产业链等层面,着力打造钢铁生产、能源转换、废弃物消纳的绿色制造钢铁的生态环保体系。
图:南钢厂区
除了“绿色”,“智慧”“高科技”也成为南钢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
近年来,作为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南钢沿着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新产业裂变三条成长曲线,斩获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等国家、省、市荣誉37项。
于内,孕育出全省 5G+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工厂,让智造工业品易如生产消费品;于外,裂变出的金恒科技、钢宝股份、鑫智链、鑫洋供应链等新产业业态茁壮成长,年南钢新产业投资集团利润有望突破10亿元。
今日的南钢着力突破核心技术的瓶颈,为民族复兴汇聚前行之力,让国人骄傲,让外界惊叹。
如今,这里已经成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图:南钢厂区
在南钢,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的学生们在参观了同心园钢铁文化展厅、钢铁主题博物馆,了解了南钢的企业发展史、世界钢铁工业史和冶金史后,也发现了一桩“新鲜事”——
图:南京钢铁博物馆
南钢成立60周年时入“住”的3只蓝孔雀已经在同心园繁衍出了第二代、第三代。
“瞧!这孔雀长得多好啊。”52岁的饲养员王玲说。与钢铁打了几十年交道,如今她又到同心园上了岗。聊起往昔,王玲记忆犹新:改造前尘土飞扬、野草遍布,过路的市民都绕着走,如今钢厂成景区,节假日很多年轻人都到这里来打卡。
图:南钢厂区钢厂,成为各大短视频APP上的“南京网红打卡地”。通过社交网络上越来越多KOL们的“种草”,全新的梅钢,开始有向年轻群体“破圈”的迹象。
神秘的“钢铁森林”,打破藩篱,日益开放。
而在此之前多年,半封闭的园区内外,改造者们进进出出,写就了一段特别的历史。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钢铁行业一直就是,粗放型、高投入、高污染的‘傻大黑粗’式企业。”张燕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南钢累计投资80多亿元实施绿色发展、环境提升。“我们想改变偏见,让大家能看到,钢铁企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能作为一个景点,供游客游览,为大中小学生提供科普教育的研学基地。”张燕说。
“五一”期间,在雨花台区的三山矶远眺长江岸边一座座高耸的卸船机,成为不少游客的难忘记忆。
图:梅钢厂区
这就是梅钢原料码头。
“以前这里就是一片滩涂,现在我们的工人和附近的居民空闲时间都会来这里散步或者锻炼。”7平方多公里的厂区内,没有灰尘弥漫,不见煤粉飘落,“打造全球钢铁业最洁净工厂”的大幅标语分外醒目。
从今年接手项目至今,梅钢工会主席兼企业文化部部长朱梅无数次丈量过脚下的园区土地,她感慨,“梅钢日新月异,越来越美!”
图:梅钢厂区
为打造花园工厂,自年起,梅钢采取一次性重大投入和年度滚动投入的方式深入开展厂容厂貌整体提档升级。冷却塔、气柜、烟囱等立面出新,涂上网红色“蒂芙尼蓝”;厂史陈列馆引入VR技术,展示从钢材到钢制品的全流程;工厂资源综合利用率、环保装备、吨钢环保投入、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水平都达到了国内行业 ,从国内首家实施烧结烟气脱硫,到全球首发烧结机脱硫脱硝协同处置技术填补国内外工艺技术空白,全力提升环保本质化水平;新植香樟、樱花等乔木灌木30余万株,新增和改造绿地4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1.03%,“钢铁荣誉林”“冷轧幸福林”“银杏大道”“梧桐大道”等景观吸引着文艺青年、网红主播……
梅钢这座与城市相依的城中城,在为城市带来高额收入的同时,在环境方面承担之责也越来越重,迭代更新的同时,他们也需要敞开大门,“请大家进来看一看。”
图:梅钢厂区
从中国南极科考站到“一带一路”输油管线,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到国家海洋工程,从东京奥运主会场到 家电和汽车,梅钢在不断追求和引领钢铁业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也在致力打造钢铁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生态工厂。
图:梅钢厂区
“以前,每年都有 十例周边居民投诉,但是自工业旅游区创建以来,投诉变得越来越少。”谈起这一变化,企业文化部新闻中心经理杨景成喜上眉梢。投诉量少了,把这里当“后花园”的人却多了。“年,我们游客接待量超过了人,今年受疫情影响,从4月起开放,共接待了60批次近千人。”
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厉新建看来,工业旅游中的工厂、车间等的参观旅游,也会随着生产与消费关系的重构、人们对产品安全性问题的日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szxx/7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