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选择,极具代表银杏文化景观园建设

银杏以其雍容华贵的姿态、纯结无瑕的品质、顶风傲雪的个性吸引着历代诗人、文学家、画家、书法家的目光,他们争相挥毫泼墨,咏物状志,感悟人生,热情讴歌古老而神奇的银杏。于是有关银杏的诗歌、散文、书法、画卷等文学艺术作品大量涌现,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的长廊中熠熠生辉。

在设计“宗师风采”景观时,我们根据银杏诗歌、散文的内容和风格,兼顾朝代与中外,选择了中外十位诗人、文学家的以银杏为题材的作品。诗人、文学家和作品具体如下:

1.郭沫若的《无题》

无题

现代·郭沫若

亭亭最是公孙树,

挺立乾坤亿万年。

云去云来随落拓,

当头几见月中天。

简析:

郭沫若先生终生热爱银杏。年5月29日,郭老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了散文《银杏》,把银杏的风貌、品质抒写得淋漓尽致,并热情洋溢地首先提出银杏应作为中国的“国树”。

年春天,郭沫若夫人于立群因为过度劳累,患上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不得不离开6个年幼的子女去长沙接受治疗,当时最小的孩子还不满周岁。把夫人送上火车的第二天,郭沫若便带着孩子们到大觉寺的西郊林场选回一棵银杏树苗,种在当时他们居住的西四大院胡同5号。郭沫若还为这棵树苗起了一个饱含深情的名字“妈妈树”,默默祝福着与自己共患难的妻子能像顽强的银杏一样,战胜病魔,早日回到孩子们的身边。期盼没有落空,于立群的身体有了明显的好转,“妈妈树”也逐渐长大了。年,郭沫若一家搬到前海西街来的时候,还特地带上了这棵”妈妈树”,把它看成了家庭不可缺少的一员。

郭沫若的《无题》这首银杏诗,是他在年5月游泰山看见两株参天大银杏树时,有感而作的诗。诗中的“公孙树”即银杏,她历史悠久,挺拔伟岸,栉风沐雨,不屈不挠,由此让人联想到:亭亭的公孙树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

2.茅盾的《西江月》

西江月

现代·茅盾

唐代银杏宛在,

昭明书室依稀。

往昔风流嗟式微,

历史经验记取。

解放花开灿烂,

四凶霜冻百卉。

抓纲治国布春晖,

又见千红万紫。

简析:

茅盾,(.7.4—.3.27),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 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代表作《子夜》、《林家铺子》、《蚀》三部曲等。

年12月,茅盾先生回故乡浙江省桐乡市乌镇访问,得知乌镇古银杏在“文革”之后仍大难不毁,欣喜地挥毫写下《西江月》词。

词中唐代银杏、昭明太子读书室,皆茅盾先生故乡乌镇的古迹。唐代银杏在茅盾故居不远处,茎干粗壮,直插云天,冠盖浓密,荫蔽四周。当地人称之为“乌将*”,传说中唐时期,藩镇叛乱,一位姓乌的将*英勇地率领部下平叛,不幸战死,后来在其战死处生发出一株银杏。茅盾少年时常在此处游玩,所以对这株古银杏感情很深。在乌镇茅盾纪念馆里,悬挂着放大了的茅盾先生所写《西江月》的手迹,作品结体匀称,气韵流畅,柔中有刚,俊逸飘洒,可谓晚年茅盾先生书法的代表作。

3.李清照的《瑞鹧鸪·双银杏》

瑞鹧鸪

双银杏

南宋·李清照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简析:

南宋 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瑞鹧鸪·双银杏》,是中国古典银杏诗词中的精品。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 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多写其悠闲生活。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这首词全篇写银杏的内在精神,可称得上是历代文人描写银杏的精品。词中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双银杏比喻丈夫赵明诚,赋予银杏以人的品格。

作者托物言志,以“双银杏”比喻自己与丈夫赵明诚。前两句写银杏典雅大方的风度韵致,银杏外表朴实,品质高雅,连果中珍品柑橘也逊色三分。三、四句写银杏的坚贞高洁,虽流落江湖,但仍保持着“玉骨冰肌”的神韵。五、六句以并蒂连枝和唐明皇醉倚杨贵妃共赏牡丹作比,写双银杏相依相偎的情态。银杏种实约25%左右成对长在一个短枝上,所以“并蒂连枝摘”当是实情,比喻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成双成对。末两句写银杏种仁的清新甜美,比喻夫妇心心相印和爱情常新的美德。这首词是对银杏和爱情的赞歌,读来感人至深。

4.王维的《文杏馆》

文杏馆

唐·王维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里云,去作 雨。

简析:

王维(-),唐朝 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晚年隐居陕西省蓝田县辋川村时,居心“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现在辋川有一株高20余米、胸径近2米的古银杏,相传为王维手植。“文杏”,有人说是指银杏;也有辞书考证,“文杏”系杏树的一个异种(《中国果树志·银杏卷》)。但由于辋川尚存王维手植银杏的缘故,所以多数后人把《文杏馆》当作吟咏银杏的诗作。

王维作为唐代 的山水田园诗人,其诗歌定然流露出那个时代文学最为显著的特征——“自然情怀,清远之境”。诗中以文杏为梁,香茅为宇的文杏馆,是那样的精致和高雅;栋里彩云化为 雨,极言文杏馆地势高卓、与世隔绝,平添了几许飘逸之感。那时徜徉在辋川山水之间的诗人,才华不能得以施展,只能寄情以淡远,在精神上营造这样一座文杏馆,远离尘世的烦恼,维系心中的高洁和清纯。这首灵秀的山水佳作,不是诗人心声的流露吗?真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合一!

5.欧阳修的《梅圣俞寄银杏(至和元年)》

梅圣俞寄银杏(至和元年)

北宋·欧阳修

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

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

问予得之谁,诗老远且贫。

霜野摘林实,京师寄时新。

封包虽甚微,采掇皆躬亲。

物贱以人贵,人贤弃而沦。

开缄重嗟惜,诗以报殷勤。

简析:

欧阳修(-),北宋 的*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宋时,银杏大批移植至长江以北并由皇帝赐名“银杏”,成为历史上银杏发展的鼎盛时期。因其形状似鸭子的脚,故又名“鸭脚”。

欧阳修千里之外能得到友人梅尧臣赠送的银杏,他颇感珍贵,便赋诗抒发相互的情谊。

6.歌德的《二裂银杏叶》

二裂银杏叶

〔德〕歌德杨武能译

生着这种叶子的树木

从东方移进我的园庭;

它给你一个神秘启示,

耐人寻味,令识者振奋。

它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

在自己体内一分为二?

还是两个生命合而为一,

被我们看成一个整体?

也许我已找到正确答案,

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你难道不感觉在我诗中,

我既是我,又是我和你?

简析:

国外吟咏银杏的诗作, 的当属德国 诗人歌德的《二裂叶银杏》。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JohannWolfgangvonGoethe,-)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诗人,他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 的作品。著有诗剧《浮士德》和二千五百余首诗歌。

歌德曾寄给女友玛莉安·魏尔玛一片银杏叶,并于年9月15日在法兰克福的Gerbermuhle城堡向她和她的朋友朗诵了该诗的初稿。年9月23日,他 一次见到玛莉安·魏尔玛,带她观赏了那棵银杏树。此后歌德将该诗写下并粘上了两枚叶片,于年9月27日寄给了玛莉安·魏尔玛。该诗落款时间“.9.15”是指歌德在Gerbermuhle朗诵的那个晚上。该诗载于歌德的著作“West-?stlichenDivan”中,收录于年出版的《Suleika》之中。Suleika即为玛莉安·魏尔玛。

歌德在其诗中亲自贴上的两枚银杏叶即采自该树,可惜该树现已不在了。

7.梅尧臣的《依韵酬永叔示予银杏》

依韵酬永叔示予银杏

宋·梅尧臣

去年我何有,鸭脚赠远人,

人将比鹅毛,贵多不贵珍,

虽少未为贵,亦以知我贫。

至交不变旧,佳果幸及新,

究坑我易满,分饷犹奉亲。

计料失广大,琐屑且沉沦,

何用报珠玉,千里来殷勤。

简析:

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北宋 现实主义诗人。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苏梅”。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之为宋诗的"开山祖师"。世称“梅直讲”、“梅都官”。

至和二年,梅尧臣曾寄赠“鸭脚百个”与诗友欧阳修。欧阳修收到挚友赠送的银杏后,欣然作诗《梅圣俞寄银杏(至和元年)》以示感谢。梅尧臣收到欧阳修的赠诗,则依其韵作《依韵酬永叔示予银杏》,诗中寥寥几笔将对挚友的深情厚谊荡漾笔间。

8.乾隆的《银杏王》

银杏王

清·乾隆

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绿荫肥。

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

简析: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是中国历史上执*时间最长、年寿 的皇帝,在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西山大觉寺无量寿佛殿前,有二株辽代栽植的古银杏,比潭柘寺的“帝玉树”还高,巨冠参天,荫布满院,人称“银杏王”。乾隆皇帝巡视时惊叹其雄姿而题诗,诗中被郭沫若赞为“中国人文有生命的纪念塔”的银杏历经沧桑却粗壮挺拔、枝叶繁茂、蓬勃向上、参天入云,这不是给人对生命的一种禅悟吗?

9.陆游的《十月旦日至近村》

十月旦日至近村

南宋·陆游

鸭脚叶*乌臼丹,草烟小店风雨寒。

荒年人家鸡黍迮,芋羹豆饭供时节。

村童上牛踏牛鼻,吹笛声长入云际。

今年虽饥却少安,县吏不来官放税。

简析: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这首诗是陆游在长期乡居生活的基础上创作的写实风格的农村诗,诗中描写了农村的风物和农民的苦乐生活。从诗中我们可以洞察到历尽人生冷暖、参透世态浮华、长期仕途失意、颠沛流离、报国无门和壮志难酬的他仍然







































北京治疗白癜风 的 药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有效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szxx/62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21020411号-16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