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禅意弥漫,在水一方,赏秋如看戏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银杏树,就更是如此了,银杏有“公种树而孙得食”之意,因此又被民间称为公孙树。
天童寺早年的僧人们,当他们在寺前种下银杏树时,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若干年后,这些银杏树会让天童寺火起来。
近年的每个深秋,天童寺是宁波名符其实的网红地。
无心插柳柳成荫。天童寺的银杏就是如此。
天童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的太白山麓,群山怀抱中,安静闲适。
“群峰抱一寺,一寺镇群峰”,说的就是天童寺。
天童寺三面环山,唯独正面一片平原,一条四季常青的万松大道,恭迎各地宾客朝山进香。
天童寺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即公元年,至今多年了,号称“东南佛国”。
公元年,僧人义兴,云游至此,因爱其山水,遂在此结茅修持。
据民间传说,当时山谷附近尚无人烟,却有一位童子,每天前来送薪水。
不久精舍建成,童子对义兴大师说:我是太白金星,因为大师笃于道行,感动玉帝,命我化为童子前来护持左右。如今大功告成,特此告辞。言讫童子不见。
因此,所建之寺,名叫天童寺,寺后之山,名叫太白山。
多年来,天童寺屡废屡修,规模不断扩大,终成现在之规模。
寺前种植的银杏树,生生不息,与寺相伴。
每年深秋,天童寺的银杏树,叶*如金,禅意弥漫,成为宁波的网红地。
各地游人远道而来,寺前银杏树下,摄影写真拍视频,赏秋如看戏。
那一日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是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夜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银杏树,因其叶子的形状像鸭脚,所以最早叫鸭脚树,宋朝时,其果实成为贡品,才改称为银杏,又叫白果。
的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银杏“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白色,今名白果”。这就是银杏又名白果的原因。
从天童寺出来,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去东钱湖边的银杏林看看。
东钱湖南岸,环湖南路,东钱湖水上乐园对面,有一片银杏林,时下叶*养眼,也成了宁波的一处赏秋好去处。
深秋季节,随着气温下降,光照减弱,叶绿素合成受阻,且易分解,而叶中的叶*素和胡萝卜素则相对比较稳定,因此,就出现了银杏叶*的灿烂秋景。
东钱湖银杏林,宁波的又一处网红地,天气晴好时,各地游人远道而来,摄影写真,流连银杏林下。
银杏林的东钱湖边上,红枫,水杉等各种树,纷纷变色,湖畔水岸,相依成景,漫游休闲好去处。
东钱湖,又称钱湖、万金湖,由谷子湖、梅湖和外湖三部分组成,湖域面积是西湖的3倍,郭沫若誉其为“西湖风光,太湖气魄”,被誉为宁波的后花园,怎么着都看不够。
元代诗人袁士元写的这首《寒食过东钱湖》,也将东钱湖与西湖相比较,认为东钱湖更为清幽
尽说西湖足胜游,东湖谁信更清幽。
一百五十客舟过,七十二溪春水流。
白鸟影边霞屿寺,翠微深处月波楼。
天然景物谁能状,千古诗人咏不休。
我是上周末去的,从东钱湖到天童寺途中,在东吴镇雪菜博物馆,正在举办咸齑糕团会,在那里,我又见到了声名远播的大嵩米馒头。
顾客络绎不绝。
延伸阅读:大嵩米馒头背后的故事:姐弟先后放弃优越的工作,传承母亲的味道
天童寺交通攻略:自驾导航天童寺即可。
地铁或公交:乘坐轨道交通一号线,宝幢站下车,转乘微55路公交车可到天童寺,也可以乘坐从宁波汽车东站方向出发的路公交车,直达天童寺,约10-15分钟一班。
东钱湖银杏林交通攻略:自驾导航东钱湖水上乐园即可。
公交:途经东钱湖水上乐园的公交车有:路、路、路、路、路、路、路、路和路,可以就近选择乘坐。
―――粉丝秋色图共享分割线―――
金秋美景,大家共享。
粉丝“秋色图共享”继续,让大家彼此分享那些养眼的秋色图!美景共赏!
规则如下:
1、每位粉丝可以向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szxx/5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