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飘落,在琴弦上划过金色的痕迹
撰文
王心远
摄影
应玥、x0
12月10日,冬至未至。音乐厅外,孩子们捧起满地的银杏叶,撒向空中,露出灿烂的笑容;音乐厅内,年轻的华裔小提琴家陈瑞玲携手法国钢琴家吉约姆·拜隆,展现了一场弓弦和琴键之间绚丽碰撞,横跨三个世纪的音乐作品均被囊括其中,音符宛如无数飘落的银杏,在琴弦上划过金色的痕迹。
这是小提琴家陈瑞玲第三次登上星广会的舞台,离上次登台已经过去了两年的时间。两年间,她不断地探寻着自己的演奏风格和音乐表达方式,与不同的 音乐家合作,进行多种形式的演出,并在室内乐中不断磨砺自我。而这次,她与自己的好搭档、法国当红钢琴家吉约姆·拜隆的合作也堪称“强强对话”。
音乐会开篇,陈瑞玲为我们带来了莫扎特《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K.,这首作品也曾于今年6月,在王之炅的“音乐·剧场”中被演绎。这首奏鸣曲曾这样被形容:“它源自最深沉的感情,以一种超越了交替对话的方式,来敲击伟大的悲剧世界的门。”而在陈瑞玲温暖绵密的音色中,我们能够听见莫扎特作品中少有的阴郁寡欢。
第二乐章开篇的低音半音下行线条则是源自巴洛克时期“悲恸”的音乐修辞表情。随着弓弦滑落,音乐中部转向大调,陈瑞玲将莫扎特此刻想表达的喜忧参半完美诠释。
随后,陈瑞玲与拜隆为我们演奏了普罗科菲耶夫题献给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D大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op.94。她在一开始就优雅地演奏了一段极为梦幻的旋律,如泡沫般漂浮着,带有上世纪法国音乐的特质,能够如此 地表现这样的浪漫缥缈之感与她在法国的求学经历息息相关。
钢琴家吉约姆·拜隆张弛有度地契合着陈瑞玲的演奏,在演绎第四乐章时,拜隆的手臂在空中划过一道道极美的弧线,钢琴带来的明亮音色让整首奏鸣曲充满了温暖的感觉。
随着小提琴的突然加速、钢琴的轰鸣之后,音乐的节奏稍稍放缓。据说,这也是普罗科菲耶夫笔下最为动人的旋律。在热烈欢快的尾声中,全曲完毕,观众席间掌声雷动,深深地为两位演奏家的默契配合所鼓舞。
除了完美诠释圣-桑的《华尔兹随想曲》、柴可夫斯基《故地回忆》、勃拉姆斯《D大调第二号匈牙利舞曲》及格鲁克的《旋律》之外,陈瑞玲在当天的星广会上还为我们带来了一首无伴奏的现代作品《Fauve—六首小提琴独奏曲》,由法国当代作曲家贝尔纳·卡瓦纳创作于年。
“Fauve”一词,源于法语,意为介于明*色与红褐色之间的一个特定颜色,后来指20世纪初的 画派“野兽派”。整套独奏曲颇为抽象,音乐正如野兽派画家用色的跳跃与夸张,陈瑞玲也从她原先的演奏风格中跳脱出来,进行新的音乐尝试,她也希望能够将这首法国现代作品带入中国观众的视野,让更多的人理解与认识到现代音乐的魅力。
在音乐会的 ,陈瑞玲特别地选择了更为观众所熟知的克莱斯勒的《爱之歌》与《中国花鼓》作为结尾。在《爱之歌》极其清丽的主旋律下,她手中的提琴透着伤感、忧郁的情绪,如爱恋的人儿不安、迷茫。《中国花鼓》是以西洋作曲技法和乐器表现中国主题的佳作,也是克莱斯勒作品中的奇葩。急速、华丽的细腻旋律、快速的节奏,陈瑞玲扎实的功底和富有层次感的琴音让欢腾的气息充斥着整个音乐厅。也有观众说,曲中的小提琴与钢琴像是在“斗技”,在不断的摩擦与碰撞中描绘了锣鼓喧天的热闹场面,很适合这样的季节。
在热烈的掌声中,陈瑞玲又携手吉约姆·拜隆返场了皮亚佐拉融合爵士与古典的作品《咖啡》。相较于之前的温婉琴音,此刻她的演绎又多了几分罗曼蒂克的浪漫情调。小提琴和钢琴一动一静,遥相辉映,将曲中淡淡的忧伤演绎得恰到好处,似有若无的情调也正是探戈的魅力所在,让人回味无穷。
在这场独奏会中,莫扎特、普罗科菲耶夫、贝尔纳·卡瓦纳等各个时期的风格在陈瑞玲的手中都游刃有余,吉约姆·拜隆的配合亦是如虎添翼,他以自己过硬的技巧和音乐理解力将陈瑞玲的音乐表达衬托的更加鲜明。
当小提琴在陈瑞玲的手中发出优雅、甜美的声音,不禁让人望向音乐厅外挺拔、儒雅的银杏树——他们,是如此相得益彰。
音乐会完整实况录音,可点击底部“阅读原文”链接可回听,同时也欢迎在底部评论区留下听完这场音乐会的感想,我们将连同阿基米德平台、新浪微博上的评论,抽取3位幸运观众送上年1月7日“听见春天——上海·*浦春天少年合唱团专场音乐会”音乐会门票各2张。
选出本场星广会你 的曲目
让我们知道你的喜好吧~
走进经典音乐,从星期广播音乐会开始
可添加小星的个人哪家治疗白癜风专业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