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在边疆的幸福之花记上海第九批援疆
纪帅作为上海市第九批援疆干部,在派出前任职于浦东农委人事处,对于田间地头的那些事,彼时的他,自嘲自己是在农委工作“门外汉”,年2月进疆后的3年里,这位当初的“门外汉”,成了边疆农业产业的专业户。让巴旦木以全新形式与消费者“亲密接触”受当地百姓喜欢吃巴旦木鲜果的启发,纪帅打破原来莎车巴旦木以往只卖干果的模式,首次将巴旦木鲜果引入上海市场,在浦东农博会上与消费者的初次见面“一炮而红”,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品尝、采购的市民络绎不绝。在此基础上,纪帅借鉴银杏仁作为食材的模式,将巴旦木鲜仁冷冻保存后,推荐到上海新疆菜餐厅作为食材,扩大消费范围,取得成功。通过销售模式创新,巴旦木鲜果销售取得了比干果更好的收益,同时也让莎车巴旦木在上海市场的知晓率和知名度得到显著提高。除了巴旦木果实的干果和鲜果,纪帅还把目光聚焦在产品资源上,开发了巴旦木蜂蜜等衍生产品,实现巴旦木全产业链打造。拓宽营销路,解决销售难问题“种得好更要卖得好”、“酒香也怕巷子深”,对于纪帅来说,市场渠道对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农产品如何销售这个重要环节,纪帅动了不少脑筋,组织莎车企业和合作社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借助平台打响知名度。展会中,如何吸引市民上前选购,纪帅想到了新疆的民族歌舞,何不借助富有特色的演出来吸引顾客呢?同时,还能让维族同志充当导购员,亲自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岂不是“两全其美”?在跟同是援友的挂职宣传部副部长齐卫平沟通后,两人一拍即合,年7月,在纪帅进疆后首次负责推广的上海浦东盛夏农博会上,莎车特产短短几天便销售一空,很多当场没购买到的市民只能选择预定邮寄。除了借助各类博览会,纪帅经过前后方多次协调、筹备,促成三林、川沙、金桥等6家莎车农产品专卖店陆续开始营业,全年销售巴旦木等莎车特色农产品。此外,纪帅还同步做了两件事,一件是通过“双线九进”活动,将莎车优质农产品分散推广到了机关食堂、社区、菜场等,另一件是创新定制化销售,结合后方企事业单位工会福利发放等形式,为客户定制莎车农产品扶贫大礼包形式进行推广销售。借助多种销售渠道,年上海援疆共助力推广销售莎车农产品1万多吨,产值约1.4亿元,年,在纪帅的积极协助和推动下,莎车企业经过多地、多厂家、多次试验,开发出了适合日本消费者口味的巴旦木精加工产品,并与日本企业签订了巴旦木仁供货协议,让巴旦木“漂洋过海”首次走向海外市场。推进大棚工厂建设,促进贫困户就业增收在日常下村调研过程中,纪帅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有地有棚,为什么有些农民宁愿荒废也不种东西进去?了解后得知,许多农民没技术,想种却常常长不出、种不活,在纪帅的不断努力和推进下,引入了一家上海援疆企业在伊什库力乡一期流转了座温室大棚进行蔬菜、西甜瓜种植,建设“大棚工厂”,截止年,二期工程在两个乡镇流转了座大棚,每个棚雇佣一名劳动力,每人每年收入近2.3万元,贫困户成为农业产业工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上海农业技术人员常年在田间进行技术指导,贫困户在保证收入的同时,掌握了种植技术,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大棚工厂”模式也吸引了央视新闻频道、自治区新闻联播等媒体的报道。在纪帅和他的战友们共同努力下,几年来助力莎车县脱贫3.14万户,涉及10.13万人。现代农业发展也促进了莎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莎车人民心中开出了“幸福之花”,收获了“幸福果”。新民晚报记者陆常青
上一篇文章: 高铁一等座票价是二等的17倍,看看一等 下一篇文章: 南阳市区县精选美食,你尝过几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szxx/12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