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县这棵ldquo银杏王rdqu
1.冶底银杏王-年历史应该正式确认一下,如此,银杏王可能会成为“全球 树”。这将是晋城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城市品牌。
2.秦始皇极有可能到过冶底,也拜谒过银杏王。
3.重修冶底岱庙是北宋的一个大事件。是天地合祭的样板工程。
4.如何突破大山的封锁,是晋城人始终应当考虑的事情。
1
晚秋时节,几场秋雨过后,凤台街两旁的银杏树就*了。
天晴了,干净的秋光映在银杏叶上,秋风荡漾中,光斑闪烁,*色的叶子便分外透亮、耀眼。
路过的人都禁不住拿起手机拍照。爱美的女孩儿还要来个自拍。于是,朋友圈里全是*橙橙、美艳艳的银杏叶。
夏季的紫薇花,秋季的银杏叶,已经成了凤台街上两道靓丽的风景线。 的缺陷是,紫薇和银杏的年龄太浅,所以,在盛放时节,紫薇红与银杏*显得有些单薄,不够磅礴,也不够浓烈。
于是,便想起冶底的银杏王。
冶底是泽州县南村镇的行*村,也是颇具传奇色彩的古村落。大约年前后,我曾在这个村子住过几天,也算是有过近距离的了解。在我看来,冶底有“六奇”(纯属个人总结,未必正确)。
一奇为“村貌”奇,蝎子形的村落,蕴含着“天人合一”的营造理念;
二奇为“村姓”奇,村里约八成人家姓董,传说是汉代名儒董仲舒的后人;
三奇为“村制”奇,村子建在古老的清化一大道上,是典型的因交通便利而形成的古村落;
四奇为“村庙”奇,村中岱庙里古建繁多。宋代天齐大帝殿,金代十字歇山式舞楼,清代石狮子,庙观与园林相结合的规制……都是难得之精品。更是泰山岱庙之外, 称“岱庙”的全真派道场;
五奇为“村居”奇,村中民居虽不算奢华,却尊卑有序,处处合着封建礼制所建,体现着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念;
六奇为“村树”奇,村中的奇树都位于岱庙之内,一为下院两棵高大挺拔的千年人字柏,另一就是被称为“三晋 树”的千年银杏王了。
秋高气爽的时节,银杏王定然别有一番神采。于是,寻个周末,驱车前往拜谒。
2
秋日的阳光正好。庄稼已收割完毕。农人在路上晾晒豆子。玉米棒子一层一层,码得整整齐齐,堆在农家的院落里,*灿灿的,是丰收的颜色。村里安静极了。老人们坐在村中的广场上晒着太阳,打量着出现在他们面前的陌生人。
停下车来问路,老人们争先恐后、分外热情地指点着,是不加任何色彩的淳朴与厚道。
沿着冶底老街往村西走,拐几个弯,就来到了岱庙跟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两只 的石狮子,因为文革中被敲掉了前腿,被人称作断臂维纳“狮”。岱庙中一块石碑上有明确记载,石狮子建成于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即公历年的寒冬,距今不到三百年的历史。
绕过石狮子,就来到银杏王的跟前。银杏王位于岱庙外西南角的一块高地上,据测量,其高为25.4米,胸径3.25米(树围10.21米),盘根周约14米,树冠东西13.1米,南北14.6米。是山西省现存银杏树中 的一株,也是所有树种中最粗 大的十大树王之一,因此被称为“银杏王”。
关于银杏王的年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山西省林业厅在年前后的结论,称该树的树龄约为-年左右;一种是岱庙如今宣传的,据称是来自于中国科学院的结论,为-年。
但是,不管是哪种说法,相比较全国各地的银杏王,冶底银杏王是毫不逊色的。山东莒县浮莱山有一棵“银杏王”,树高26.3米,树围15.7米,树冠多平方米,树龄有多年,号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银杏树,已被列入“世界之最”和《世界吉尼斯大全》。我们做一个表来对比一下。
3从数据上看,冶底银杏王似乎逊色不少。但山东莒县属日照市,纬度与晋城相当,海拔却低于晋城多米,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均比晋城要高出不少,所以,银杏的生长速度也会快一些。如果所谓中国科学院的测量属实的话,或许冶底银杏王就有机会去竞争“世界银杏王”了。
3
3
银杏王东面的叶子已是完全的橙*色,而西面的叶子还带些绿意。地面铺着薄薄的一层银杏叶,比凤台街上的银杏叶片看上去要小些,精致些。树枝上系满了红色的祈福带,红*相间,煞是好看。再往上看,能看到*色的银杏果挂在枝头。虽已数千年高龄,生命力却依然旺盛,俨然还在壮年。
绕着银杏树转一圈,会看到其根部长出了数十根枝干,密密麻麻分布在银杏树的东北部位上,分不清到底是根,还是小的银杏树。
10多米的树围看上去粗壮有力,让人震撼,也给人以安定感。
很久以来,人们一直以为银杏是南方树种。直到宋代时,银杏才大批移植到长江以北的*河流域。因其叶子形状像鸭子的脚,故又名“鸭脚”。
北宋诗人梅尧臣是安徽宣城人,想来年轻时也未曾识得银杏,他在河南任职时,恰逢银杏大批向*河流域移植。或许是 次见识了银杏叶在秋季的灿*,他欣喜不已,就捡拾了一百多只银杏叶(鸭脚),给好友欧阳修寄了过去(哈哈,我寄桂花,梅寄鸭脚,异曲同工也!)。欧阳修可能也是 次见到银杏叶(鸭脚)吧?得到之后,如获至宝,思绪万千,欣然提笔写诗《梅圣俞寄银杏》相赠,抒发千里送鹅毛,物轻情意重,君子之交的诚挚情谊:
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
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
问予得之谁,诗老远且贫。
霜野摘林实,京师寄时新。
封包虽甚微,采掇皆躬亲。
物贱以人贵,人贤弃而沦。
开缄重嗟惜,诗以报殷勤。
那么,冶底的银杏王是何时又是何人种植下去的,已经成了永远的迷了。不过,这似乎难不倒智慧的冶底人,他们编造了一个神话解释它的来由——
相传二郎神杨戬巡游天下,路过洛宁、栾川两县交界处,发现当地的金山和庙山上都有石门。他觉得里边肯定有不少宝贝,就想干脆把两座山担走。于是他把随身带的一根长枪变成又粗又长的扁担,一头担起一座山就走。走到冶底村附近时,山变得越来越重,把扁担压断了,杨戬一气之下把半截扁担插进了土里,之后这截扁担就长成了银杏树,成了如今人们看到的“银杏王”。
这是一个一箭双雕的神话。一方面解释了银杏王的来由和神奇,另一方面似乎也在告诉人们,冶底是一块埋藏着宝藏的地方。
关于二郎神的传说,在晋城比比皆是,而以二郎担山命名的景点也有不少。雄奇险峻的太行山历来就是诞生神话的地方,不知为何,这个有着三只眼,且善恶难分的二郎神却屡屡成为主角,确实让人费解,也让人觉得好玩。
4
在冶底人的传说中,与银杏王相关联的人物还有始皇帝嬴*。据说当年秦始皇到泰山封禅,从咸阳出发,一路东行,冶底是必经之路。秦始皇到达冶底之后,要以隆重的仪式祭拜“银杏王”,之后,才要继续前行。后来为了祭拜方便,就在树旁修建了岱庙。
这当然是个传说。但是翻阅史册,会发现这个传说却有一些史实来源。
原来,秦始皇登基以后,先后五次巡游天下。其中第三次是公元前年,“始皇东游至阳武搏狼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登之罘,刻石,旋遂之琅邪,道上*入”。这次巡游由于遇到刺客,时日不长。前呼后拥的浩荡车队巡游了山东半岛的沿海地区,到达烟台芝罘山之后,就翻越太行山(极可能走的是白陉古道),巡游上*郡之后,经由如今的长治、晋城、运城、临汾一带,返回咸阳。
(秦始皇第三次巡游图)
会不会就是在这次返程的路途中,路过冶底时,秦始皇在此祭拜了银杏王?那么,秦始皇为啥要祭拜银杏王?
到过冶底岱庙的人可能都知道。银杏王正对的一个神殿为“后土祠”,祭祀的是后土娘娘。
后土,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神,简称“后土”,尊称“后土娘娘”,是主宰大地山川的女性神。
所谓皇天后土。是说,天上的事情由玉皇大帝管理,而地上的事则由后土娘娘经办。
或许始皇帝路过冶底时(冶底自古就是通往雍豫的要道,是通往上*、陕西、河南的交汇处),见到了这棵古银杏树。银杏树独株生长,且能开花结果的神奇让一直在寻求长生不老秘方的始皇帝开心不已(银杏树一般是雄雌共生,而冶底银杏树为雌树,周围未见有雄树,却能自我授粉,开花结果,可谓神奇)。
(银杏果)
(银杏树所对即岱庙“后土祠”)
“难道银杏树就是后土娘娘的化身?否则,何以有此神力。”于是,始皇帝在此祭拜,并听从属下建议,委托当地官员,在此修建一座小型岱庙,作为将来自己无法抵达泰山时,在此祭拜皇天后土之处。
当然,有人肯定要指责我的妄言了。可历史是始终无法还原真实的,这个想象,在冶底人传说的基础上,至少可以解释清楚银杏王、后土祠、岱庙、秦始皇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不失为一个说得过去的历史故事。
5
(冶底岱庙北宋天齐殿)
时间过了多年以后。宋元丰三年,也就是公元年,对冶底岱庙上院的天齐殿进行了重修。
为什么会是年?这又牵扯到一个史实。
这一年是宋神宗当*。五月,因为祭祀天地的礼节一事,朝堂上大起争端。按照旧制,“(皇帝应当)以冬至日祀天于地上之圆丘,夏至日祭地于泽中之方丘”。冬日祭天皇帝应当亲行,夏季祭地,可以由有司摄事。有官员指出,皇帝每年这样做,过于劳顿,建议天地合祭,在冬至日一并祭祀了就行。
宋朝是一个相对开明的朝代,朝堂之争是常态。于是,此议题一出,朝堂上就吵成了一锅粥。有官员认为,不仅不能合祭,而且夏至日祭地时,皇帝也要亲自祭祀,才可以“顺天地父母之意”。
此事吵了大半年,越吵话题越多,有人说,只祭天祭地不行,还要祭祀海岳、四渎、山林、川泽之神;又有人说,只有山林川泽配享也不行,还要有丘陵坟衍(水边和低下平坦的土地);还有人说,现在祭祀的方式也不对,不合乎《舜典》和《周官》云云……
宋神宗不愧为有为之君, 还是巧妙化解朝堂之争。并且将天地合祭之事,演化成了祭祀礼仪和规制的改革,对祭祀的方式、祭祀的贡品、祭祀的对象等重新作了规定。
重修泽州岱庙,恐怕正是这次改革的结果。皇天后土配享于一个寺庙当中,可以省却皇帝很多劳顿,也可以减去很多繁琐的祭祀仪式。
岱庙,可能就是这次祭祀改革的一个样板工程吧?
6
从岱庙走出,又在银杏王跟前徘徊了许久。虽然已是午饭时分,仍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前来观瞻。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不知银杏王曾见证了怎样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
可惜的是,关于它的历史记载太少了。雍正年间重修的《泽州府治》中对它只字未提,也没有留下哪怕一半句诗文。与它同时代,甚至比它年轻上千岁的那些银杏树相比,它的名气实在是太小了。
封闭的环境成就有了它,也淹没了它。
晋城的很多国宝级的事物,包括那些相当 的人才,结局大多如此吧?
如何超越环境的束缚,融入到外界的滚滚大潮中浪遏飞舟,这是我们每一个当代晋城人都应该思索的话题。
大山成就了我们,但也锁死了我们。锁住的,不仅仅是手脚,更有思维!
沉默与自身自灭,不应该成为我们的本质。
7
在晋城,冶底银杏王其实并不孤单。
千年古刹青莲寺内,高都镇的水西村,分别长有两株生长年龄都在千年的银杏树。据好友张志勇讲,老*花街内(原城内南街)也有一株。
只是我还未曾亲见。有机会再去拜谒吧!
告别银杏王,带着沉重与轻松,我踏上了归途。
抬头,远山苍翠,红叶似火……
编辑:关关
摄影:赵海江
近期热文
1、泽州“醉美乡村”:*斧神工太行间,石头王国道宝河
2、泽州“醉美乡村”:台铭家乡醉美葛万
3、泽州“醉美乡村”:美丽田园,魅力乡村东四义
4、泽州“醉美乡村”:走进灵秀北石瓮方知太行乡村美
5.泽州“醉美乡村”:*石遗韵美梦乡,金玉流芳风雅庄—西*石
6、泽州“醉美乡村”:山水民居石淙头美食美景把君留
7、泽州“醉美乡村”:走进灵秀北石瓮方知太行乡村美
8、泽州红·中国心:红叶醉秋喜迎全*盛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zyjz/7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