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为何又叫白果

怎么彻底治愈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521/4626906.html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人们常说的「白果」,是指被中种皮包裹起来类似果核的部分。而银杏成熟时,外种皮呈橙色,被覆白粉,柔软多汁;中种皮呈米白色,硬不可摧;内种皮呈淡红褐色,薄薄一层围合种仁。

是「核果」,还是种子?

银杏是落叶大乔木,身姿矫健、挺拔,主干向外伸出一轮轮大分枝,分枝斜上伸展,若你留心观察,会发现在大分枝和较长枝之间还有许多极度缩短的粗枝,这些长枝和短粗枝的脾性却不太一致。长枝上,扇形叶螺旋状排列散生,常从中间不同程度地裂开;短枝上,扇形叶若干片密集著生,边缘呈波状,而我们爱吃的「白果」就是从短枝上冒出来的。

银杏还有个好玩的地方是雌雄异株,且雌雄毬花均生于短枝顶部的鳞片状叶内。雄毬花像条葇荑花序,不过「花序」上长的不是花,因为裸子植物是没有花的。雌毬花更有趣,有明显的长柄,柄端有分叉,叉顶内含有一个胚珠,胚珠成功受精后,就会发育成核果状的种子了。种子被长柄垂吊于短枝上,具三层种皮,外种皮肉质、中种皮骨质、内种皮膜质,等等,怎麽听起来很耳熟,像是「核果」的定义?没错,典型的核果,如桃、李、梅、杏等的果实,也有三层不同性质的果皮,可是,银杏乃裸子植物的一员,裸子植物共同且突出的特徵是「无花、不结实」,所以银杏即使是「裸子」中的奇葩,它的雌株短枝上冒出来的「核果」也肯定不是果实,而是种子,即我们俗称的白果。

白果从何而来?

没尝过白果的朋友或许会困惑,为什麽要叫它「白果」?看白果果肉的颜色,明明不是*就是绿,貌似和「白」沾不上边呢。其实,真相是这样的,人们常说的「白果」,是指被中种皮包裹起来类似果核的部分。而银杏成熟时,外种皮呈橙色,被覆白粉,柔软多汁;中种皮呈米白色,硬不可摧;内种皮呈淡红褐色,薄薄一层围合种仁。

每年一到丰收季,总有人会去捡拾银杏种子,或敲打树上未落的银杏种子,甚至不惜冒著生命危险勇攀树冠,贪吃精神堪比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而银杏种子採摘期过后,很快会出现另一道风景:一摊一摊的银杏种子被铺开曝晒,一股若隐若现的臭味也随之产生,这味道来自腐烂的银杏肉质外种皮。几天后,臭味消失,外种皮也变得乾裂,可以被轻鬆扒掉了。这时的银杏种子颜色变白,因此得名「白果」。市面上出售的银杏种仁,几乎都是这种被去了外种皮、可长期储存的白果。

记得小时候过年,总有亲戚送来不少白果,春节前后吃白果百合汤,曾是我家的「年俗」之一。但想吃上这道菜,就不得不做一点棘手的准备工作—剥除白果的硬壳。乍看这些白果,有点像闭合的开心果,通体滑溜、洁白,教人不知如何下手。于是我拿起一把小铁锤,对准已稳稳躺在地上、有稜有角的白果敲击几下,直至果壳开裂。过程看似简单,其实饱含技术—得控制好敲击力度,重则砸跑白果或砸碎种仁,轻则毫无成效。只有分寸拿捏恰当,方可一敲即裂。

坚壳裂开后,露出薄膜质的内种皮,搓一下便掉了,顿时出现真正可食、光滑柔嫩的种仁,然后入锅煮熟,出锅时即成一粒粒莹润如玉的小圆球,令人垂涎三尺。尝过的人都知道,白果仁的芯是苦的,这芯便是子代生命体的雏形—胚,仔细观察会发现这芯具有嫩叶状结构。而我们食用的仁肉,实际上是储存和供应养分、味甘略苦的胚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zyjz/617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21020411号-16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