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门前那十三棵银杏树

年夏初的一天,我给留守在老家的母亲打电话请安。母亲欣喜地告诉我,家门前的银杏树挂果了。我感到惊喜又惊奇:银杏又称为公孙树,从栽下去到结果的时令长,常常是爷爷这辈栽树,要等到孙辈才能够结出果实。而老家门前的银杏树生长期不过15年,这样快就结果了,真是奇迹。

双休日,我驱车回家,车进入山冲,家门前那一排高高耸立,郁郁葱葱的银杏树就映入我的眼帘,给人一种昂扬挺拔、勃勃生机的气势。我把车停在禾坪里,来到银杏树下,一棵树一棵树地观察,察看这些树的挂果情况。十三棵银杏树,已有两棵树挂上了青青的梅子似的果实。一棵树挂果不多,椭圆形的果子隐藏在青翠的叶子之间,不仔细去观察还看不出来。另一棵树的叶子不多,可枝桠上累累挂满了果子。一串串的像葡萄,一坨坨的又像玛瑙。可能是果子太多,树的营养不够,地下撒落了许多青涩的果子。我拾捡着那些掉落在地上的果子,仿佛看到了那是早产或流产的婴儿,很有些伤感。

这十三棵银杏树,是我亲手从种子把它们培育出来的。年秋天,我去武汉看望正在上大学的女儿。在逛汉正街的时候,看到有一家销售银杏种子的商店。我对女儿说,我想买些回去种植。女儿说,种子播下去还要发芽,这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长成大树呀?还不如去买树苗栽培呢。我说,这一时到那里去寻找银杏树苗,现在这里有种子买,我就顺便买十几粒回去,播在老家的土里,试试看。女儿 也同意我的观点,我们就向这家种子店买了15粒银杏种子。当时是一块钱一粒,十五块钱,买下了十五粒银杏种子带回了家。

这年冬天,我在老家后面的竹林里刨挖了一块地,施放了一层猪粪拌草木灰,当做基肥,将十五颗种子播了下去。我在竹林里拾掇了一些腐烂的枯叶覆盖在种子上面,并撒上一层薄薄的面*泥土。为防止鸡啄鸟吃,我又砍了几枝杉树桍棘盖在上面。

次年春天,春暖花开时节,藏在泥土里的银杏种子挣脱了壳质的束缚,抖落了壳衣,冒出了芽瓣。我把杉树桍棘揭开,数了一数,有13颗银杏发芽了,仅有两粒是寡子,发芽率87%。我就像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像母亲精心呵护初生婴儿一样,对这十三棵嫩芽进行培育。我从竹林里掏挖了一些带有腐殖质的细泥堆培在每一棵嫩芽的四周。从此以后,我隔三差五回老家,总要去特别眷顾这十三棵嫩芽。在我的精心呵护下,十三棵嫩芽渐渐地撑起了两爿嫩叶,变成了幼苗。我不时给它们上上肥,如浇灌点猪屎猪尿什么的。看见哪一棵苗歪斜了,就在它的蔸下边培上泥土,将其匡正。发现哪一棵幼苗根底部裸露出来,就从别的地方挑来肥沃的土壤覆盖上。时令进入冬季,担心幼苗会被霜冻死,我特意用废竹木在上面搭建了一个小棚子,上面盖上了冬茅稻草,让这些幼苗过个暖冬。这年冬天,下了几场大雪后,又开始霜冻,一直到第二年三月阳春才揭开。幸好有棚子挡住了风雪冰霜,十三棵幼苗青叶葱葱,毫发无损。

三年后的正月,正是植树时节,幼苗可以移栽了。我在老家门前槽门外的空坪闲地上每隔两三米远就挖了一个坑,在坑底部施放了细泥肥土,把这十三棵幼苗带土栽了下去。为防止风刮倒,我在每棵树旁支架了一根小木附撑。俗话说:生在秧田还是秧,栽在田垅就是禾;待在娘家还是女,嫁给人家就成婆。栽下去的十三棵银杏苗就像出阁的少女,完全脱离了闺房,成为亭亭玉立、独撑门户的“人家婆娘”了。

母亲对我栽银杏树的举动,报以欣喜的微笑和全力地支持。树苗栽下去以后,母亲成为了这十三棵幼苗的看护者。树苗周边长杂草了,母亲就拿起锄头将其除掉。天旱地干,树苗有些放痨时,母亲就给它们浇水施肥。我每次回家,也总要给十三棵树培土、剪枝、浇水施肥。这十三棵树的树芯抽蕻拔长,一年一个高度,一年一个长势,年复一年,到了第十个年头时, 的树冠长到了超过了两层楼的房顶。我戏谑地称它们是看家护院的“十三太保”。

银杏树是一种落叶乔木,秋天过后,*色的叶片就像蝴蝶翩翩起舞,从树冠树枝降落到了地上。有一年,本村的一位退休老人来拾掇这些银杏叶。母亲问他做何用?那人说泡茶饮,可以预防“三高”。母亲虽不懂“三高”是什么意思,却知道这叶子肯定是一种好东西,她也拾掇了一大堆,晒干后装进了蛇皮袋子里。我回家,她非要我将其带回来泡茶饮。我说,银杏叶确实有药用价值,可需要深加工才可以饮用。就这样泡茶饮,不知有没有效果。我要母亲也试试,泡茶饮。母亲没作声,似乎有些扫兴。后来她把银杏叶全给了那位退休老人。

那年,一位本村的人看到我们家这些银杏树长得太稠密了,提出要帮助间出几棵挖出来,移栽到他家去,并说给点钱。母亲没有答应,并对那人说,这十三棵树是我大儿子从一粒粒种子培育出来的,现在长成大树了,很不容易,我不能卖。

十五年树龄的银杏就挂果了,我把这事告诉一位朋友。朋友幽默地说:“现在的生活条件好,女孩子十四五岁就成熟了,还能不生孩子?”这话让我忍俊不禁。物资生活的富有给许多家庭催生出的“肥胖孩子”,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就银杏树而言,它的提前挂果,恐怕与气候不无关系。

地球的温室效应是许多植物提前成熟的主要原因。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竞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某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火龙果,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只能在热带生长结果。现在随着地球气温的变化和大棚中的温室催育,火龙果在长江以南的省份也安家落户了。

《管子·权修》中有一名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这段话 浓缩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成语。管仲说这句话主要是对国家培养人才而言,认为获利最丰者莫若培养人才,人才一旦培养成功将“一树而百获”,此乃明君贤相治理国家的终生之计。这句话以比喻“培养人材意义重大,同时也表示培养人材之不易”。

其实,就培育树木而言,“十年树木”并不是很准确。如故宫的栋梁均用楠木制成,楠木出自南方的深山老林,要长成故宫那样的几个人才能合抱的栋梁之材,据说需要四五百年的时间,十年的时间何能长成如此大的树呢?速生林可以在十年之类长成大树,然这样的树木只配化为纸浆用于造纸,或生产如一次性筷子之类的东西,若要将它们用做支撑高楼大厦的栋梁之材,恐怕是勉为其难的。十年其实难以树木啊!就以我家门前十三棵银杏树来说,从播下种子到现在已有两棵树挂果,也经历了15年之久,尚有十一棵树的挂果期遥遥未知呢。

由此,我想起英国有句谚语: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培养一个博士很容易,三年五年就可以。但要培养懂得社会高雅礼节,文明行为,高尚情操,绅士风度,儒家的谦虚礼让,具有勤奋向上精神的国民,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和时间。

现在的家庭,教育孩子高雅文明行为举止的内容越来越少。比如:餐桌上的礼节,干杯以敲桌子代之;坐姿不正,衣着不整,吃饭大声说话,经常飞象过河,夹菜翻了个遍,好菜抢着自己吃。有些父母自己说话口无遮拦,粗话脏话满天飞,子女耳濡目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些人开车不让行人,乘坐公交车抢座位,不尊重他人,凡此种种,似乎视不拘小节为自由为快乐。还有些属于社会高层处的人员,餐桌上显示的行为与身份很不相称。有些官员在电视里亮相,竟然一边口嚼槟榔,叼着烟卷,“腾云吐雾”,一边发号施令。可知道,很多学生孩子都会模仿的,这些*府官员代表的是*府形象,其行为有楷模的作用。

社会需要文明,需要更多勤劳有礼貌,行为高雅的国民,社会和家庭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培养人是一项非常艰苦细致的工作,这正如我当年从播下一颗种子开始,始终都要倾注时间和心血去







































北京中科中医院
北京最专业白癜风专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zyjz/56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21020411号-16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