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古城喝古井惜抱轩银杏树

点击蓝字↓↓↓

“逛古城·喝古井”有奖征文!

我家的写字台上有一本相册,虽然那透明的塑料封皮已经发*了,但依旧可以看见里面夹着一片浅*色的银杏叶子做成的书签。一看就知道这片银杏树叶有些年头了。

每次和朋友说起这片书签的来历,我总是感慨万千。这片小小的银杏叶书签载满着我少年时代的回忆和浓浓的乡情。

中学读书的时候,校园的东北隅一座两层的小楼,我们的教室就在楼下。教室前面的空地上有一棵令人敬仰的参天银杏树,人称“惜抱轩银杏”。树齡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相传乾隆三十九(公元)年,42岁的“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辞官回乡,在故居“惜抱轩”旁亲手所植,以树言志,寄托淡泊致远的豁达胸襟和潜心教育的家园情怀。

大树在那里傲然挺立着,老远就能眺望到它高大的身影。它挺拔参天,枝叶如盖,像是一片森林,郁郁葱葱。需要三四个大人才能合抱,树阴遮蔽了大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场地,树下绿荫曾是我们少年时最幸福、最快乐的美好乐园。

近水楼台先得月,银杏树恰好就在我们的教室前面,每年春夏之际,银杏树葱笼碧翠,让我们享尽这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到了深秋,那银杏树变得金*金*,如入仙境,憧憬着儿时美好的梦想。

每天在晨雾朦胧的早晨,我们来到树荫下,高声朗读课文,迎来满天的朝霞和明媚的阳光。下课时我们聚集在银杏树下嬉闹追逐,开心玩耍;下午自习课的时候,我们漫步在树荫下,喁喁细语,静静地复习着一天的功课,久久都不愿离去。

我十分怀念我的中学时代,我向往甚至沉醉在这样的午后。这样静静地在树下走着,莘莘学子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惜抱轩银杏树也早已被桐中学子视为一棵有灵性的神树,成为同学们心中的偶像。在它身体的年轮里记载着“桐城派”的文化精髓。当初姚鼐植下此树时,早已把他的人格和精神与树根一起扎进泥土,驻留永恒。秋风吹过,漂亮的银杏叶随风飞舞,被同学们信手采撷夹入了书中,一股清香自然的味道就会沁入心田,书本里从此便会充满书香之气,书中从此便会有了举天下之美的妙语金言,只要翻动书页,大师的话就会历历在目,犹如亲闻。

有人说,银杏树是一首诗,是一幅画。它从春走到夏,从夏走到秋,经历着风情万种的轮回。小时候听大人们说,在银杏叶落下之前用手接住,会给你带来幸运,在叶片落下的时候你许下的一个心愿就会实现。千百年来中国人对银杏树情有独钟,以然成为华夏子孙心中的国树。

我一直保存的这片银杏树叶书签,是我中学的班主任、语文老师潘先生送给我的。那是一个秋天的傍晚,我到先生家还书,这是一本班上很多同学都传看过的《惜抱轩全集》。先生当年也是一个热爱文都翰墨文风的文学青年,临走时他送给我这片夹在一本厚厚的大书中的银杏叶。那是他刚到桐中工作时在惜抱轩银杏树下采撷的。那片银杏叶保存得很好,非常的漂亮。那是我 次这么近距离的仔细的观察银杏叶,高雅别致,叶面十分光滑,一丝丝的叶脉清晰可见,原来落在地上的叶子竟有这么美!回家后,我把它夹进笔记本里,收藏起来。从此,我便和这片银杏叶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次看到早已被我做成精美书签的银杏叶,少年时代在惜抱轩银杏树下读书、嬉戏的情景就会在脑中一一浮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渐渐地离家乡越来越远。可是无论离开多远,无论我身在何地,无论我的处境如何,这片美丽的银杏叶书签我都一直带在身边,不离不弃。

桐中百年校庆,我回到了那*牵梦萦的母校。也许是那沉积在心灵深处的银杏情结带着我不知不觉走到了银杏树下。“树经岁月而苍郁,人经岁月而沧桑”,惜抱轩银杏树依然巍然冠绝,枝繁叶茂,青春不老!我仰观大树,那枝枝向上的枝干,寄寓着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满树金*色的树叶反射着耀眼的光芒。一阵秋风吹过,树上结的白果纷纷落下,金*色的叶子在树下飞舞,漫地金*。秋去冬来,银杏该叶落归根了。

寒来暑往,沧海桑田,“惜抱轩”早已不存。而这棵有着二百多年的历史、姚鼐亲手栽植的银杏树,依然风采依旧,让我深切感受到桐城文风的醇厚悠长。树周围已经建起了六方形水泥栏杆,并立了“惜抱轩银杏树”石碑,碑文正楷阴刻“本校东隅,原为桐城派文学大师姚惜抱先生故居。姚先生自公元年来居于此,至年划归本校改建教学楼,姚先生及其后裔计居年,此银杏树乃姚氏园中故物。建栏保护,以供观赏,如睹前贤之风范,因刻石纪念。一九八六年秋,桐城中学志。”

我静静地驻足于树下,只见那一片片金*色的银杏叶玲珑剔透,犹如 般静美摇曳。我细细倾听着那飒飒的声响,沉醉其中。我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相机,留下这珍贵的瞬间。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金色名片,更是一个城市的根和灵*。“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惜抱轩银杏树与桐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它见证了“桐城派”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我感谢先生送给我的这一叶书签,这里镌刻着我故乡的文化,镌刻着难以忘怀的乡情和刻骨铭心的记忆。无论我身在何方,都让我无时不刻的感受着家乡的文化。

一个城市的文化品格一定要体现城市文化特色,传承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存。这样才能不至于出现“城市森林”、“脚踏美文”的荒唐!试想如果文都将银杏定为市树,文都的广场行道树换成一排排银杏,到了秋天,满城尽带“*金甲”,美丽而壮观,那将是文都多么美的一道风景啊!漫步在银杏树林里,犹如行走在金色的童话世界,让人流连忘返。即便远走他乡,也仍是自己心中的那份不舍和念想……。

?精华推荐?

走进六尺巷,传承礼让精神

左忠毅公祠的隔壁叫啖椒堂

“团圆”才是年味的主题

皖江北岸 祠——谢家祠堂

麒麟集的浓浓年味儿

安静,在这里

拜谒张秉文烈士墓

南大街的年味

风,记住了谢氏宗祠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zyjz/226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21020411号-16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