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玉家乡的惠济寺
汤泉,是我的家乡。它坐落在南京市浦口区的西北部,南依老山、与老山林场搭界,北临滁河、与安徽省滁州市毗邻。当兵离乡时叫汤泉公社、后来更名为汤泉乡、汤泉镇,现在的名字是汤泉街道。家乡名字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时也记录了家乡这些年来发展取得的辉煌业绩。
汤泉以温泉而得名,以苗木而著称,汤泉街道是全国第一批、江苏第一家中国温泉之乡,中国苗木之乡、中国温泉之乡、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重点中心镇、国家卫生乡镇,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健康街道、南京市重点打造的12个新市镇之一。素有“十里温泉带、百亩九龙湖、千年古银杏、万亩苗木林”的独特景观,而家乡的惠济寺,更是美名远扬。
惠济寺,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寺庙,最初名为汤泉禅院,现在叫古惠济寺,自己还是习惯称惠济寺。寺庙位于汤泉街道惠济北路与高华中心路交叉口北米,距离热闹非凡街道的最大的菜市场直线不足百米,当年我上学的汤泉中学距寺庙也不过米,记得上高中三年期间,偶尔也会和同学们去惠济寺看看。离开了家乡后,成为他乡游子,不仅对家乡多了一份思念,而且也越加发现惠济寺是那么的有历史厚重感。在后来回乡探亲的日子里,基本上每次都要找机会去故地重游一下。吸引自己的景,还是那些,但是,因为每次去的时间不一样、心情不一样,感受自然不一样。有时候匆匆忙忙半个小时参观完成,有时候能够在寺庙长时间逗留,看着熟悉的风景,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对人生也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古惠济寺”四个字镶嵌在寺庙的入口处门楼上面,因为是免费开放,虽有门岗,但没有人值守,进出都很自由。距离入口的左侧和斜对面共有2个停车场,不是特别日子不用担心车子没有地方停,顺便提醒这里停车是免费的。
进入寺庙,首先通过近百米长的玉兰树通道,树已经些年头,春季绿树成荫花香扑鼻,冬天树枝摇曳咯咯作响……一座跨度15米左右的石桥是必经之路,走在桥上古惠济寺的全部景色基本上可以一览无余了,左手边是一个池塘,右手则是河道,前方则是主要景点。过桥便进入了景区,右手边是错落有致的树木花草,而左手边有一片规模很小的竹园,竹园深处藏着一栋一点都不起眼的矮房,记得当年寺庙没有扩建的时候,方丈就下榻在此。年夏季的一天,久久坐在寺庙长凳上沉思的我被方丈请到他的禅房畅谈人生至今记忆犹新。再行百米,便可以欣赏到已故著名书法家、当代“草圣”林散之余字的长诗《古银杏行》,诗句刻在钢板上面通过镂空的形式呈现,刚劲有力挥洒自如。林散之先生生前对故乡的这三棵千年古银杏树怜爱有加,长诗《古银杏行》便是最好的见证。
三棵高大的古老银杏树巍然屹立,它们迄今都已超过0多年的树龄,被列入“中国古典园林之景”。三棵稀世之宝银杏树,每一棵都有自己的名字,最高大的叫“千年垂乳”、林散之先生在长诗《古银杏行》中称为“长者”,另外分别叫“撑天覆地”和“雷击复苏”,《古银杏行》中称为“叔氏”和“仲者”,三棵树的四周都被白色花岗岩雕刻柱和石板围了起来,既凸显了古树的威严,又在柱和石板上增加了人文内容。树名的背后,记载着不同的故事。
“撑天覆地”,树高26.8米,树径8.6米,因树干高撑天空,遮天蔽地而得名,每逢夏天,浓密的树荫覆盖地面半亩有余,可供千人纳凉,此树在“文革”期间曾遭无端砍伐,规模已经大不如前了。
“雷击复苏”,树高23.9米,树径4.7米,此树与前两棵树的最大不同在于,其树干挺直高耸,宛若一柱擎天,显得傲岸而突兀,清咸丰年间,一场惊雷击毁了此树的半边躯干,数年后竟然又奇迹般地慢慢复苏。现树干中空,如果紧贴当年被雷劈过的部位向上观望,还可窥到“一线天”的景象,令人称奇。
家乡老人说,这三棵树,就像是一个家庭,夫妻树,还有一棵是儿子。母的银杏树,每年都能够开花结果,树上有巨型乳状下垂,一看便可分辨,而公树向上挺拔的只有绿叶遮风挡雨。为此,古惠济寺传承着一个富有神秘色彩的传说——“佛缘圣果”,这里的白果味道甘美,被视为佛陀慈悲之心的象征。
惠济寺历史上规模很大,相传晚上是跑马关山门。史料记载,南朝时,武帝刘裕万乘来游;萧梁时,昭明太子萧统亦在此读书,为了反映历史,现在寺庙内已经复原了部分旧貌,通过复原文物和辅助介绍,游人可以穿越到远古。年,惠济寺最大规模的复建计划启动,此次复建工程在设计主体上采用了唐式建筑风格,占地从的30亩将扩大到亩。整体复建工程分三期,整体复建完成后,惠济寺已经成为了国内少有的唐代风格古建筑群。
惠济寺里面旧存碑刻有不少,其中年代最早、且负盛名是南唐所立《汤泉禅院之碑》,该碑为青石质地,下承龟趺,碑首半圆,上有蟠龙浮雕,碑额篆题“汤泉禅院之碑”六字,笔力雄壮遒劲,是为名家手迹。碑文系南唐文苑名流、官至光政殿学士承旨的韩熙载所撰。此碑在“文革”期间被炸成数段,现文物部门已收集到其中5块,尽管碑文漫漶,只剩10余字堪可辨识,但作为稀见的南唐时代的碑刻文字,毕竟是弥足珍贵的,此外,记载建惠济寺转轮藏殿并供奉银函葬佛舍利事迹的北宋元佑三年刻石及明崇祯十六年(年)重建观音宝殿、清康熙二年(年)修大雄宝殿的题名刻石,更是后人探知惠济寺千年兴衰的实物见证。
惠济寺的寺庙有别于其他,位于两棵大树中间位置,一进独门,不像别的寺庙要么动辄三进五进庙房,要么正殿偏殿一片,要么里一层外一层围墙……一座一层楼结构便是惠济寺寺庙的全部了,“延寿宝殿”四个金字镶嵌在楼阁上,一副对联挂在两边廊柱上,十来级台阶便可以入寺祈福。许愿钟是后来增加的,安放在寺庙的右侧,左手通向复建的唐朝寺庙建筑群。香炉古朴大约三米左右高,上面镶嵌着古惠济寺四个字,在寺庙前不远处与入寺庙门直线相对摆放,如果天气好的话,可以从入门看到香炉再看到寺庙。多次游览惠济寺,发现这里平时香火很一般,只有赶上特殊节日才会非常旺。特别是每年的大年初一,更是很难抢到第一炷香。在“雷击复苏”银杏树左边,搭建了的专门的祈福架,祈福架设计巧妙,是以一棵树为中心,在树的周边围成一圈,祈福的红丝带子一条又一条,形成风景挂满树的周边格外引人注意,随风摇曳,好像急匆匆的在帮助人们去完成心愿。
继续前行,路过一个汉白玉出家人雕塑,前方不远就是复建的唐代风格古建筑群,从外面看上去非常壮观雄伟,因为知道是复建的,顺便拍了几张照片就匆匆一带而过。这里有一个后门,可以通行。车停在正门口,顺着石板路往回走,一个平左右池塘映入眼帘,池塘紧邻寺庙的出口处,四季节风景虽然不同,但是每次都能够看到有只石制大龟稳稳的坐在池塘边,守候着惠济寺。
惠济寺与其他寺庙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寺庙是邻近街道的边上,街上的常住居民想来想走都十分方便,快的用不上10分钟就可以从街边溜达到寺庙,有时候利用买菜的机会以可以顺便看看寺庙里的风景。小镇居民幸福的很,不仅平时有免费的温泉澡可洗,而且不用劳顿马车,步行就可到寺庙祈福,也可以在寺庙内看书、遛弯以及修身养性。特别是每年的秋天,金色银杏树树叶挂满枝头,或是洒满地,专门来惠济寺照相的、欣赏美景的游客和居民更是络绎不绝!
一边是现代城市的喧嚣,一边是古惠济寺的宁静,每一位踏入这里的游客和游子,都或多或少会有一种超脱尘俗的感慨,仿佛在穿越岁月中,体验心灵上独特的净化与安宁。“自己的事情,只有靠自己才能真正解决,给一些时间、做一些努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当年在自己最低落的时候,方丈在“千年垂乳”银杏树下与我直言不讳的一番交谈至今难忘,后来移步方丈室更是交谈甚欢,正是因为有了这次长谈,促使我对奋斗人生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困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当我战胜困境再回到原地,岁月悠悠,每一个机会只有抓住了才是自己的,增加的是年轮,留下的感悟!
家乡的惠济寺,百看不厌!
☆作者简介:倪玉,笔名海无边、一言、宁浦、王玉,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自主择业军官,自由撰稿人,现任大连星海会展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年军旅,3次荣立三等功。曾任中国军事写作协会会员,《中国贸易报》《消费日报》《中国海洋报》《中华建筑报》《海军杂志》等多家报纸及杂志记者、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著书及参编教材累计32部,发表各类新闻作品余篇,获各类征文奖近项。从事会展业20年,撰写各类策划案、相关材料及发表推文超余篇(份)。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zyjz/15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