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村千年古树的重生

状如虬怒远飞扬,势如蠖曲时起伏。姿如凤舞云千霄,气如龙蟠栖岩谷。在汾湖高新区金家坝,有一棵千年银杏古树,也有一座因树而得名的村庄——银杏村。古树树干高耸入云,树身遒劲粗壮,显得高大而威严。村里的老人说,这棵银杏树大约年历史,高40多米,胸径1.72米,至少需要三四个成人才能将它合抱起来。虽然饱经风雨沧桑,古树却毅然苍劲挺拔。穿越历史长河,一棵古树见证了一个村庄的岁月变迁,也承载着人们的记忆、牵挂和梦想。记忆——树阴下的闪光童年今年67岁的张仁龙从小就与银杏树结有不解之缘,他家现在房屋仍在银杏树边上,围墙距离古树不到4米。伴随着岁月的年轮叠加,这棵参天古树陪伴着张仁龙从童年走到了白头,也记录下老人全部的人生故事。“这里原来有座叫吉庆寺的庵堂,庵堂大门朝东,两侧各有5间房屋,南北也各有两排房屋。庵堂的天井内原来并排种植有两棵古银杏,其中一棵在大约我五六岁的时候被砍掉了。”对于这些历史,张仁龙老人如数家珍,“我小时候家就住在庵堂里,学校也在庵堂内。每天放学后,我和几个小伙伴都会聚在大树底下,一起玩滚铁环、打铜板等游戏。”张仁龙清楚地记得,到了夏天,银杏树的枝叶会特别繁茂,人在大树底下感觉凉爽无比。“那时候没有电扇和空调,晚饭后,大人小孩都喜欢搬个凳子到树底下乘凉,等夜深了才回家,也有大人喜欢在树下打地铺睡觉的。”回忆童年,张仁龙(如上图,左二)觉得那时最美好的时光,是在树阴下度过的……牵挂——割舍不断的乡愁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病虫害不期而至。张仁龙和其他一些村民陆续发现,这棵银杏树的“气色”似乎不太对,树根和树身周围出现了大量蚁虫,部分枝干甚至开始腐朽。于是,村里立即请来农林专家进行全面会诊,并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这棵古树可是我们全村人的宝贝,也是许多在外村民对于乡愁的寄托,我们必须守护好它。”银杏村*总支书记顾敏表示。家里的古树“生病”了,一些在外地打拼的村民纷纷赶了回来,只为心里那一份割舍不下的牵挂。吴伟东就是其一,他目前在镇上经营一家彩钢板企业,常年在全国各地跑业务。当他得知消息后,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找到了村委会的干部,“我是土生土长的银杏村人,小时候调皮还爬过这棵千年古树,对银杏树是非常有感情的。”吴伟东说。何建平、朱雪良两人也都是从银杏村走出去的企业家,他们说:“银杏树是我们村的根基,保护它就是保护我们的基因,就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于是,在今年3月份,一场拯救千年古树的行动就这样开始了……除对古树采取救治措施外,吴伟东还和其他几位村民共同出资购买了10棵银杏树,并将其中一棵雌树种植在当年被砍伐古树的原地,让“她”与千年古树相伴相守。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医治,如今的银杏树已恢复勃勃生机,枝冒新芽,绿意盎然,重新披上了美丽衣裳。启航——农文旅融合打造文化名片银杏树作为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被称为“活化石”和“植物界大熊猫”,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珍稀植物。一些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树龄在年以上的银杏树数量十分稀少,苏州地区仅存20棵左右。银杏村*总支书记顾敏表示,千年银杏树是大自然给予银杏村的馈赠,如何在保护好古树的基础上,挖掘“银杏”文化,打造“银杏”经济,是村里今后需要认真思考的话题。“银杏村是吴江为数量不多的纯农业村之一,单纯发展农业经济带来的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年收入都相对偏低。因此,我们认为,只有走‘农文旅融合’道路,才能进一步提升村级经济的整体实力。”从历史走来,往梦想启航。对于银杏村今后的发展,顾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依托农业产业,开发农耕文化,融入银杏文化,引进文旅项目,打造地域特色。”顾敏表示,村里将继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居住品质。未来,计划在吉庆寺的原址规划建设一座银杏文化广场,通过引进相关项目,在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的同时,更好地传播好银杏文化。汾湖企业家:习近平总书记传递了信心!信心!还是信心!青清汾湖│“秀美黎川”文明实践,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吴江“三治”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汾湖召开

文字│陶陈峰

图片│陶陈峰银杏村

编辑│大*

审核│徐炳华金骏在看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zwwh/812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21020411号-16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