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银杏树盼您归
银杏树,我国古有的树种,其栽培历史距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而在这千年的历史中,银杏树也早已不再是一株简单的树木,而是成长为一种“银杏文化”,成为了中华文化中的一种。
Part.01
关于银杏的“种植文化”
根据目前各地存在的古银杏树的树龄推测,早在商周时期,就开始了银杏树的栽培。而在西汉时期,司马相如曾经写过一篇《上林赋》,在这篇赋当中,有着这么一句话,“沙棠栎槠,华枫枰栌”在学界,人们普遍认为这句话中的“平仲”指的就是银杏。
而银杏一词首次出现应该是在唐朝时期,“借骑银杏叶,横赐锦垂萄”,但是这句诗中的银杏是不是指的是现如今的银杏树还有待考证。
目前学者普遍认为银杏树唐朝时期应该还是叫做“平仲”,比如唐代诗人沈佺期在《夜宿七盘岭》诗中就提及了“平仲”,“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而到了宋朝时期,银杏成为了一种贡品,并始称为银杏。
根据明代李时珍的在《本草纲目》中的记载,“白果,鸭脚子。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从这项记载中,我们看出在宋代时期,因为叶子像鸭脚一般,被称为鸭脚,因为银杏成为了贡品,后改为银杏。而成为贡品后的银杏开始受到人们广泛的种植。
而随着广泛的种植,人们对于银杏树的美学价值、经济价值、药用价值都有了更深的认识,比如药用价值,这在南宋王继先的《绍兴本草校注》中就有记载,“世之果实。味苦、甘,平,无*。唯炒或煮食之,生食戟人。诸处皆产之,唯宜州形大者佳。七月八月采实暴干。以其色如银,形似小杏,故以名之。乃叶如鸭脚而又谓之鸭脚子。”而除了药学价值,其美学价值的体现在其细腻美观的木材结构,是一种上等木材,《本草纲目》中曾经记载到,“其材耐久,肌理白腻,术家取刻符印,方能召使也。”
总的来说,银杏树可以说是全身是宝,其果实可食用,其树叶可入药,其树干可作木材,银杏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慢慢地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当中。
Part.02
关于银杏的“神树”崇拜文化
银杏又名白果树,而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白果曾经是伏羲,女娲食用的圣药,因此,银杏树也就成为了一种人们崇拜的对象。甚至在有些地方,还留有着白果庙的存在。
此外,根据考古考证,在中华大地上存有许多银杏树的石刻,而在这些石刻中,我们会发现古人有崇拜银杏树的风俗。而人们之所以会将银杏作为一种神树崇拜,主要与其长寿、生命力旺盛的特点有关。
通常来讲,银杏树的寿命相当长,甚至比松柏的寿命还要长,比如咱们新晃侗族自治县步头降乡天雷村的这颗银杏,树龄千多年以上,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对其当作神树崇拜。而在古代一些祠堂周围多种植银杏,为了就是表达一种子孙兴旺的希望。
新晃侗族自治县步头降乡天雷村的千年银杏
总的来讲,在古时,人们对银杏树看作是神一样的崇拜,因而将其大多种植在宅院、祠堂以及行道之中,甚至在文庙当中也有所种植,将银杏树看作是一种美好的象征。
Part.03
关于银杏的象征文化
众所周知,古诗文人写诗作赋诵词的时候,少不了借物抒情、借物喻人,而对于“银杏树”这古老的神树,自然少不了关于它的诗词。
1,情谊的象征
“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梅圣俞寄银杏》)我们都知道,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鹅毛有着礼轻情意重的意义,也有种关心亲友的情谊。而在欧阳修中的诗中,将银杏也就是鸭脚与鹅毛相并列,由此说明了银杏在古时也是一种亲友情谊的象征。此外,类似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都是将银杏与鹅毛并列,比如“去年我何有,鸭脚赠远人。人将比鹅毛,贵多不贵珍”。(《依韵酬永叔示予银杏》)
2,爱情的象征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谁叫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上面这篇文字出自李清照的《瑞鹧鸪·双银杏》,在这段话中李清照借双银杏被采摘脱离树干来暗示自己与丈夫远离故土,逃亡南方,同时,又将双银杏比作玉洁冰清、永葆气节的贤士,又比作成患难与共、不离不分的恋人,赋予了银杏人格化的魅力,也表达出了自己与丈夫不离不弃的感情。
新晃小城故事游玩推荐
在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变迁,银杏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它早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成为了中华文化中所难以分离的一部分。
如果你想去看看这颗千年古树
可以导航目的地:新晃步头降天雷村
小编前天已经为您踩过点
一个字:美!
往期推荐
_●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寨降溪:聚零为整,小微产业大作为
?点击阅读
_●施“粮策”守“粮心”做“粮人”粮满仓
?点击阅读
_●“四支队伍”收谷忙九月“流金”粒归仓
?点击阅读
_●山水之城美丽新晃
?点击阅读
编辑|喵呜审核|杨琼武俞邑监制|中共新晃县委网信办投稿邮箱:hx.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zwwh/7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