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滴丸临床应用之心血管篇银杏叶
编者言
慢性心肾综合征,是指慢性心功能不全引起的进行性及持续性的慢性肾脏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发病率明显升高等原因,导致慢性心肾综合征发病率随之增高,且病死率居高不下。银杏叶滴丸具有抑制氧自由基产生、改善血液流变学、舒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脂、减少尿微量白蛋白、保护肾脏、改善睡眠等多种药理作用。
研究发现:针对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在西医常规给予抗心力衰竭、保护肾功能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银杏叶滴丸,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肾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副反应较小、安全性较高。
1
认识心肾综合征
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syndrome,CRS)是指心脏与肾脏两个器官之间,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急性或者慢性功能损害不能代偿,进而引起另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最终导致心脏和肾脏共同出现损害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中II型CRS即为慢性心肾综合征,是指慢性心功能不全引起的进行性及持续性的慢性肾脏病,导致肾功能不全。
西医在治疗慢性CRS方面,仍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地高辛、利尿剂等,但不能有效降低血肌酐水平,且利尿剂等药物又有增高血尿酸和血肌酐水平的风险,其它副反应亦较多。而中医药在改善心功能和肾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学认为,慢性CRS可归属于“心悸”、“心衰”、“肾衰”、“水肿”等病证范畴,研究认为,心力衰竭导致不能下温于肾,心肾不交而产淤,致阳气不通,无以温煦脏腑、脉络,水湿内停,生浊化*,导致血肌酐、尿素氮增高。淤血在慢性CRS的发病、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故而在治疗上应注重活血化瘀。
2
银杏叶滴丸概述
银杏叶滴丸是一种银杏叶提取物的新型制剂,可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謇等症状,有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供血、抗心肌缺血、保护心肌等作用,同时又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加血流速度、降低血脂、减少尿微量白蛋白、保护肾脏、改善睡眠等多种药理作用。研究证明,银杏叶滴丸,可显著改善CRS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肾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副反应较小、安全性较高。
3
临床观察
数据来源
《银杏叶滴丸治疗慢性心肾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9月第13卷第12期)
3.1研究对象年1月—年12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肾病科收治的慢性CRS患者62例。
3.2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慢性心力衰竭病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螺内酯片或呋塞米片、地高辛、美托洛尔片,并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并控制好饮食和休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滴丸(万邦德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次5丸,每日3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3.3研究结果3.3.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的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3.2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与同组治疗前对比,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指标,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见表2)。
3.3.3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与同组治疗前对比,对照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指标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见表3)。
4
结论
针对慢性CRS患者,在西医常规给予抗心力衰竭、保护肾功能等治疗的基础上,再联合应用银杏叶滴丸,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肾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副反应较小、安全性较高。银杏叶滴丸,值得患者信赖!
开拓创新关爱人生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zwwh/5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