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集槐院古银杏树和福兴寺的传

▼定远县城东北六十里处有个三和集镇,是个“一水浇三县,鸡鸣闻三乡”的地方,东面与明光市横山乡相连,北边和凤阳县红心梅市通市。此地距京沪高铁定远站10千米,离津浦铁路管店站15千米,距国道10千米。汽车可以直达南京、上海、合肥、蚌埠、淮南、开封。

▼年12月8日,我们从定远县城出发(因前一天考察了拂晓乡红石峡丹霞地貌,晚上入住定城),由省道直奔东北方向约30公里处的三和集镇槐墟村。倾诉南天的身躯呈现巨大的盆景,。最有悬念的是,此地遗存稀少的古老地名——“槐墟村”或“淮墟村”。一看这个地名便知它的历史一定很久远。淮,即淮河;槐,即槐树,又称“国槐”,一种生长在江淮之间的开花的树,浑身是宝;槐花,可烹食,可入药,可采蜜。“墟(xū)”,通“圩”字,在古代是指乡村集市。“圩”是多音字,当作为“集市”之意读“xū”,例如彝族歌舞《赶圩归来啊哩哩》;当作为地名时读“wéi”。现今,江淮之间乡村带“圩”字常见,带“墟”字名号者极为罕见。我国两广(广东、广西)一带也有此称号,不知道是否有渊源关系?有待考证。

▼三和集镇地处定远县城东北31公里处,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一千多年前,三和古称“倪曲营”,经过历代发展,形成了以吴、李、王、*四大姓为主,拥有几千人口的古镇,镇内街道纵横,号称“九街十八巷”。明朝时期出生的吴良,官至靖海侯,是明朝朱元璋手下的开国大将;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故乡也在三和镇昌义乡,戚氏后代还在此建造了戚继光塑像;生于清朝的李小江,是清代非常有名的书法家。

▼三和集镇是以驻地"三和集"命名的,此集市原来随河而兴,倚河而建。据传,三和集在一千多年前称"倪曲郢",井水很深,民间流传这样的俗语:“有女不嫁倪曲郢,一头桶来一头绳。”明、清之时,三和集镇属定远县昌义乡(今定远县东北一带,包括青岗、练铺、三和集与凤阳、明光的部分乡镇),后来,居民吴、李、王三个家族相争渡口,经乡绅调解,达到三方和好,成为睦邻好友,故名曰“三和集”。另有一说,三和集镇地处定远、嘉山、凤阳三县交界地带,相互接壤,犬牙交错,纷争不断,为启迪三县民众团结互助,和谐友善,共生共荣,后来改集市叫“三和集”。

▼三和集境内自然景观优美,古来传有神奇而美丽的八景:横山日出、苏桥印月、槐院古树、柳行闻莺、孙渡横舟、对河码头、神庙钟声、石马甬道。解放前夕,曾是方圆数百里物资的重要集散地,池河为淮河支流,池水码头石阶达数丈之宽,街上有百家商号,白日车水马龙,夜晚灯火辉煌,一片繁华。

▼在定远三和集镇,这片古老、神秘而又富饶的英雄土地上的八景之一的“槐院古树”,说的是三和集地处三和集西南 公里处的槐墟小村落的东边,有一颗千年古银杏树。这棵古老的银杏在当地被叫做“古寺树”。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时为雌雄异株,也就是栽单株不结果。现在科技对银杏树进行了嫁接,栽单株也可以结果了。

▼据说在很早以前这里建有一座古寺叫“福兴寺”,而这棵千年银杏树就坐落在福幸寺的院落内,故得此称呼。令人痛心和遗憾的是,福兴古寺在文革时期“扫四旧”时遭到毁灭性摧毁。。。如今古寺的残片废墟散落在槐墟村每个角落,我们在村子里寻访,发现许多千年古寺的残砖碎瓦。

▼在“福兴寺”原址附近的一家老百姓院落里,主人得知我们是省城来的,想把那断了半截的古寺长石条送给我们作为纪念,因它属于这个千年古寺“肉体”的一部分,理所当然地呆在原地。尽管我们也很需要作为研究之用,但我们还是婉言谢绝了。临走时在征求乡亲们同意后,我们只带走了两块灰色的半截残砖。对于村里人来说那些残砖碎瓦不值钱,可对于狂热地爱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历史文化的我来说,那些就是无价之宝。

▼据当地百姓说,以前复兴死的古银杏树有许多,但只有两棵长得比较大,而且是一雌一雄。叹如今只剩下一棵雌树了,故事是这样的。。。。。。

▼据村里的老百姓们口口相传,这儿原来有两棵,一雌一雄,遥遥相望,眉目传情,风让他们亲昵,雨使他们滋润。在想象的深处触碰灵*的柔情,轻轻一拈,银白的月光,擦亮了平凡的日子,满树的扇子日夜不停地制造风向,助燃了时光的平静。随着岁月流逝,日月穿梭,打破或者保持这种平静的生活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那棵雄性的银杏怀揣着梦想,向往外面的世界,可是那棵雌性的银杏拒绝了他远游的请求。每个人表达爱情都有不同的方式,这都没有错,要求离开或执意留下都不能说是爱或者不爱。可是没有人能预知未来,何谈把握现在?当意见不统一之时,若雄银杏硬是固执地离开,雌银杏请求雷公帮忙,授意雷公劈死他。。。。。。雄银杏执意要走,临死前回首的一瞬成全了他们的爱情,不,应该说是成全了那棵雌银杏爱情的神话。

▼这个神话虽说这是一个传说,是人们子虚乌有的臆造,但制造传说的人类却是有思想、有意愿的。传说是站在雌性弱者的立场上成全人类关于爱情的梦想:地老天荒、海枯石烂、天长地久。可是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因为永恒忠贞的稀缺才去追求,因为 坚守的不易才去讴歌,因为人类自身的脆弱和无能为力才去神话。

▼如今这颗千年的银杏树,仿佛一位经受了多年风霜的老者,在风雨中已站立了千年,思考了千年。但他依然直挺着腰。每当春夏来临,那一树的翠绿,是他老而弥坚的青春活力;那一树的银杏果,是他千年智慧的积累。一年又一年,昭示着他的生命的价值,仿佛在岁月的洗礼中显得越发古朴而又苍老。远远看上去,就象一把撑开的雨伞遮护着这一道独特的风景。他最有发言权,又最没有发言权。爱到深处是成全,放手还是抱着、搂着没有公式。但是应该相信只要是真爱,一定会疼痛,会怜惜,唯独没有毁灭。

▼这棵古银杏树干向西南方向倾斜成60度角,远远看上去,像是上天在这片神奇如地上放了一个大盆景。树干中间裂开了一个大缝隙,树缝内可以容纳几个成年人。如此巨大的一个庞然大物,是遭受什么样的外力把他变成这样了呢?。这里还有另外一个传说。。。。。。

▼传说当年福兴寺确实载了两棵银杏树,每年结果颇多,僧人们常常用来招待上香之人。说这一年,寺院主持觉远和尚不守寺院清规,与不远处尼姑庵道吉尼姑有染男女情色。说这一日,觉远和道吉半夜三更又约会与大雄宝殿里云雨快活。恰好被两位银杏树神撞见。两位树神十分气恼,决定要离去这个是非的地方。雌树先一步行走,待雄树断根拨节正欲追赶雌树而去时,全院和尚惊醒了,他们将大树死死地拖住,然后就用一把大铜锁加铁链把大树紧紧锁住。因为雌树驰往西南方向,这棵雄树终身往西南方向倾斜,朝思暮想着自己的心爱伴侣。树干中央的那个大鼓包便是铁锁留下的伤痕。据说,西南方向里处,确实生长着一株雌性白果树,也是元代所植,是福兴寺跑去那棵,还是巧合了呢?不得而知。

▼银杏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树种,在地球上有1.5亿年生存历史。银杏被认为是世界上几乎不进化的树种,从太古时代至今,一直保持其原有风貌,达尔文称其为活化石。银杏又名白果树、公孙树,是经历冰川时代而存活在地球上的稀有植物,素有“活化石”之称。

▼银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有性别差异,雌雄异株,由于历史上地球地质及气候的剧变,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银杏类植物全部灭绝,唯我国大陆仅存,成为恐龙时代的“活化石”。现存银杏目中仅一科一属一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稀有植物,被冠以“植物大熊猫”的美誉。银杏又名“公孙树”,始见于明代周文华《汝南圃记》:“公种而孙得食”。意思是:青年时代栽植的银杏树,到孙子辈才能吃上果实。那时候,也许植树之人能看见自己的孙子摘果,共享天伦之乐,也许他已经长眠于地下,再也看不到树枝结果了。用一句话说,也就是“前人栽树,后人摘果”。

▼凡古树者大多皆为名木,素有“活的文物”、“绿色化石”之称。古树的生长见证着历史、记载着自然气候的某些信息,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名木古树尤以古银杏树最为珍贵。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省年以上的古树就有多棵,而古银杏树仅存活十几棵。可见古银杏树之稀有和珍贵。

▼位于定远县三和集镇槐墟村的这棵参天古银杏现已被列为安徽省珍稀古树,并确定专人管护。据说之前的这棵千年古银杏树下还拴养了几头猪,树根裸露在外,根部和银杏部分主干被猪啃噬的遍体鳞伤。。。

▼现在当地*府非常给力,在银杏树根部填埋了新土,铺上了新绿。并在周围拉上了防护网,安装了两个避雷针,并在银杏树的旁边还修建了小广场,竖起了宣传文化长廊,供来到这里的贵宾、游客们停车歇息并解读他的沧桑历史。

▼“槃根错节池河水,郁郁苍劲迎宾朋。”定远县三和集镇槐墟村的这棵古银杏树,高 1米,直径达4米左右,树冠直径达50米,周长约15米。树影巍峨,翠叶如盖,树干要4人方能合抱。但奇怪的是,关于这棵树的生长历史,《定远县志》无只言片语记载。

▼根据村中老人回忆:这棵古银杏树原植于福幸寺院里,寺庙建于宋朝,大约在公元年,毁于解放初期。老人说:“福幸寺被烧毁前,院里存有十几个记事石碑,有一块碑上刻写:元朝元年建福幸寺,载小白果树一棵。”由此计算,这棵树的年岁约为年。年,安徽省林业厅曾派人对这棵树的年龄进行考证,根据古树的形层层分析,年岁约为岁。

▼公元年祭祀年表及大事记

北宋时期疆域图

▼“废墟唯独留古木,不见僧侣执清灯。”寺毁僧人散,在古银杏四周,但见瓦砾一片,伴古树而保存下来还有一口被人偷去井栏的古井。那口古井地下通泉眼,虽逾千年,但井水仍然清冽透亮,水质甘甜。

我们在槐墟村中又发现几处千年古井

▼树干上标有一块牌子引起了我的极大







































寻常型白癜风图片
头部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zwwh/484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21020411号-16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