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宫搬迁史下复原,难以想象的壮举
壁画揭取是整个永乐宫搬迁工程中工序最复杂、工作量最大、技术难度也是最大的,在当时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程,基本没有任何经验。
为此,国家文化部特意邀请了前捷克斯洛伐克壁画修复专家克拉尔教授,亲自到永乐宫考察并指导壁画的揭取工作。除了报价近乎天文数字外,还要求修一条专供搬迁的柏油马路,才承诺在两年以上完成壁画揭取,与迫在眉睫的水库蓄水时间冲突。
更关键的是,前捷克专家的方法是利用化学药水软化后以胶布粘贴。这种揭取油画的经验对画在石壁上面积不过三五十平方米的欧洲壁画来说或许是最佳方案,但应用于近千平方米,且画在土坯墙上的永乐宫壁画上根本不适合。
三清殿西壁壁画三清殿东壁壁画《营造法式》中有专门的“画壁“条记载:”造画壁之制,先以粗泥搭络毕,候稍干,再用泥横披竹篾一重,以泥盖平,又候稍干,钉麻华,以泥分披令匀,又用泥盖平。方用中泥细衬,泥上施沙泥……收压十遍,令泥面光泽。凡和沙泥,每白沙二斤,用胶土一斤,麻捣洗择净者七两。“这种以涂抹粗细泥数重的壁面不仅细腻平整,吸附性也极佳,以化学胶水粘贴谁也无法保证不会出现壁画无法完全截取甚至破碎开裂的情况。
既然国外的经验无法借鉴,祁英涛、陈继宗两位先生在北京做了大量的实验性研究,包括壁画的封保、揭取的最佳方式、搬迁过程中的装箱运输以及修复安装等。
同时,山西文物管理委员会的柴泽俊等先生在太原芳林寺进行了实验性揭取,成功揭取了一块大约三平米大小的壁画。通过多次实验,基本上掌握了壁画揭取的方法。
年3月,永乐宫新址批复。由国家、省、专署、县、公社五级组成“永乐宫搬迁委员会“,终于确定了施工方案,正式开始搬迁。
年6月,永乐宫搬迁工程进行到最艰巨的壁画揭取阶段。
由于经年月累各殿壁画表面布满灰尘,有的殿内壁画底部泛潮碱化,出现酥松甚至脱落,多处留有人为破坏的孔洞、划痕。尤其重阳殿檐柱糟朽下沉,致使壁画自顶至底出现宽度不同的裂痕,最宽处接近四厘米。
揭取之前,对壁画脱落处、酥松部分及裂缝进行加固,以防止揭取时出现垮塌。然后对壁画表面经行清洗,用桃胶和绿豆淀粉合成的胶水将壁画整体刷一遍进行保护,其上再贴一层布,有缝隙的地方则先贴上纸。
由于揭取工作的特殊性,所有壁画揭取的工具都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自行设计和制造的。
主要工具有带偏心轮的手摇锯,装在木制工字架上,用以将壁画泥层以手工操作锯掉;壁板,揭取壁画时需要平贴壁画安置一块木板,木板的大小与揭取的壁画一致;为保证揭取的壁画安全脱离墙面,墙壁前安置固定木制揭取台,用以承托揭取后的壁画,揭取台装有合页轴,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壁板,通过的合页轴转动,将揭取后的壁画和木板平稳放下。
壁画揭取理想的方式是整体揭取,但永乐宫的墙面多在十到三十平方左右,如果整体揭取的话,其泥层厚度的承受度以及面积过大,加上包装后的重量,对于揭取和运输都相当困难。鉴于此,采取了分块揭取的方法。虽便于揭取和运输,但画面切割缝多,损失部分画面。
祁英涛先生对壁画进行分块对壁画分块时,首先尽量避开壁画所绘人物的脸部、手部以及冠带等关键部位;其次每块的面积保持2至4平方米,采用横竖相结合的办法,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大了容易损坏,小了则影响整体效果;再者是分块的割缝不能太宽,以免破坏画面的整体感。
壁画按照分块进行切缝揭取时,先揭取立柱之间的壁画。拆墙后在外侧铲去泥皮,只留壁画的泥层。将安装有螺栓和角铁的木制壁板固定在工作台上,壁板与壁画分块的大小相仿。壁板下的角铁直接插入用手工锯锯开的壁画割缝,然后将揭取得壁画固定在壁板上。
壁画揭取现场东壁壁画揭取现场壁画揭取现场西壁壁画揭取现场有的壁面由于年久返潮,壁画已经鼓包。鼓包的壁画则用壁板靠近,用大铁铲直接铲下来固定在壁板,然后安全放下。锯子锯壁画时为了保证画面,锯下的壁画厚度一般为8公分左右。为减轻运输重量,揭取后再进行土坯剔除。
三清殿拆迁现场三清殿拆迁现场装箱编号揭取下来的壁画按照揭取的次序编号,装入事先准备好内铺棉花的木箱。壁画上盖纸和白布,然后以木框罩住,周围用锯末包填实。装箱后还要在木箱上下分别安上两根木条,用以固定防止运输途中晃动。
永乐宫四座大殿的壁画总共分为块,其中最大的为纯阳殿的“钟离权度吕洞宾图“,为5.67平方米,1-2平方米的块,2-4平方米的块,4平方米以上的14块。
年9月下旬,永乐宫壁画全部揭取成功。
从抉择开始,一场史无前例的“神仙搬家“在黄河岸边展开。
复原,难以想象的壮举
笔者过世多年的二舅曾经比较搬迁前后的永乐宫,“搬过来还是好嘛,整体比以前规整大气,大殿更雄伟,壁画没啥变化,只是可惜了吕祖亲手种的那棵银杏树。“并强调未搬迁之前的永乐宫古木参天更有年代和宗教感。当问道未搬迁的永乐宫是否如同晋祠一样的古朴感时,他否定后沉思会,缓缓说了八个字:道院森森,殿阁巍巍。
年夏天,赶在三门峡水库蓄水之前,永乐宫的全部建筑及壁画顺利运送到新址。
年9月,三门峡水电站基本建成开始蓄水。
从确定了施工方案新址后,来自山西五台、晋城、长治、洪洞、永济以及当地的著名老匠师工人便投入到有序的工作当中,拆落的建筑构件、壁画及碑碣、石雕等经过妥善包装后运往新址。
道路填平最初的人力运输汽车运输最初的运输只能是手推车,山西省委将全山西境内仅有的四辆嘎斯汽车全部调配支援搬迁工作。为了确保运输的万无一失,装卸时将将车辆驶入事前挖好的坑内,维持水平状态搬运。沿途道路垫平,甚至还降胎压缓行,以减少途中颠簸。
除了从旧址运送过来的拆迁物品外,永乐宫新址堆满了从东北运来的松木、湖南运来的杉木,以及附近采伐的硬木、中条山的条石。就在这一年,永乐宫新址的宫门、龙虎殿复建完成。
年,永济县复置,原虞乡县辖境划归永济。民间传言曾试图要求将原山南区域划归,但未果。
永乐宫新址内,三清殿和纯阳殿复建完成。
永乐宫原址的地基很浅,除三清殿外其余大殿均不足一米。新址建设对各殿的地基进行加深砖砌加固,所有的基础砌体都达70厘米以下。在此基础上,全部建筑按照原来的位置、式样一座座恢复起来,比原址的建筑更显高大雄伟。
墙体部分则调整了原为土坯墙的做法,更换了糟朽的梁柱,比如原来立柱用的杨木则更换为柏木、榆木等硬木,添配了残缺的门和瓦。屋顶的元代琉璃鸱吻等全部按原样重新烧制,采用复制品安装,原件则保存于陈列馆以供参观研究。
由于各殿需要复原安装壁画,檐墙只砌墙裙,墙身则等待安装壁画后补砌。
三门峡水库年3月,三门峡水库在蓄水一年多后淤积泥沙量远远超出预计,致使渭河下游水位上升两岸农田受到淹没,当年反对“高坝大库蓄水拦沙”方案的温善章先生所有的担心都成为了现实。陕西全国人大代表联名要求三门峡水库停止蓄水,泄洪排沙。
吕洞宾的家乡人纷纷返迁并没有被淹没的洞宾故里。虽回乡土但神仙已去,唯留有吕公祠边的残砖几块黄土数堆,不由悲从心来嚎啕大哭。时至年,共有16个村近户返迁或改迁到库区边,出现了诸多以“老“字打头的村庄。
与此同时,永乐宫新址内开始复原安装三清殿和纯阳殿的壁画。
安装修复之前,先将壁画背面的粗泥铲平,清除干净残碎土坯,然后进行泥层加固。背面表层涂抹胶水泥一层,干后贴漆皮泥白布一层,最后再补抹漆砂泥一层。干透之后连同壁画表层总厚度为2厘米,再以不易变形的十字格式木框托底,将壁画以紫胶粘贴在木框上。
壁画安装壁画安装壁画背面安装固定安装时,大殿横枋下增设立柱支撑,在立柱间安横杆,横杆位置与原来壁画的位置等同,横杆上画出壁画分块的边线,并做好安装所需的孔洞。
依照揭取壁画时的分块关系及尺寸,将壁画自下而上逐层安装。安装后进行校对,无误后将木框背后安置的螺栓和铁活页拉紧加固,使壁画呈现画面平直、图案线条连接准确的效果。
分块的壁画挂起来之后,再起外墙。外墙与悬挂壁画的支架间留有30-40厘米的空间,既能防潮还能对分块的壁画再进行调整,便于以后检修。
神龛东西两面都有壁画的则立双排支架,按照原来壁画的距离立双排立柱,立柱间以木相连外置横杆,两侧横杆悬挂壁画。
安装好后进行壁画的补缝。用以补缝的泥都是揭取壁画时的旧墙土所和,先填充分块时画缝的一多半,等待完全干透后在进行二次修补,将缝隙补平。即便如此,还得等待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后,将分块壁画之间的位置进行检校后再进行细微裂纹的修补。
不过当时只进行了一次修补后,就开始了画面颜色修补了。
年,开始安装复原龙虎殿和重阳殿的壁画。
年,各殿复原安装壁画完毕,对各殿进行油饰。
年,由壁画泰斗潘洁兹先生主持永乐宫壁画复原的最后工作。带领山西大学美术系的学生及技工十人对揭取时留下的切缝以及残破、脱落之处进行填色、修复。
修补后的东壁男主神座前球装七宝炉修复后蓝衣太乙的左眼当时三清殿壁画东壁底部有部分破损较重,东壁男主神前的球装七宝炉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潘洁兹先生曾临摹过大量的敦煌石窟壁画,临摹和修复经验非常丰富。经过仔细辨别研究之后,按照剩余的图案推理造型规律设计出香炉的图案,进行轮廓勾线堆金沥粉。还有西壁南侧女主神右前方躬身持笏的蓝衣太乙,当时左眼已经破损。潘洁兹先生画了无数画稿,力求恢复原貌,经过比对直到画稿两只眼睛的神态和造型一致,才亲自在壁画上修复。包括许多残洞以及壁画中的器皿,都是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
修复的纯阳殿山水云气当时三清殿壁画东壁底部有部分破损较重,东壁男主神前的球装七宝炉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潘洁兹先生曾临摹过大量的敦煌石窟壁画,临摹和修复经验非常丰富。经过仔细辨别研究之后,按照剩余的图案推理造型规律设计出香炉的图案,进行轮廓勾线堆金沥粉。还有西壁南侧女主神右前方躬身持笏的蓝衣太乙,当时左眼已经破损。潘洁兹先生画了无数画稿,力求恢复原貌,经过比对直到画稿两只眼睛的神态和造型一致,才亲自在壁画上修复。包括许多残洞以及壁画中的器皿,都是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纯阳殿和重阳殿整体的山水、树木、楼阁以及云气都是相连的,修复相对简单一些。三个月后,永乐宫壁画修复工作全部完成,所有壁画看起来协调自然,几乎找不出补绘之痕。
从年的抉择,到年搬迁前的准备,再到年正式开始搬迁,永乐宫搬迁历时近十年。如同祁英涛、柴泽俊和吴克华三位先生撰写的《永乐宫壁画迁移修复技术报告》结尾所写,“这一前所未闻的壁画迁移、加固修复工程,揭开了我国古代壁画保护的序幕”。
永乐宫搬迁中殚精竭虑的祁英涛、陈继宗、柴泽俊、陆鸿年、潘洁兹等先生们,在抉择中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开创古代建筑及壁画拆迁重建保护的先河,完成了一项几乎无法想象却又具有划时代的一次壮举。
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经费不足等情况,还是留下了些许遗憾。
纯阳殿东壁清晰的切痕
按照原来的壁画修复计划,补缝三次只进行了一次,致使部分壁画切痕明显。还有在最后补色阶段,使用了部分化学颜料。由于传统的矿物质颜料是胶水调制,在补色的时候不太顺畅,有学生便配入绘制油画的化学颜料利于运笔令颜色均匀。时间长了之后,出现了掉色脱落露出补缝的现象。比如三清殿神龛东墙外壁主神华盖左侧的神祗,以及纯阳殿和重阳殿中整个山水人物画上一条条明显的切割线。
永乐宫搬迁之后三门峡水库并没有淹没原址,遗憾之余,只能发出一声长长的嗟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zwwh/15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