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观察巴勒斯坦博物馆
在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城镇比尔宰特(Birzeit),与城市同名的大学校园旁,一条小道通向山顶。
巴勒斯坦博物馆花园IvanBaan
鸟瞰巴勒斯坦博物馆IvanBaan
在野果树的环绕下,人们将经过12个“之”字形的小型山坡花园,芳香园、药用植物园、银杏园、原生橡树园、橄榄园、传统谷类作物、传统豆类作物……约69种花草树木组成的巴勒斯坦博物馆花园,在四季轮换之中,展演着巴勒斯坦土地的兴衰,伴随参观者来到位于山坡顶端的巴勒斯坦博物馆(PalestinianMuseum)。比尔宰特当地村民为适应干燥的山地,修建起干石墙(sanasil),长久以来形成的农业梯田,是博物馆建筑与环境设计的灵感来源。
巴勒斯坦博物馆,右下角可见比尔宰特当地村民建造的干石墙IvanBaan
巴勒斯坦博物馆以“制作和传播关于巴勒斯坦、其人民和历史的解放性学习经验”为使命,从而达到“促进对话和宽容的文化”的目的。
巴勒斯坦博物馆,由爱尔兰设计建筑事务所heneghanpengarchitects设计IvanBaan
作为巴勒斯坦/瑞士非*府组织“合作-福利协会”(Taawon-WelfareAssociation,Taawon在阿拉伯语中意思为“合作”)的旗舰文化项目,巴勒斯坦博物馆最初由卡坦基金会、私营的巴勒斯坦银行,以及阿拉伯社会和经济发展基金会等30余个巴勒斯坦机构与家族出资建设,实为一间在瑞士注册的非*府机构,其最主要实体机构设立在比尔宰特,博物馆用地由附近的比尔宰特大学长期租赁。
巴勒斯坦博物馆周围环境IvanBaan
博物馆离巴勒斯坦自治*府所在地、行*中心拉姆安拉约11公里;距离其声称的首都东耶路撒冷约30公里。站在山坡顶端的博物馆旁向西眺望,40公里以外的地中海依稀可见。
年5月18日,巴勒斯坦国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MahmoudAbbas)出席了这间非*府机构的揭幕仪式。博物馆因首展内容和人事风波,以无展览、无实物的例外状态开放,是目前约旦河西岸地区最大的文化机构。博物馆董事会主席辛娜贾达内(ZinaJardaneh)表示,董事会经过深思,决定不采用“国家博物馆”的名称,原因在于与其采用任何特定的国家叙事,“我们正试图提出问题和探索,庆祝历史,也要思考未来。”
如今的PalestinianMuseum,重视的是成为巴勒斯坦人的博物馆。
PalestinianMuseun
发声与对话
阿迪拉莱迪哈尼耶赫(AdilaLadi-Hanieh)自年9月起担任巴勒斯坦博物馆馆长。“巴勒斯坦博物馆是一个非*府的,关于巴勒斯坦历史、文化和社会的博物馆,重点是现代时期方面。”艺术杂志《Artforum》年夏季刊发布了莱迪哈尼耶赫与柏林巴德学院*治和中东研究的助理教授哈南图坎(HananToukan)进行的一场谈话。
彼时,以色列正对巴勒斯坦加沙地带进行持续的空袭。
莱迪哈尼耶赫馆长强调,“巴勒斯坦博物馆从未被设想成一个文化中心或艺术博物馆”,“我和我的同事们并不是来自精致的象牙塔博物馆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专业知识和鉴赏力拉起阶级界限的警戒,加强了特权。相反,我们是由公民价值驱动的。”
这与公开的馆长工作说明中相符——“博物馆馆长将被视为拉姆安拉的公民领袖之一,并成为该城市和整个巴勒斯坦事业的积极参与者”。与将艺术作为主角的博物馆思路不同,巴勒斯坦博物馆是“从话语和文献开始,整合艺术和艺术展示的惯例。”
巴勒斯坦博物馆花园由约旦景观建筑师LaraZureikat设计IvanBaan
博物馆的官方标志是一个极简的对话框,博物馆的名字位于其中,所传达的信息简洁明了——博物馆有话要说,并希望展开对话,让处于复杂*治与社会环境中的巴勒斯坦,以及生活其中的人们的声音被听到。
巴勒斯坦博物馆标志
一般认为,巴勒斯坦的国土由互不接壤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组成。博物馆所处的约旦河西岸存在主权争议,这令博物馆的日常受到了影响。
自年6月第三次中东战争以来,约旦河西岸地区逐步被分割成约个巴勒斯坦“岛屿”,受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部分民事统治,以及约个以色列定居点。尽管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以色列之间签署的《奥斯陆协议》在每个地区内建立了具有不同程度巴勒斯坦自治的行*区,但以色列保持完全民事和安全控制的C区,占西岸领土的60%以上。国际社会认为,根据国际法,以色列在西岸,包括东耶路撒冷的定居点是非法的,但以色列对此有异议。
以色列控制着西岸地区的大部分边界,博物馆建造时期的运输交通时常遭遇“跨越国境”的麻烦。奥地利制造的紧急出口标志、德国制造的灯具皆遭海关拖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通过博物馆花园讲述巴勒斯坦土地故事的园艺师莱拉祖雷卡特(LaraZureikat)自始至终未能踏上这片土地,整个建造过程她都是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远程监督工程。
如今为确保安全,巴勒斯坦博物馆设专车接送杰宁、希伯伦等城市的观众。由于以色列占领地的隔离墙,耶路撒冷或加沙地带对巴勒斯坦博物馆而言遥不可及。馆方亦无法主动为那些在以色列*事控制下“48区”上学的巴勒斯坦学生提供服务。若他们被安排来参观博物馆,则需武装警卫随行,但枪支不允许进入博物馆。生活在邻国的约万巴勒斯坦难民亦无法亲临现场参观。
参观巴勒斯坦博物馆的小学生IvanBaan
巴勒斯坦博物馆的发起方“合作-福利协会”成员早在年提出的最初计划,是建立一个纪念至年之间“大灾难”(al-Nakbah)的博物馆(“纳克巴”阿拉伯语:???????,,意为“大灾难”)
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年5月14日清晨,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艺术博物馆,犹太全国议会集会宣读了《以色列国建国宣言》并得到一致通过。但阿拉伯国家认为他们世代居住领土将遭侵犯,反对和拒绝该决议,在以色列建国次日向其宣战。
在以色列独立战争(-年)期间,约70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约占战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口的一半)被逐出或逃离家园,自此离开故土。“巴勒斯坦和巴勒斯坦的悲剧支配了我们好几代人的生命”,童年目睹这一巨变的学者爱德华萨义德(EdwardSaid),日后在病榻上回顾这段经历时写道,“巴勒斯坦的消失”是“许许多多人生命轨迹的毁断”。“大灾难”之后,人们丧失资产及土地、流离失所,巴勒斯坦民族被打散,民族历史随之散佚……
直到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宣布接受联合国第号决议,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尽管其国土疆界实际上仍无法明确。截至年9月,在联合国个成员国中,个成员国承认巴勒斯坦国。
巴勒斯坦博物馆圆形剧场IvanBaan
“合作-福利协会”即由“大灾难”后离散的巴勒斯坦人及其后裔于年在英国伦敦成立。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一代的协会成员对博物馆的愿景逐渐演变。如今巴勒斯坦博物馆不再仅仅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zwwh/11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