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书为友终身业如歌记育新校区ldq
今朝书为友终身业如歌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读书,让教师更加丰富;读书让教师更具魅力;读书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使我们更透彻地领悟教育真谛,从而更加成熟。它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自我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它让教育生活更加美好!1
儿童的人格教育
分享人:凌晓
业精一分汗千滴,爱心一颗花万朵——没有付出,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的作者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他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以及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在本书中他通过列举了多个真实的案例,对这些所谓的“问题儿童”进行研究,并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针对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儿童纠正问题,建立健全的人格。起初看到这个书名以为作者会 教育与职业——制定学业计划在我们的班级中,经常会看到目标规划,有次监考在一个班级的桌角上面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的学习榜样我的竞争对手我这次的考试成绩及下次考试的目标分数。所以孩子们其实已经具有自己的目标,只是这种目标是短期目标,希望能够尽快达成的。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长期目标,有了长期目标即使在黑夜我们也能坚强的往前走。为此,更需要做好自己的计划,大致可以包含以下内容:(1)自己的职业理想:(2)自己的学业目标: (3)学业进度计划:(4)课外活动计划(5)社会实践计划: (6)课外书阅读计划(7)兴趣爱好培养计划让梦想不流于做梦,“万事起头难”,在山脚望向山顶总觉太高太远,不少人或会因此而却步。其实只要按自身条件订立合适的目的地,再规划不同路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自能登上各自的高峰。生涯规划协助我们将大理想化整为零,既让我们歇息调整,也让我们找到满足感,保持不断向前的动力。读《学生 》这本书,学校教育中,很多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小事其实可以做得很精致,让学生乐于参与,让学生从中受益。《学生 》用生动形象的事实告诉我们,学校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我被李希贵校长的睿智、创新、博爱所感染,正因为这种智慧,他才会把学生放在 位,正因为这种智慧,我们的教育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教育的一员,我将继续追寻教育本真,做给人带来幸福的教育者!
3
信任学生自由成长
分享人:王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银杏树下”读写团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李希贵校长的《学生 》。很荣幸我作为其中一员,参与此次读书,遇见了这样一本优质图书。刚拿到学校发的《学生 》时,我异常开心,因为工作之后再也没有机会看到这样图文结合,很有趣味的的书本了。但是看到书的名字,我又很疑惑。什么才叫把学生放在 位呢?带着满脑子的疑问,我开始了阅读之旅。李希贵校长在这本书中说了一句话:“学生永远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当指向学生、为了学生、成长学生,一句话,学生 。”是啊,学校是给孩子搭建的自由的舞台,提供自由展示的空间,创造条件,成就孩子的未来。纵观本书,李希贵校长在北京十一中展现了理想教育的蓝图,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生的许多大胆的设想几乎都能在学校成为事实。学生自己出版作品,自己开公司,自己聘用职员,自己选择喜欢看的电影,自己当大使……我们难以想象,这些我们往常几乎没有机会接触的职业、工作,却在十一学校的校园里成了平常,这也让我们看到学生 的新理念真真切切在校园中成为现实。原来学生 不是观念,不是观念,而是事实。因为时空的局限,我们班学生年龄、身心发展水平的局限,我们不能、也无法照搬十一学校“学生 ”的做法。但我对其中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梳理和借鉴。如面对繁杂的班级管理事务,我把一日流程梳理出来,把学生可以独立做的,或者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做的事情,直接交给孩子们去做。经过一个学期的适应,一年级的学生对小学生活已经开始熟悉。像每天的一日三测温,填写温度表,打扫班级卫生,维持课间秩序等,完全可以放手给孩子去做。但是如果老师安排给孩子做某项工作,他们的积极性不高,不会尽职尽责,甚至有时候会忘,我们班之前就出现过周一把本周的晨读管理员和午休管理员都选好了,但是到这一天时,却没人管的混乱局面。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我模仿了李校长的“校园机会榜”做了“班级机会榜”,采取公开竞标的方法决定管理者。竞标过程完全模拟正规竞标的程序,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想做的工作参加投标。最终,尹荟固定为防疫班长,王瑞祥协助整理防疫表格,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到校早,适合这个岗位。而早读管理员和午休管理员采用流动的形式,即上周量化分数高的同学们竞选本周的岗位,同学们竞争热情很高,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变多了,亲自管理了学生之后,那些调皮的学生也知道该如何做了。这也是一个展示和锤炼能力的舞台。学校的管理工作复杂繁琐,一年级的更甚。我们要从方方面面来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吃、穿、坐、立、行、读、写等等,都要顾及到。在午餐时进行规范教育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李校长的“校长有约,共进午餐”到我这里就变成“班主任有约,共进午餐”。这个活动刚开始是因为有几位同学吃饭总是很拖拉,东张西望,于是,我就有意和他坐一起,督促他专心吃饭。但是在吃饭过程中,有些同学开始和我交流一些班级发生的事情,让我可以更好的了解班级发生的动态。于是,我就仿照李校长,公开征集每天中午愿意和我一起吃饭的同学。这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关系,“好的关系才会带来好的教育”,师生关系融洽,生生关系和谐,班级凝聚力更强了。李校长的《学生 》中还对教师们的生活进行了描述。对新教师的培训、对退休教师的 敢于质疑本书以屈原的《天问》开篇,其实是在告诉人们,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始于疑问。哥白尼对托勒密的地心说产生怀疑,才有了太阳是宇宙中心的理论。布鲁若进一步研究发现了行星三定律,得出了宇宙是无边无际的结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落体运动的怀疑,发现了同一高度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的规律。就是这样不断地怀疑权威、挑战权威,才有了人类对宇宙不断的认识。 科学上一个个的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牛顿因苹果落地产生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可以说疑问是探索之源,发现之本。因此宋代的理学家朱熹说:"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由此可见,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 善于实践每一个伟大的发现与创造都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都是在不断的观察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阿基米德不断实践发现了浮力,祖冲之日复一日的计算,得出了 的圆周率。实践出真知。因此,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知行合一,伟大 说,教育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鉴于实践的重要性,中国 一轮课程改革增加了综合实践课程,并且将其列为国家课程之一的必修课。可是这门课程并没有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有的地方把它看成可有可无,应付了事。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综合实践是我们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重要课程,我们不但要把它上好,还要把它与语文、数学等其他课程结合起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转化成生产力,才能发挥知识应有的作用。 不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纵观古今中外科学巨人都是经历无数次失败而走向成功的。爱迪生发明电灯,实验了所有材料后,才知道钨丝最可行。瓦特发明蒸汽机也经历过无数次实验,就要放弃的时候,是他妻子的鼓励,才促使他坚持下来。居里夫人经过三年零九个月的艰苦劳动才从成吨的沥青中提炼出0.1克 雷…世界上没哪一个成功是轻而易举的。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要不怕失败。 勇于奉献人要干成一项事业必须要有点精神。这精神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勇于献身的品质。 哥白尼终身观天,风霜不避。法拉第寄人篱下,忍辱求知。达尔文环球五年,出生入死。居里夫人为提炼雷,不怕酸碱烧手,不怕浓烟呛鼻。为了专心搞科学研究,牛顿,诺贝尔等科学家终身未娶。 每一个新的发现、发明都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必然受到旧势力的反对与阻挠,有的科学家为此献出了生命。 希帕索斯证明了无理数的存在被扔进了海里。布鲁诺为捍卫哥白尼的日心学,被罗马教皇钉在十字架上活活烧死。伦琴与居里夫人因长期接触放射素而过早离开人世。科学需要奉献,科学需要付出。如果一遇到阻力就停止,遇到困难就放弃,那么,终将是一事无成。科学就因为有无数的勇士前仆后继才使人类社会由愚钝走向了文明,由落后走向了发达。因此,我们要将这些科学家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用科学的思想武装他们的头脑,用科学的方法指导他们的行动,唤醒他们科学意识,激发他们创新与创造的潜能,以不屈不挠、吃苦耐劳的精神,为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的幸福做出不懈的努力!6
读《自卑与超越》有感
分享人:李淑娟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先生的书《自卑与超越》,其大意是:寻求独有优越感源于人生而有的自卑感,通过学会更好地合作将促使学生实现具有真正生命意义的优越感。 生命的意义在于乐于 学校是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能力的关键。老师要做到对学生有兴趣、为学生着想。老师对于自己成长经历的认知,决定了她对于学生的态度。老师要认可和鼓励老师的合作能力,让老师成为学生的榜样,另一方面老师不要给自己的学生过大的压力。学校对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也至关重要。不能用智商等评价指标限制学生,要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自立;在学校里建立平等的关系,使学生乐于合作、为他人着想,帮助学生寻找到兴趣和自信。 作者在书中强调了青春期的重要性。学生在青春期表现出的叛逆并不是学生对老师态度的问题,而是源于学生对老师一直不认同、直到有了对抗能力的时候才表达出来。如何帮助学生正常度过青春期呢?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早期教育的时候,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正常交往同性和异性,学生在青春期的时候,就会正确理解“长大”,独立拿捏好处理问题的“度”。 作者这样分析犯罪行为。罪犯也追求优越感,但是他的方向错误。他们不会合作。造成的原因在于老师没有教会学生与人合作,甚至老师不想让学生对他人发生兴趣。罪犯都是对社会无兴趣、没有合作精神、追求虚假优越性的人。对于阿德勒先生的理论,我的内心有强烈的共鸣。值得庆幸的是,我对学生的养育,遵循了阿德勒先生的理论。我重视对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我们不能没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我们对学生的爱是为了分离,我一直在培育他独立生存的能力。我将自己在原生学校的经历作为参照物,不断修正自己的养育理念, 通过《自卑与超越》一书、 次系统地领悟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先生的心理学观点,我更加信服他的名言,“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承担着“立人”职责的教育工作者就应静得下心来,学习,思考,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让自我徜徉在思想和知识的海洋中,多一些书卷味儿,多一分深邃,多一分高雅。“多读方知书中味,勤写始觉笔有神。”因此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读书,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没有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课堂将会变得那么空洞和无趣!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定会将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实在,更有效,让读书活动中播下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撰稿:“银杏树下”读写团队成员
摄影:刘艳妤李淑娟
编辑:李淼闫公兰
审核:王兴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zpjs/8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