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颜新浙北门口这棵古银杏,是否也听过

每当从浙北购物中心门口的古银杏树下路过

你还会想起老爱山小学当年的旧时光吗

唐兰炎老师现已退休在家,在爱山教了几十年书,桃李满天下。不过最近,爱山小学学科组的老师邀请她和叶绍基老师,来到这棵拥有约年树龄的古银杏树下,给孩子们上了一堂主题为“追寻学校古文化”的写作辅导课。

寓教于景,借景抒情,户外的课堂总是轻松愉悦的。课至兴头上,孩子们欢腾活跃,有的还翩翩起舞。唐老师也即兴充当舞伴,博得阵阵欢笑。久违了课堂,久违了孩子,久违的这堂课让唐老师兴奋异常。她不曾想到十多年后,古银树下会再一次传出了朗朗书声和欢笑声。要知道十多年前,铁佛寺旁,银杏树下,留着多少人的童年回忆啊。

1.

明朝的树

那时的爱山小学就在铁佛寺边上,也就是现在浙北购物中心的位置。校园不大,只有两幢楼,一幢名曰“爱山”,一幢唤作“庆同”。香港同胞沈炳麟先生曾向学校慷慨解囊,捐赠善款。“庆同”是沈先生父亲的名讳,因此一幢教学楼便以此命名。当时爱山楼是1、3、5年级上课的地方,庆同楼里则是2、4、6年级,如今校址虽易,这两个名字却沿用至今。

老校区有很多银杏树和石榴树,会开花,会结果,金*的银杏和火红的石榴花,是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校里还有一个小花园,那在孩子们心中是一个“很神圣的地方”,万紫千红,花香四溢,拍毕业照时就常以小花园为背景。爱山的孩子们就像是园里的鲜花一般,在园丁的辛勤呵护下茁壮成长,纵情绽放。

学校后面还有一棵古树,很大,据说明朝就已经伫立在这里了。那时候张越小朋友是唐炎兰老师班里的一位学生。课间,她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会在银杏树下嬉戏玩耍。有一次学校举办了一期摄影展,有一张照片令她至今难以忘怀。远景,一位带着鲜艳的红领巾的小朋友,正向古银杏树走去。那张照片的题目就叫《明朝的树》(朝朝谐音,一语双关)。

时过境迁,银杏树下虽没有了孩子们嬉闹的身影,爱山小学却依旧在为社会输送人才。宁波大学毕业后,张越又回到了十年前离开的母校,接过当年班主任的教鞭,站上三尺讲台……

2.

会说话的石头

每一座校园里或多或少都会有几块石头,静静地卧在角角落落。上面的文字不外乎是劝人勤勉,虚心好学之意,亦或者是历年来毕业的校友回访留下的纪念。然而在爱山,石头上的字不是名人名家所题,也不是毕业校友所赠,而是学校里的小朋友亲笔写的。

在爱山,每年都会举办书法比赛,获奖的孩子就有机会在学校一方角落留下自己的笔墨。“在爱山教书是累的,但在爱山念书却是幸福的”,熟知的几位爱山老师常常和旁人这样说。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要的科目外,爱山对于其他的学科和课外活动也相当重视。教书育人,重点育人,多年来,爱山确确实实在履行着这一点。“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这样的育人环境也在不断地陶冶爱山的学生。

还记得学校的跳蚤市场吗?同学们通过以物换物的形式分享玩具、书籍。还记得元旦游园会吗?每个班级准备一个主题游戏,像筷子入瓶、贴鼻子、保龄球等等,都是很简单却又快乐的游戏。还有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演出,每个班自己设计,大家围成一个圈跳集体舞……老爱山里,活动已是多姿多彩。如今爱山的孩子的课堂内外更是丰富,趣味机器人比赛、缤纷厨房、阳光种植、航模比赛……满满六年,精彩纷呈。

走进爱山小学仁皇校区,一座钢制雕塑赫然立于眼前。大致由两组紧密的 构成。一组颜色各异,一组色调单一。一群白色小鸟从有颜色的 处环绕飞过,来到没有颜色的 处时,已是色彩斑斓,羽翼丰满。这寓意着爱山的小朋友在这里熏陶六年,会成长为个性开朗,各有所长的 少年。

3.

爱如山高爱满校园

戴金凤戴老师年师范毕业,正式成为了爱山小学的一名老师,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已是25年。工作后她与自己曾经的班主任成了同事。工作的 天,老班主任告诉她:“你小时候的成绩单、作业本,我都还给你留着呢。”

“听着自己老师的话,我被深深感动了。不只是我的老师,我身边的许多老爱山人,他们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不求回报的精神也都时刻影响着我。二十多年来,我始终践行着自己的理念:认真、善良,把孩子们放在 位,做到对得起孩子,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谈起当年的往事,戴老师幸福地回忆道。

戴老师爱每一个孩子,把和孩子们的相遇看作是一种缘分。她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百分之一百的希望,所以她把孩子们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当作自己的孩子,关心、帮助他们,从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爱山的教风是爱岗爱生,每一位和戴老师一样的教师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和付出,诠释着“爱山”中“爱”的宽度与深度。

公元年,在湖州当知府的苏东坡站在市南郊的道场山上,放眼望去,秀山秀水,不甚欢喜,当即赋诗一首:《游道场山何山》。后湖州郡臣汪泰亨为纪念苏东坡,修建爱山台,便是取其“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中的两字。

解放时,爱山台恰在一所学校内,从此便被定名为“爱山小学”。爱山小学历经百年沧桑,几度搬迁,几经易名。年,学校搬迁至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即是现在青阳校区;又于年和年先后新建仁皇、仁北两校区,实行“一校多区”的管理模式。

千年文化,百年仁爱;以“爱”为源,以“贤”育人。在每一个收获的秋天,爱山小学都会敞开它的校门,用爱的拥抱,迎接新一批学生。她就像是旧校址上的那棵古银杏树一样,注视着一代又一代湖城学子的成长。

4.

爱山小学大事记

“湖州府学堂”改为湖州府中学堂和

程安高等小学堂。

程安高等小学堂就是今天的爱山小学,

是湖州府 所官立小学堂。

吴兴县县立高等小学校

吴兴县县立高等小学

吴兴县县立 小学(三贤祠校址)

—.8

吴兴县县立第二小学(爱山书院校址)

—.3

吴兴县县立霅溪中心小学(三贤祠校址)

.9—年初

吴兴县县立霅溪中心小学(爱山书院校址)

.3—

吴兴县县立 小学

吴兴县县立模范中心小学

.8

吴兴县爱山镇 中心国民学校

.9—.4

吴兴县程安镇中心国民学校

.5—.4

市爱山区 完全小学

.4—.4

县立爱山完全小学

.5—.7

市立爱山完全小学

.8—

湖州市爱山中心小学

(年搬入劳动路46号校址)

湖州镇反修小学

年起

湖州市爱山小学,年改为湖州市爱山小学(市属实验小学)

年6月

学校从劳动路整体搬迁至别业路,

也就是现在的青阳校区。

相传为茶圣陆羽“青塘别业”的旧址,

是《茶经》成书之处。

爱山小学教育集团成立,实行“一校多区”的管

理模式。目前,学校有青阳、仁皇、仁北三个

校区,共93个教学班,学生人,在职教师

人。先后获得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教育部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外语教

研工作示范学校、浙江省文明单位等 、

省市级荣誉称号40余项。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xttz/974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21020411号-16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