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苹果以红色文化的名义一

锦州苹果以红色文化的名义(一)

作者:白雪生

只因了当年毛泽东的那一段话,于是,本来平常的苹果,几乎一夜之间,便被意义化从而高尚起来,且已成为一种精神象征,迅速红遍全国,尤其烙在锦州人心底,积淀为潜在的红色情结。然而,毕竟过去多年了,岁月,也是一种腐蚀剂吧。苹果的意义还能保鲜如初吗?今天还可能重新打捞湮没的记忆吗?或者,按互文性理论,应该以一种什么叙述策略,延伸和升华“前文本”呢?又或者,怎能创造一种精神符号系统,将日渐消逝的历史备份下来呢?

多亏了锦州市委、市*府,巧于因借,妙于翻造,藉几亩废园,置一片景区,矗一座展馆。立基先究源头,卜筑贵从遗址。广聚人事之功,自成天然之趣。塑像摹以故事,搜石铭以警句。银杏参天,层楼碍烟霞而出没;碧草覆地,一壁骈赋映花果而芳芬。红日与国光交妍,历史与现实共鲜。累千日之功,举各方之力,努力开掘并放大了几被湮灭的苹果精神。应该看作这是国内第一次以文化的名义,在新世纪重现了锦州苹果的光荣!

如果说,当年是李善祥,第一次给锦州苹果以产业开发的意义,然后是四野解放*战士,感动了一代*治大师毛泽东,再一次给定锦州苹果以崇高的*治意义,那么,这一次是锦州市委、市*府,创造性地以文化的视角,发掘和丰富了锦州苹果的文化内涵,不但将李善祥的苹果和毛泽东的苹果,跨时空地科学嫁接到一起,而且颇有创意地将锦州苹果精神与廉*文化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并独树一帜地塑造了一个品牌文化。

这一文化品牌的价值不容低估,无论对于锦州苹果精神价值,还是*风廉*建设,都达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可谓是相当精准,非常恰切地科学概括和文化定位。这是对锦州得天独厚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的再次开发利用,是锦州市委对全国*风廉*建设一大文化贡献,一如勇于人先地自觉肩起弘扬主流文化,体现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面文化旗帜!

以文化的名义,打造锦州苹果廉*文化品牌,在我看来,抓到了廉*建设的根源。文化制约着人类。廉*教育,其根本在于“以文化人”,注意了吗?当年毛泽东说到锦州苹果之后,紧接着就提升到一种人格修养道德自律的高度,“我们的纪律就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边”。因此,营造一个健康的“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文化氛围,才是从根源上遏制腐败,养成廉洁自律的基础条件所在。也如青年毛润之的一贯思考:“天下之心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之者乎?”

以文化的名义,打造锦州苹果廉*文化品牌,也是抓到了锦州苹果精神的内核。经过改革开放的超速发展,束缚的灵*得以舒展,压抑的精神获得了解放。但也要看到,中国文化在自我重构和外来影响中面临严重的消化不良,在一种夹生中畸变。旧的价值体系不复存在,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健全。

作者简介

作者:白雪生

国家一级作家,原辽宁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丶理事,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丶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会员,锦州市文联原主席、锦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渤海大学专家客座教授,锦州市*协文化顾问等。连任多届全国文代会、作代会、剧代会代表,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广电部星光奖、文华奖获得者,其作品多次被选入国家专业艺术高校和中、小学教材。

编辑:史悦校对:田静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xttz/1192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21020411号-16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