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知秋
自古逢秋多寂寥。
刘禹锡一言概括了
所有忧郁派文人的悲秋情结。
我即不是忧郁派也非文人,
但却喜欢在等红灯的空档去细看
满地落叶被风吹起的样子。
它们曾是一小尖新芽,
经过可爱的嫩绿的幼年,
慢慢变深平添了成熟的颜色,
到了深秋萎*老矣,
终于轻坠到风里去。
它这一世就是这样度过的,
也许曾有人欣赏,
也许并没有谁在意过。
等来年再长出新的颜色,
却已经不是它了。
即使是新一场轮回,
那些前世遭遇的风霜雨雪
也都应该已经忘记了吧。
最近在喜马拉雅听《摸金校尉》,
对于前尘今世有点种*太深,
连一片叶子都要不免去想像下。
你有没有试过一个人在深夜听*故事?
嗯,还是蛮刺激的。
最近在协助老同志们编
一本养生的小书,
老同志们有很多是文学爱好者
和养生达人,
跟他们在一起唠嗑感觉还是挺受益的,
除了他们的表达有些冗长。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
开始从一个个苦大愁深
悲欢离合的故事里走出来,
去静静的观察一颗树或者一朵花。
我现在完全能理解父亲了,
陪他去散步的时候,
他常常站在一棵树下,
去研究树的年轮和种类,
我静静的陪着他,
耐心的听他的那些关于树的见解,
这样的心肠也需到了一定的年纪。
环境最能改变一个人,
时间也是。
关于秋天的美景,
总有一部分人会去看枫叶的吧。
“霜叶红于二月花”,
恐怕秋天赏枫叶已经变成了
一种惯性思维和行为习惯。
但今年却感觉银杏叶也别有情致,
当阳光透过它们
重重叠叠的叶片打下来,
满目热烈的流光溢彩。
最近看了一位老同志写的
《银杏的药用价值》以后,
便觉得喜欢一件事物
总是会有自己的理由的。
银杏树除了极具观赏性,
它浑身也都是宝。
果实能食补,叶能入药,
树有高贵吉祥之意,
被称为植物中的熊猫,活化石。
银杏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
为雌雄异株。
银杏出现在几亿年前,
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
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
银杏树生长缓慢,寿命极长,
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
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
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
因此又有人把它称作“公孙树”,
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
是树中的老寿星。
因古代无折扇,
见其叶似鸭掌,
所以又叫“鸭掌树”。
之前从来不知道这树种
承载了这么久远的历史意义,
今年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szxx/6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