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专栏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

脑梗死是内科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中老年人为主要患病人群,急性脑梗死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临床上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干预。依达拉奉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药物,可减轻神经元损伤,但单独用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银杏内酯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有研究将两种药物联合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结果显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且不增加治疗的风险。

研究方法

研究共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显示,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颅内压、降血糖、降血压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0mg依达拉奉溶于ml 钠溶液(0.9%)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14d。观察组给予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10ml银杏内酯注射液溶于ml葡萄糖注射液(5%)静脉滴注,每日1次;0mg依达拉奉溶于ml 钠溶液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14d。研究主要对治疗前后的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

1.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发现,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4.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危急症,接受及时、有效、安全的治疗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依达拉奉作为针对性氧自由基清除剂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上的应用较为广泛,效果已经得到论证。但是,单独用药依然存在局限性,治疗效果不突出。银杏内酯注射液是萜类化合物,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化浊降脂的功效。将银杏内酯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且与单独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增加身体的负荷,体现了用药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采用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推广。

编辑、排版

丁慧鑫

校对

董晓慧

审核

柳海霞

投稿邮箱:

Neurologynews

16.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dlfb/668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21020411号-16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