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君丽风雨戚府行
风雨戚府行
◎尹君丽
据年出版的《蓬莱县志》记载:“蓬莱共有牌坊五十五座,多系明代所建,已毁者二十四座,以明代戚继光父子总督、母子节孝二坊雕刻玲珑,工程最大。”半个世纪过去,历经自然灾害的侵袭和人为毁坏,街头巷尾传说中的72座牌坊、历史典籍里的55座明代牌坊早已芳踪难觅,唯有戚家两座牌坊留存至今,虽满目斑驳却雄风不逊当年。
清晨,朱颜鹤发的白衣长者,在牌坊边的婆娑竹影中行云流水武太极,用“两仪乾坤、四象八卦”写一首“晨羲载曜,万物咸覩”的诗;傍晚,仙风道骨的耄耋老人,健步如飞在牌坊街上,日复一日地击掌脆鸣似要唤起沉睡的英雄过往……
我是在一场雨中走进戚继光故里的。
我来的时候,父子总督与母子节孝坊在风雨中遥遥相望,昔日人来人往的牌坊街上只有淅淅沥沥的小雨滴落心房。戚府门前的战马,从四百年前的沙场腾跃而出,在这样一场温柔的雨中,收起叱咤疆场的杀气,温顺地嗅青草的香气;披甲执锐的明代武士目光炯炯英姿飒爽,坦然迎视现代人探求的目光。
雨帘悬挂,如丝绵绵,石板路上俏皮的青苔,枝叶扶疏中的飒飒雨声,颇有些“古弄幽深青苔老,旧宅寂静鸟声清”的寂寞味道。
戚府的植被,囊括祖国南北奇花异草,风雨中一派勃勃生机,或柔或刚,承接着民族英雄戚继光南抗倭北御“虏”、南征北战、保卫边海防的伟业风华。青松翠竹,苍翠欲滴,挺拔苍劲似将帅遗风;莲花皎洁,自淤泥挺拔而出,绝代风情又一曲英雄赞歌。
我常在想,如果说,四柱五楼式的戚家牌坊,是对抗倭名将丰功伟绩的表彰,那三进院落五间九架的戚府厅堂到底要带给我们怎样的戚继光?而居于戚府一隅建于崇祯八年的狭小祠堂,在每个银杏果落、古柏惆怅的雨后,又有着怎样的隐隐忧伤?
偏居一隅的表功祠,简朴甚至可以说简陋,与气势宏伟的戚家牌坊形成鲜明对照,一个是戚继光逝后47年由当地*府及民间出资兴建,一个是戚继光防倭战功赫赫时,官方营建,真可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却“可怜白发生”!
与表功祠同岁的苍柏与银杏,附耳低语,诉说几世浮沉。有十余岁的小童,随着导游的讲解,从我身边缓缓走过,本该顽劣的年龄一脸凝重的庄严,他是因了这祠堂而肃穆,还是因了那历史而深邃?
年的苍柏郁郁葱葱,年的银杏硕果累累,年的表功祠在风雨中更添庄重威严,无论是古树还是新秀,无论是花期已过的芍药牡丹,还是绿意正浓的一杆瘦竹,自生、长、灭,都承接着英雄的光华,戚继光故里,虽步步是南方园林的婉转情深,却处处闪耀英雄的豪情万丈!
戚氏故居,不是几进院落、几大开间的权势标榜;戚家牌坊,不是几柱几间几楼的功绩宣扬;戚继光故里,一个拥有两处国家级保护文物的名人故居,是马蹄声急、尘土飞扬的历史,是繁华如梦、淡泊宁静的人生,是功成名就大隐于市的超脱,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文化传承!
海波已平,戚帅未封侯,弹劾他的大臣、罢免他的帝王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尘土中,而百姓的爱戴和怀念,却让这一位明朝的大将,穿过时代的庙堂,以英雄之名永恒屹立于历史长河的岸滩上。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作者简介
尹君丽,就职于中共烟台市蓬莱区委*校,系中国明史学会戚继光分会会员,烟台散文学会会员,蓬莱作协会员。
壹点号烟台散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dlfb/10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