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樟树白果树求戒受戒的情形宣化
草木虽然是无情
然而还都有“仁”性
◎宣化上人
今天Jerry问花草若是无情,怎么又会有生呢?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现在就略略讲一讲。
草木虽然是无情,然而还都有性。有什么性呢?有生性。什么是生性?“生性”就是儒教所讲的“仁”。
这个“仁”,就是性,又可以说是道,也可以说是万物之母。
我们人有没有这个“仁”呢?人当然是有“仁”了,人若没有这个“仁”就不叫个人了。不叫人,叫什么?随便你叫什么都可以。就因为有这个“仁”,所以就叫人。“仁者,人也。”合而言之为道,这就是个道。
一切草木也都有这个“仁”。你看草木都有个生机,春天到了,它就生枝长叶,然后开花结果,这都是因为它有一个仁的性。
花草树木不单有仁的性,也有一种很愚痴的这种知,这个仁的性只是很小;所以你剪花的时候,那个花就出声了,发出一种畏惧的声,不过我们人听不见,若用一种科学的仪器就可以听得见,这是很普通的现象。
为什么它有声呢?因为它也有性,只不过这个性不具足而已,就只有一点点。
举个例子来讲,如果我们人有一百磅的性,花草树木就连一盎斯都没有,就只有像头发那么一点点。但这只是譬喻,你不要就认真了,说:“那个法师说人有一百磅的性。”不是的,你不要执着。
为什么花草树木也有性?为什么花草树木久而久之就有一种感觉呢?因为它们生长时间久了,就会有一种感觉。在中国就有樟树求戒,也有白果树受戒的情形。
为什么它们可以受戒呢?若说它们没有情,怎么又会变成人形去受戒呢?这岂不是太矛盾了嘛?其实一点也不矛盾。因为你不知道这个境界,所以就认为这是矛盾的;你若知道了,就明白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
因为它和人住在这个世界上久了,年纪老了,经验也多了,久而久之,就生出有一股人的性来,也就是有仁了。有了仁,然后就有一种情感;有一种情感,也就想受戒。在没受戒以前,它不知道做了多少坏事,以后知道自己以前所做的不对了,于是就想去受戒,甚至想要出家。
普贤菩萨教化一切众生,不但度有情的,连无情的一切花草树木也都要度,令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同成佛道,所以叫“普贤”。所有一切花草树木,他都要度的,你看这种行愿多大!我们一般人只知道度人、度有生命的,他连没有生命的也都要度。
恭录自《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淺釋》(宣化上人講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zyjz/7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