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仙龙门场不止有古银杏群,还有一个神秘不
尤溪县龙门场银杏原有多棵,在上世纪70年代,因开垦土地造田被砍去近棵,很是可惜。但古老的银杏树,虽历经沧桑,却以其特有的顽强生命力,至今苍劲挺拔,枝繁叶茂。
沿着有些零乱石子的山路,来到了离村庄和古银杏群落不到一公里的山上,终于走近了那个小庙。
在小庙的后面,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大溶洞,还是个未开发的景点,洞内除几根水管外再无它物,保持原始溶洞的景观.据说洞内的石壁上留有当年朱熹来此寻游时亲书的手迹,据当地人说朱熹曾在此洞中生活三年未出,壁上留下了许多朱熹的真迹,出于对历史的好奇驱使我们也想一探究竞。
有几个人进去了,好象里头漆黑一片???
洞内无任何照明设备,想进洞多得借助矿灯,火把等.由于我们此行带着小孩,原先也根本未准备进洞,所以没带任何照明工具。
之前已经有人进洞去了,等了半个小时左右,零散的游客陆续出来了,我们询问了里头的情形,竞也讲不出所以然.恰巧遇上一熟人,说可以等他表哥有矿灯.好奇心起.其表哥一出洞就向他借了一只矿灯,带上手机(其实在洞里根本无信号,纯心理安慰,只是微弱的照明可以应急时用),相机(友情提示:一定记得打开辅助照明功能.进洞后发现,在漆黑的环境下这个太好用了,可以做为光源).老公,我,公公三人排着队壮着胆子进洞了。
洞内多要猫着腰前进,霖爸打头,走两三步停下,然后回头帮我们后面两个照明,就这样在漆黑的古洞中缓慢前进.在这种黑暗的情况下,对女同胞而言,在心理上真是一个挑战.既然进来了总不能退出去吧!
转过一个弯,霖爸的灯看不到了.四周黑暗一片,只听见洞内滴水的声音.借在原地等霖爸的时间,拿手中的相机拍了几张洞内的岩壁,有时会出现岔道,我们只要认真看地上的水管,沿着它走,就没错了.当时也无心观看洞内的景致,实际上岩壁周围都是很---潮湿,脚下要很小心.照片上看不知"水"都到哪去了??
虽然沿着水管走,但经常还有小"陷阱",黑乎乎的,没看清踩空了就--下去了,那下面听声音好象是地下河,不是好玩的,庆幸没带小孩子进洞来,有点危险.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洞内,就我们三个人,借助一支不知剩余电量的矿灯和相机上辅助的一闪即逝的照明光...心里还是有点虚.这儿就是个空地,水管是架过去了,人得从左上方绕过去.
洞中有洞,地形复杂,我们继续往前走.
大概在黑暗中摸索前进了一两百米,到了上面这个三叉路口,有三条路摆在面前,不知往哪走.经霖爸勘查,上面的没路,只有中间的路是一个小口,半人高,仅容游客爬行的.在考虑了我们三,随身仅一支光源,如果没电了能用的只有相机上那短暂闪烁的辅助对焦闪光,虽有效距离有三米,能照亮前方大约五至八平方的地面,但要三人一同前行在后面很长的一段"单行道"上,还是有难度的.更何况在这手机都打不通的洞里,岔道多,氧气不足,无火把,若误入无氧地也不自知,存在一定危险性.所以在考虑没有充足电源和安全防护措施下,真是不敢贸然前行,据说洞内还有大量蝙蝠栖息其中.于是决定还是半途折回.
出洞后才知道应该往三条当中的那条路走,即那个半人高小洞爬进去再一段就到了,内室好象还有两三层.回来后觉得此行最有意思的就是进洞的这段经历了,短短一两百米,竞也摸索了近四十分钟.留下了一小点遗憾,等到古洞开发时,再满足自己探奇的愿望了,看看里头究竞是啥样的?也在网上找了半天有关此洞的贴图,居然也没找着,如若有博友曾进去过拍下壁上朱熹真迹的可也让俺也先饱个眼福啊!呵呵,一次有趣的猎奇之旅!
来源:新浪博客--小袄江狐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zyjz/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