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语陈向明who联网时代谁与争锋
如何布局“云”生态?
何谓“who联网”时代?
如何赋能创业者?
怎么才能做到“用投资连接未来”?
如何在“高手如云”的天使投资圈独树标签?
...
陈向明
银杏谷资本创始人、总裁
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
国内新兴产业投资的先行者
文/夏夏
从士兰微到士兰创投、到现在的银杏谷资本,从半导体产业领域跨界到天使投资、到今天致力于打造投资新经济的生态体系,陈向明对自己十七年前的朴素决定归因于偶然和运气。然而十七年来对早期投资的坚持,可能是一种信仰。
“你不觉得投资是一个非常让人兴奋的行业吗?投资的人生挺精彩!”我问:为什么要转型做天使投资,他这样回答。对投资的喜好喜形于表、毫不掩饰,这种发自内心的职业自豪感叫旁人看着,羡慕到嫉妒的份上了。
做实业重在管理,大部分时候做的是从1到10的事,但投资不同,他享受投资过程中一次次从0到1的蜕变过程。前者考验的是管理执行能力,而后者却更多的是在考验思维判断能力。于他而言,思维挑战更让人兴奋。
他说,产业和投资本身并不对立,反之,正因为产业经验背景,反而会更加理解产业投资。
“早期(天使)投资,本质上是我们对未来世界的思考和判断,用投资的方式来描绘。”
年:布局“云”生态工业心理系出身的陈向明,是一个思维活跃且战略方向明晰的人。跨界学科出身让他在投资过程中倾注了诸多人文的思考,这恰好与他后来的半导体产业经历形成跨界互补。
“聪明人应该学会跨界,未来世界是给有想象力的人。”他预言。
过去的业绩?陈向明摇摇头,只能说还不错,谈不上特别满意或者经典的案例,过去不代表什么,未来才真正叫人兴奋!他说。言语间甚是出神。而事实上,开始天使投资的最初那笔8亿元的资金,今天已经增值到近40亿元,增长%。
年开始进入天使投资,后来以士兰微的自有资金成立士兰创投,开始了他的“以投资连接未来”的新旅程,年,陈向明在产业投资上进一步深入,引入华立集团、华日实业、精功集团和万丰奥特等产业GP,跨界设立了链接新经济的投资平台——银杏谷资本。
银杏谷资本选址在杭州西湖区的龙井山顶。从公司会客室的窗户望出去,只见眼前山峰叠峦、山谷烟雾缭绕,景色宜人。陈向明说,投资重在心静,最忌心浮气躁,他希望在这里团队能静心思考、放开思维畅想未来,专心致志于“用投资的方式连接未来”,如此,一切皆有可能。
年,国内天使投资开始告别单打独斗、大跨步迈入机构化。天使投资的机构化,经过年-年前两年的酝酿和成长,年变得意义非凡。这一年,天使基金中,人民币天使投资基金规模约为美元投资的20倍,以压倒式的优势成为中坚力量。这一年,也被业界定义为天使投资的“机构化元年”。当然,年的VC投资迎来*金机遇期,与这一年阿里巴巴的成功赴美上市,还有聚美优品、京东的纷纷上市带来的造富效应不无关系。
年9月,当马云携着淘宝的八位“特殊卖家”敲响了纽交所的钟声,史上 IPO的互联网公司就此诞生,这是全球资本上的一件盛事,也为杭州的天使投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阿里的上市直接在杭城造就近万名千万富翁,“裂变”出一大批新生代投资人。当然,上市的“造富”效应也让创业项目对大量的闲置社会资本形成巨大的“虹吸效应”。
在这个 的年份里,陈向明也伺机而动,为他的银杏谷资本布局了至关重要的一步:与阿里、富士康深度合作、共同运营云栖小镇。这次的布局,也成为了银杏谷构建云产业“生态圈”中最为亮眼的一笔。此后,几乎银杏谷主要的天使项目投资,无不围绕着这一生态展开。
过去的十多年,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一路“马背上”疾驰、一马平川、势如破竹,但并未引起杭州产业界多少共鸣,更别提深度参与其中。但在阿里集团上市后的第二波“云”浪潮里,陈向明伺机而动,成功抓住了。他觉得,“云”时代的机会才刚刚开启,互联网同*府、互联网同金融、互联网同产业等等,小荷才露尖尖角。
云栖小镇之于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从其诞生之初便已经决定了的。作为阿里巴巴的三大核心驱动力之一,云服务的布局,马云为其投下10多亿美金,他预言:从IT(信息技术)时代转换到DT(数据技术)时代,阿里巴巴意欲借助“DT”来完成它全新的跨越:借助大数据云服务,从销售端深入到制造业的内部供应链改造中去。
年首届阿里云开发者大会召开,全国 云产业生态联盟即“云栖小镇”联盟在这里成立。第二年,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在考察“云栖小镇”时,首次提出“产业特色小镇”概念,并在两年时间里先后6次来到小镇,与创业者面对面交流。当年,云栖小镇实现涉云产值10亿元以上,税收1.5亿元,产业已经覆盖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等各个领域。云栖小镇对涉云产业的集聚效应增速惊人:年,涉云产值近30个亿,年,实现涉云产值超过80亿元。
看看栖息于小镇里的这些重量级企业,阿里云、富士康科技、Intel、银杏谷、数梦工场、华通、洛可可设计等,看看这里从云计算、大数据、APP开发、游戏、移动互联网等相对完善的云计算产业生态,便不难理解,为什么今天的陈向明,看上去如此胸有成竹。
2年:开启“who联网”时代年,对天使投资来说这本不是一个好年份。“投资人”的门槛似乎越来越低,人数越来越多,而初创公司的死亡名单却是越排越长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开始哀叹:原来,天使投资原本就只是少数人的游戏,和少数人的胜利;在光鲜背后,更多的是尸骨遍野、是血流成河,凶险异常。
又或者在众多的不可确信和不可预测面前,天使投资好像更是一场并不轻松的资本*博?原以为处身行业的最深处也会深有同感,但陈向明却反驳道:“恰恰相反,我看到了一个巨变的未来,一个充满机会叫人兴奋的未来”,甚至于兴奋到对孙正义的“连睡觉都觉得 ”感同身受。
孙正义的兴奋在于,他看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给一切产业带来重塑性机会;他看到的,是一个怎样不同的新世界?
说年以来是个“坏时光”,是因为除了O2O死伤一大片、哀鸿遍野,移动电商生态也渐趋稳固,形成寡头垄断局面。未来的投资机会何在?在线教育?ARVR?还是人工智能、智慧医疗?亦或是共享单车?基本上,你能想到的领地,资本均已蜂拥而至,而且让价格水涨船高。
面对“粥多僧少”的局面,年,又成为中国资本“出海”的大年。越来越多的资本剑指“硅谷”,试图从全球的创新高地去挖掘未来的全球独角兽。
可为什么,陈向明说,他还是在一片迷雾中看到了一个“叫人兴奋的未来”?手握资本重金的他,自信地说,过去的一年里,银杏谷在国内几乎是保持着一周一个项目的投资速度。
那么,他看到的又会是一个怎样令人兴奋的未来?
他说:“未来是一个巨变的世界,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从互联网时代进入到‘who’联网时代!而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到处都是创业和投资的机会。”
他说,这个“who”所指的,可以是半导体产业、可以是*酒产业,也可以是传统报业或者是其它的产业。因为一切皆有可能,没有边界,所以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遇。
陈向明侃侃而聊:过去的十年里(-),是互联网技术深度改造商业的过程,它改造的是基于C端的粉丝经济和销售端的创业机会,但这个时代已成过去。年是质变的一年,互联网产业进入“后半段”,互联网融入生产、制造、管理、研发过程,即互联网拥抱传统产业的全新时代开启。
“未来十年,是互联网技术重塑传统产业的过程,当我自信自己的思维有着足够的‘穿透力’,看见这个巨大的变化中,资本可以大有作为,怎能不兴奋?!”
他说,经过十年的马拉松式思维渗透和技术普及,互联网的模式思维已经深入人心,现在,当传统的龙头企业开始觉醒, 的传统产业更注重“效率”,他们在寻找新的发展动力,他们会张开双臂拥抱互联网,拥抱互联网的技术,拥抱互联网的思维。由以往的追求产品 ,到今天注重于追求生态 ,一场“who联网”的巨大变革已经悄然拉开了帷幕,传统产业的“春天”真的来了。
他还说,企业服务、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机会无处不在,而作为身处其中的投资人,他希望银杏谷扮演的是,不仅仅是一个“连接者”,更是“践行者”和“引领者”的角色。
说年是质变的一年,说的不仅仅是阿里和马云的战略变化,更是传统产业对互联网理解和态度上的质变:从以前的“排斥”到今天的“拥抱”。
如果说,此前的阿里一直是“带刺的玫瑰”,让传统产业觉得“扎手”。“云时代”的阿里,则更加开放、更注重寻求与传统产业的共生互赢了,他们开始明白,要想拥有未来,就应该与未来的经济主角—“产业龙头”们共赢共生;恰好,这一年,也成为传统产业“觉醒”的一年,“而当他们敞开心扉去拥抱新技术,他们就不再代表原来的传统产业,而是代表着未来各个产业生态圈里的新主角。”
因为自信自己“在众多的不确定性中看到了那个确定性”,因为自信自己从杭州之变窥见了“未来十年各行各业拥抱互联网、万箭齐发的盛况”,所以,面对未来,陈向明说,他并不惶恐,而是兴奋得“连睡觉都觉得 ”。
他又解释,不是一点也不焦虑。只是因为在一次次的预判得到现实印证的情况下,自身“连接未来”的能力也在不断得到提升,让他对未来的焦虑渐渐地变淡,渐渐变成了敬畏和顺应。
3令人兴奋的未来:连接,连接,连接……资本端,综合多家产业集团上市公司资源;项目端,不仅仅围绕着GP们的产业优势和产业生态链展开,而且还始终围绕着一条主线:布局云栖小镇,紧紧依托阿里云的生态圈资源,陈向明喜欢自诩为云产业的“伯乐”。
迄今为止,银杏谷资本发起的 浙江云产业基金,围绕云产业投资了数梦工场、云徙科技、甲骨文科技、云造科技、人科数据等项目,天使投资累计金额超过5亿元。
“银杏谷的资本来自产业,资本的产业属性,让银杏谷具备参与未来已来的产业巨变中去。”
“未来十年,我们要搭建生态圈、牵手阿里,赋能创业者,做一个踏在新经济浪尖的投资人,追逐新经济浪花的投资人。”
在这个二十平米不到的会客厅里,龙井茶的绿叶子在玻璃杯中浮起又沉下,茶香随着热腾腾的雾气云绕在周围流动的空气中。我更像是一个好学的学生,虔诚地聆听着这些激动人心的未来之音,小心翼翼地不去打扰已飘向未来的思绪。
为什么是阿里?不是腾讯、不是京东或者百度?陈向明说,除了地域上的临近优势,核心在于两者的产业秉性相符。
看上去,阿里、腾讯和京东是一样的互联网“巨无霸”,但从电商起家的阿里,背后连接的是千万家中小企业,与产业天然有着更深的联系。这一点,靠社交和游戏起家的腾讯不具备,京东是电商自营,与淘宝的开放平台也不一样。陈向明认为,阿里的大数据和开放生态系统,会成为传统产业拥抱互联网的“生态蓄水池”。
“选择开放后的阿里,是个巨大的宝藏。”他强调,所以,未来十年里,银杏谷和阿里生态的联系只会越来越紧密。
这种紧密围绕着阿里云生态的深入布局,也让银杏谷具备了跻身一线投资机构的格局和实力。在产业互联网的早期投资,银杏谷资本经常会与IDG、红杉等国际资本有交集和碰撞。“因为我们依托阿里生态圈,可以在这个项目落地前就已经深入参与战略探讨,深度孵化……”
与用友软件的合作是另一个成功案例。这原本是一家传统软件公司,去年与银杏谷合作设立2亿元的基金,专业投资孵化云服务企业,背后的连接又是阿里云。陈向明说,阿里云和用友的生态碰撞,从投资人的角度看到了很多五彩缤纷的火花。
最近,陈向明还在忙着一件事:要拉着阿里云产业的 王坚博士,和绍兴*酒小镇的运营方精功集团进行“思维碰撞”,“希望能为传统的*酒产业共振出一个新的未来生态”。
如何赋能创业者?数梦工场是银杏谷赋能生态圈里的投资作品。首先,这是一家由华为、华三高管离职后创办的*务云服务大数据企业,同样是在企业创立之初就深度参与探讨商业模式和战略大计,助力其攻破*府和金融“头部客户”,从0到1,短短一年多时间,数梦工场成长为一家估值10亿美金的“独角兽”。
怎么才能做到“用投资连接未来”?还有,面对不可预测的未来,怎么去寻找那些不确定中的可确定性?陈向明说:一个真正成功的天使投资人,除了在思维上具备“穿透力”、发现未来的能力,更需要扮演一个“引领者”、“践行者”的角色,去促成未来的真正发生。
投资与投资之间的差距拉开,本质性上还是在于思维的差距。陈向明说,所以他热衷于和产业高手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也热衷于读书,几乎每本书都会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当然,也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和投资经理的业务交流中,保持着对市场一线的敏锐嗅觉。
他将自己维持在高强度学习的状态,不愿意给自己留下任何可能与未来“断线”的遗憾。
当然,思维上的“穿透力”更需要转化为实践的执行力。结合现实的云产业生态圈资源布局,真正为创业者“赋能”。这是今天陈向明理解的,银杏谷未来引以为傲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如何在“高手如云”的天使投资圈独树标签?如何在与阿里、腾讯等资本大鳄的“资本垄断”里活出精彩、培育出“连接未来”的独角兽来?如何在那么多的不确信里,寻找到可以确定的那个“who”,做到“用投资连接未来”?他说,用投资的方式,助推、促成,让大数据的溢出效应传递到各行各业。
当互联网产业和传统产业,不再是像以前那样箭弩拔张、互相取缔、互相敌对状,当双方达成共识、形成共振,共生共长,怎能不说未来的世界,会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新世界?而这又将会是一个怎样令人期待和兴奋的双赢时代?
内容来源于:杭州投融联盟
银杏谷资本
聚焦新经济的早期投资
BP传递:bp
yxgzb.白癜风医院石家庄哪家好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zpjs/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