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心正大,而天地之情真可见矣
丁酉年戊申月庚寅日(即公元年8月31日)。话说十三朝古都长安,城南有一处最是风流雅致之地名为紫风阁,紫风阁内又有一处最是诗书蕴藉之地名为秀秀书院。
(银杏,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银杏为落叶大乔木,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粗糙;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幼年及壮年树冠圆锥形,老则广卵形;枝近轮生,斜上伸展(雌株的大枝常较雄株开展)。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无毛。在长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它的叶脉形式为“二歧状分叉叶脉”。在长枝上常2裂,基部宽楔形。球花雌雄异株,单性,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的腋内,呈簇生状。4月开花,10月成熟,种子具长梗,下垂,常为椭圆形、长倒卵形、卵圆形或近圆球形。种皮肉质,被白粉,外种皮肉质,熟时*色或橙*色。
银杏树的果实俗称白果,因此银杏又名白果树。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称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具有观赏、经济、药用等价值。)
先生今日到得早,笑吟吟擎了两支木槿来:“我们来了!…….”其实所谓的“我们”,就是他和花。超然物外,极有“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的气概。
(木槿,落叶灌木,高3-4米,小枝密被*色星状绒毛。叶菱形至三角状卵形,长3-10厘米,宽2-4厘米,具深浅不同的3裂或不裂,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齿缺,下面沿叶脉微被毛或近无毛。木槿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间,花萼钟形,长14-20毫米,密被星状短绒毛,裂片5,三角形;花朵色彩有纯白、淡粉红、淡紫、紫红等,花形呈钟状,有单瓣、复瓣、重瓣几种。外面疏被纤毛和星状长柔毛。蒴果卵圆形,直径约12毫米,密被*色星状绒毛;种子肾形,背部被*白色长柔毛。花期7-10月。
木槿是一种在庭园很常见的灌木花种,中国中部各省原产,各地均有栽培。在园林中可做花篱式绿篱,孤植和丛植均可。木槿种子入药,称“朝天子”。木槿是韩国和马来西亚的国花。)
秀秀老师到得晚,却大是“后来者居上”,两株大银杏,翠叶婆娑,果实累累,也亏她找了来,在后花园那安置好了,即仿佛是天生的陈设,呼应四围,蔚然生秀,迥非人为穿凿之力可比。此情此景,任谁见了,还有个不心动的?跳跳姑娘 个禁不得,置桌抱琴地一番张罗,就欣欣然挑弦抚琴起来,果有“沉醉不知何处”之乐乎?
因这两枝银杏,还有被摄了*魄一起跟秀秀老师回书院来的。一进门便惊诧莫名,极赞书院之美大出想象之外。“没想到这样的繁华之地还有这么一处红尘静土,啧…..啧…..我怎么今儿才知道?”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据他说是附近某大学教师,典型的理工男,但是“诸如琴棋书画此类,每一个中国人骨子里都有的东西”他也有,所以对书院才有这样“一见钟情”的认同感吧?
好些时日未来的举人师兄今日也到了。他带的有山西当地的苹果、梨等等水果之属,还有一样特产“闻喜煮饼”,他拿了到处给大家分食,果然甜香适口,亦足见他对书院师友的殷殷情意。
举人师兄是个好玩的,先生他们在二楼平台游泳池那里新辟了一处弹琴的所在,他早去溜了一圈上来了,极赞其蓝天白云,花树飘风之致。也去走一遭看看,果然红绿相间,悦人眼目。紫薇粉光潋滟,红枫姿态洒脱,牵牛淡雅天成,复有夜来香含羞婉转,好一处弹琴的所在!更兼红妆对坐,天高地阔,宁不叫人心旷神怡,目为之夺乎?
本篇辩经会题为《诗经豳风破斧》,是一篇管蔡等四国之民对周公赞颂的歌。《毛诗序》:“《破斧》,美周公也。周大夫以恶四国焉。”《郑笺》:“恶四国者,恶其流言毁周公也。”周武王灭纣,据有天下,封纣子武庚于殷,再封自己的弟弟姬鲜、姬度、姬处于管、蔡、霍以监视武庚。武王死,成王年幼,由周公辅*,武庚、管、蔡、徐、奄等国叛周。周公率兵东征,历时三年,平定叛乱。管、蔡、殷、奄等四国之民因作此歌以赞美周公。
宋代朱熹《诗集传》评曰:“赋也。从*之士,以前篇周公劳己之勤,故言此以答其意,曰:东征之役,既破我斧,而缺我斨,其劳甚矣。然周公之为此举,善将使四方莫敢不一于正而后已。其哀我人也,岂不大哉!然则,虽有破斧缺斨之劳,而义有所不得辞矣。夫管蔡流言以谤周公,而公以六*之众,往而征之,使其心一有出于自私,而抚之虽勤,劳之虽至,而从役之士,岂能不怨也哉!今观此诗,固足以见周公之心,大公至正,天不信有其无有一毫自爱之私。抑又以见当是之时,虽被坚执锐之人,亦皆能以周公之心为心,而不自为一身一家之计。盖亦莫非圣人之徒也。学者于此熟玩而有得焉,则其心正大,而天地之情真可见矣。”
(牵牛,属旋花科牵牛属,一年生缠绕草本。这一种植物的花酷似喇叭状,因此有些地方叫它做喇叭花。种植牵牛花一般在春天播种,夏秋开花,其品种很多,花的颜色有蓝、绯红、桃红、紫等,亦有混色的,花瓣边缘的变化较多,是常见的观赏植物。果实卵球形,可以入药。牵牛花叶子三裂,基部心形。花呈白色、紫红色或紫蓝色,漏斗状,全株有粗毛。花期以夏季最盛。种子具有药用价值。)
原文: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⑶。周公东征,四国是皇⑷。哀我人斯⑸,亦孔之将⑹。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⑺。周公东征,四国是吪⑻。哀我人斯,亦孔之嘉⑼。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⑽。周公东征,四国是遒⑾。哀我人斯,亦孔之休⑿。
(红枫性喜阳光,适合温暖湿润气候,怕烈日曝晒,较耐寒,稍耐旱,不耐涝,适生于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早春发芽时,嫩叶艳红,密生白色软毛,叶片舒展后渐脱落,叶色亦由艳丽转淡紫色甚至泛暗绿色。红枫为名贵的观叶树木,故常作盆栽欣赏。
枫是夏绿乔木或灌木。叶对生。如梣叶枫的叶是羽状的。枫树中有雌雄同株,也有雌雄异株的种。有的种为虫媒,有的则是风媒。花有五瓣,雄蕊部分退化。子房上位。)
注释:
⑴豳(bīn):古都邑名,在今陕西省彬县、旬邑县西南一带。
⑵斧:斧头。圆孔曰斧。
⑶斨(qiāng):斧的一种。方孔曰斨。
⑷四国:指殷、管、蔡、霍,即周公东征平定的四国。或以为殷、东、徐、奄四国。一说“四方之国。皇:同“惶”,恐惧。毛传释为“匡”,《尔雅·释言》:“匡,正也。”
⑸哀:可怜。一说哀伤,一说借为爱。我人:我们这些人。斯:语气词,相当于“啊”。
⑹孔:很、甚、极,程度副词。将:大。
⑺錡(qí):凿子,一种兵器。一说是古代的一种锯。
⑻吪(é):感化,教化。一说震惊貌。
⑼嘉:善,美,好。
⑽銶(qiú):即”锹“。一说是独头斧。
⑾遒(qiú):团结、安和之意。《毛传》:“固也。”《郑笺》:“敛也。”一说是臣服。
⑿休:美好,与”嘉“”将“意同。
译文:
激烈征伐中椭形斧砍坏了,我们的方形斧也砍得缺残。英武的周公率领我们东征,匡正四方之国平息了叛乱。可怜我们这些战后余生人,也是非常命大亏苍天有眼!
激烈征伐中椭形斧砍坏了,我们的齐刃凿也砍得缺残。英武的周公率领我们东征,教化得四方之国秩序井然。可怜我们这些九死一生人,得苍天佑护结局多么良善!
激烈征伐中椭形斧砍坏了,我们的独头斧也砍得缺残。英武的周公率领我们东征,四方之国边疆巩固又安全。可怜我们这些劫后余生人,也真是吉庆有余福禄无边!
赏析:
此诗共三章,采用复沓形式,各章仅异数字。孔颖达疏曰:“三章上二句恶四国,下四句美周公。”
章前两句以“既破”、“又缺”起始,斧、斨均为生产工具,人们赖以创造财富、维持生计。然这些工具均因为四国之君长年累月服劳役而致破致缺,家计亦因此而处于困苦之中,故尔怨恨深深。这里是以斧斨等工具的破缺来反映劳役之长之苦;以人们赖以生产劳动的必要条件的毁废,来反映生活之困。这是以点代面,以个别代全部,言事而寄慨的手法。
关于这两句,郑笺另有说法:“既破毁我周公,又损伤我成王,以此二者为大罪。”以斧斨之破缺比作对周公、成王的流言毁谤,这似乎过分拘泥于史事而说得太玄远了。而将周公比斧,成王比斨,恐亦有失礼度。
人们生活在这么艰难困苦之中,终于有了转机,有了希望:周公率兵东征了。当时周京为镐,在今陕西境内,管蔡等四国在今河南一带,故云“东征”。
三、四两句是因果关系:由于周公东征,所以四国叛乱者惊惧恐慌。毛传释“皇”为匡,即四国乱*得到纠正,走上正道。亦通。*局有转机,全是周公的功劳,故这两句从国的角度美周公,亦是叙事中含抒情,是间接的赞颂。
第五句“哀我人斯”,是省略了主语周公。周公对人民如此哀怜体恤,故逼出第六句:这是很崇高很伟大呀!这是人民以自身的感受,从内心发出的歌赞声,是直接的赞颂。
第二、第三两章,结构与 章完全相同,仅换几个字。“錡”不论解作凿或锯,“銶”不论解作凿还是独头斧,均为劳动生产的工具,其在诗中的作用亦与 章的“斨”同。这头两句同样在“恶四国”。下四句亦是“美周公”,仅换几个字。“吪”,化也,即受教育,移风易俗。“遒”,毛传解作固(坚固),郑笺解作敛(聚合)。孔颖达疏协调两说云:“遒训为聚亦坚固之义。”即“使四国之民心坚固也”、“四国之民于是敛聚不流散也”。流散之民回归,家人团聚,万民团结,国家自然强固。
综观全篇,这第四句的 一字“皇”、“吪”、“遒”似非信手安排,而是有逐层递进,逐层深入的关系在。“皇”,如解为惊恐,则只是乱*的动摇,还未真正改变;如释为匡正,那也只是治的开始,对人民来说这只是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吪”,受教育、受感化,这是深入到内部的变化。 的“遒”,团聚、强固,则已结出丰硕的果实了。
末二句“嘉”、“休”基本同义,亦如 章,是对周公的德行发自内心的直接赞颂。
不过对此诗也有不同的理解,例如闻一多、程俊英就认为这是东征士卒庆幸得以生还之作。这样,对诗中一些词的解释也就与上面不同。如 、二两句的斧、斨、錡、銶均指为武器。第五、六两句的“哀我人斯”的“人”则是指战士。因有的战士已战死沙场,活着的也都离乡背井与家人久不见面,这些都让人哀伤。这样的解释,与传统的“美周公”观点是大相径庭的,但也言之成理,可备一说。
欲知明日《*帝内经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秀秀书院辩经会之--《*帝内经五脏生成篇第十》
品一盏香茗润甘露莲心
西周早期社会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
《*帝内经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zpjs/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