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东银杏村
早就听说腾冲的江东银杏村,
据称是国内最美的银杏村之一,
秋季的景色尤为壮观。
11月中旬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
我们仨慕名前往。
一下车,村民老大妈就手持自编的“银杏叶花环”向我们走来。乐姥兴奋地马上买了两个,我俩一人一个。入乡随俗,头戴花环,马上气氛就来了。
村民们说,从入口到村子约两公里。
征得乐姥的同意,我们决定步行。
如此自然美景,怎可辜负,必须细细体验。
江东银杏村有古银杏树多棵,其中树龄在年以上的有50多棵,年以上的有70多棵......这里生活着多户人家。
通往村里的大路,宽阔平坦;
村民们生活富裕,悠然自得。
独具特色的路灯,让我满心期待。
典型的“腾冲蓝“,仿佛铺开宏大画卷,
天、地、人,与自然
共同描绘的《秋意图》,
即将徐徐呈现在眼前。
两公里的路,
却被我们走了至少一个小时——
走走、停停;看看、拍拍。
村民们在通往村子的路上摆摊,
丰收的喜悦,感染着每一位路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新鲜丰富美味的农产品,
透着大自然的清香芬芳。
这银杏叶,
应该是村民们特意洒上的吧。
银杏叶,如同“精灵”,
与天地万物对话、相依。
银杏果,也几乎是每家必卖之物。
也有炒熟的银杏果,村民边卖边吃。
银杏树,自然生长,无需打理;
银杏果,自然结果,年年收获。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或许祖先们在种下银杏树时只是为了美观,
或许早已预料到会为子孙后代们带去福利。
村在林中,林在村中。
几乎每家都有几棵银杏树。
支起几套桌椅,落叶满地。
勤劳的人们
做几道拿手的地方菜,
沏上一壶当地特色茶,
典型的“农家乐饭庄”模式——
银杏树下,多了一份诗情画意。
真希望银杏村能保持单纯、宁静与古朴,
少一些商业化、少一些喧闹和浮躁。
夕阳透过树梢照进小院,
莫名地,被这画面感动。
悬挂在空中的油纸伞,
为村子增添了色彩和生机。
*与绿的对比,光与影的交融。
喜欢临近夕阳,
柔和的阳光照在油纸伞上的感觉——
这里的藤编,小巧精致,质地考究——
拍下房顶上“长”出的两棵银杏树,
一定有当时打动我的内涵——
路过这整洁的农家,进去参观——
正在晒着的红红的辣椒,很诱人。
叫啥名字,告诉过我,但忘记了。
我们想买点带回来,问了三次——
人家不卖,只留着自己吃。
这使我想起余秋雨老师在欧洲旅行时,经过一个小镇,那里的人们不为做生意而做生意,明明有许多别人眼中可以卖了赚钱的东西,却执着地不卖,仍要自己留着。
那种
平和惬意的心情与近似优雅的自尊,
让人心生敬意。
我拍下了乐姥的美丽背影——
逆光中,
地上的这枚银杏叶吸引了我的视线——
这个场景,有无限遐想的空间。
抬头远望,
一束温暖的阳光扑面而来。
几百年前、甚至上千年前,
也是这样颇具穿透力地普照吗?
银杏村里,
适合慢慢地走,静静地赏。
银杏村里的每一片叶子,
值得细细品味,值得尊敬。
避开喧嚣嘈杂的游客人群,
我拍下夕阳中自己的身影——
夕阳为民宅的外墙镀上柔和的金色——
仰望蓝天,定格一片柠檬*——
低垂绽放的银杏叶,
犹如对村民的福泽庇佑——
看过青岛八大关里的银杏树,
看过桂林小平乐村的银杏树,
也看过其它大大小小的银杏树......
此次来腾冲江东银杏村,
尤能感受到暖意和幸福。
因为,我和乐姥牵手同行。
避开来自天南地北的热闹拍照群,
乐爸用两秒为我们拍下这张合影。
(其实,我已经没有了戴花环的热情,但因乐姥喜欢,那我就陪着吧。于是,又跟着乐呵了一把。以前乐姥比我高出至少5公分,现在我穿靴子,乐姥穿平底鞋,我俩的身高已不相上下。)
来到朝思暮想的江东银杏村,我是兴冲冲地带着单反的。进村后,才发现自己办了件很“二”的事。我提前充满电,急匆匆地出门,竟然忘记把已经充好的电池放进相机里!
以上照片,都是用华为手机拍的。
不久还会再来的——
我安慰自己。
可是,
今年之内,没能再去成。
看到朋友圈里许多银杏叶的照片,
翻出手机里的这些,也觉得“珍贵”——
这是年初秋,
我们和腾冲江东银杏村的缘分。
——END——
**您有看“银杏叶”的经历吗?
欢迎在文后分享。
欢迎长按下图识别北京白癜风皮肤科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看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zpjs/5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