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和平小天使河南行博物馆里探寻
“一样的大地,一样的天空,你我未来命运相与共;一样的皮肤,一样的脸孔,心中拥有同是一个梦……”日前,在两岸小朋友清脆的歌声里,年“海峡两岸和平小天使”郑州站的互访交流活动在河南自然博物馆内正式开营。
南都、N视频记者在活动现场了解到,本次活动由全国台联、全国少工委、河南省台联共同主办,河南自然博物馆承办,以“我从河南来共探中国龙”为主题,邀请来自两岸的30名小朋友共同参与。
在两天一夜的活动中,两岸小朋友不仅相互了解建立了友谊,还通过博物馆恐龙探秘寻宝、“豫”字拓印、矿物颜料扇子画、修复亿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等一系列活动,共同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了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小台胞张淳熙的妈妈孟丽,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特别提到,“我们作为家长也希望孩子能通过这种活动,体会到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底蕴,让他们从小就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同。”
两岸小朋友结对探寻根亲文化
走进河南自然博物馆,很难不被展厅内巨大的汝阳*河巨龙标本吸引。
“汝阳*河巨龙是亚洲体腔最大的恐龙,也是迄今亚洲第二大恐龙……”展厅内,身着白色营服的两岸“和平小天使”们,正聚精会神地听工作人员讲解动植物化石标本,并不时提出问题。
“两岸和平小天使”在恐龙模型前合影。
据了解,本次“两岸和平小天使”互访交流活动以“我从河南来共探中国龙”为主题,特别将活动举办地选在河南自然博物馆内,让15位小台胞与河南本地的15名小学生以结对的形式在博物馆的恐龙化石下搭帐篷、寻宝,一起了解姓氏文化、根亲文化、河洛文化,协作完成地质、古生物课题。
据河南自然博物馆馆长徐莉介绍,“将本次活动放在我们博物馆,也是因为馆内收藏展示有西峡巨型长形蛋、迷你豫龙、义马银杏等古生物化石,以及典型、精美的矿物、矿石和动植物标等,希望两岸小朋友在活动中拓宽科学视野,点燃热爱科学的信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接力传递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
提到博物馆与台湾的缘分,徐莉向南都记者回忆起了年的一桩往事。当时,博物馆方面通过代理机构与位于台北的一家博物馆建立了联系。最终,通过多方努力,来自河南自然博物馆的汝阳*河巨龙模型和洛阳中原龙模型得以在台湾亮相。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台北的博物馆设立了固定展位对两个来自大陆的恐龙模型进行长期展出,通过展场的交流,让台湾同胞对巨型古生物的进化和演变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本次活动也让两岸关于“恐龙”的交流得以延续。由两岸小朋友共同组成的“恐龙小队”的成员孟泽铭,在参与活动时向南都记者分享了他的感受。据他介绍,在活动的第一晚,他和台胞小伙伴们一起搭建了夜宿博物馆的帐篷,“一开始想到要住在博物馆有点害怕,后面想到能和新认识的朋友和老师们一起搭帐篷也觉挺开心。”
孟泽铭说,通过这次活动,他结交了很多朋友,也听了许多和恐龙有关的故事。他会把在博物馆学到的知识与学校的同学们分享,让更多人爱上恐龙。
“两岸和平小天使”交流往事
在本次活动的开营仪式上,小台胞布赫手握毛笔写下“同是一个梦”几个大字,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小台胞布赫用毛笔写下“同是一个梦”。
据了解,“同是一个梦”是“两岸和平小天使”互访交流活动主题曲的名字,也是活动主办方对两岸儿童交流的期许。
年7月,台湾中华企划人协会委托翁林澄等3人到大陆来寻找合作和交流的可能,希望与大陆方面共同努力,为两岸下一代做些实事。他们草拟了一份倡议书,通过宋庆龄基金会和中国儿童活动中心,联系到全国台联。同年10月,两岸有关方面在北海公园仿膳饭庄正式签署了备忘录,自此,“两岸和平小天使”互访交流活动拉开了序幕。
年8月,来自台湾的小朋友和领队老师近人率先来到北京。大陆方面进行了精心的筹备和接待工作,尽管活动安排得很满,台湾小朋友们却不嫌累,表现得很兴奋,他们对大陆到底是什么样子都充满了好奇。在京期间,台湾小朋友参观了故宫,登上了万里长城,一起表演文艺节目,互送书法作品,在短时间内建立了友谊。
自年以来,在两岸各界共同努力下,“海峡两岸和平小天使”交流活动已举办35场交流活动,其中台湾16场、大陆19场,参与的小天使近人,涉及两岸家庭多个,影响两岸数万人。疫情前,两岸小朋友结成对子后,还会住进对方家里,同吃、同住、同学、同玩,不仅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岸的普通家庭也因为孩子们的交往,而系起了同心结。
“让我妈妈加你妈妈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zpjs/12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