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藏十几年的江西最美银杏村,被他
来自:借宿(ID:jiesu)
本文已获得授权
在距离瓷都景德镇五百多公里处,有个号称「江西最美银杏村」的古村——高岭。每年一到暮秋初冬,高岭便迎来了高光时刻。
图:弥-须从镇上驱车前往,一路青翠,竹子蔽山成林,偶露一排土色屋角。
在万千竹林的掩映中,村里60多颗百年银杏繁茂得就像一团团金*的焰火,浸染整个村庄,把山头都照得熠熠生辉。
往低处看,当秋风约会银杏,飘洒的落叶在地上盖成一条金色的毯子,许多游客便慕名前来,据说树龄在年至年的高达25棵,就连央视新闻也来一睹风采。
不过谁也不知道美丽的外衣下,藏着一道隐隐的疤。
高岭在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的西元村,这里交通闭塞,灾难频发,年那场持续了两个月的冰灾,迫使原住民陆续搬离,高岭便成了空村。
直到王求安的到来,在乡民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半年改造,高岭再次有了烟火气。
01高岭
长在杂草里的村子
包含了乐银杏、梯田、土房、竹林的高岭景色在每一个天气晴好的深秋时节,高岭的阳光打在古银杏树上,叶子都泛着迷人的金*。可惜再怎么动人的景色,也无人欣赏。
「雪藏」十几年后,一位驴友机缘巧合记录下了光彩闪耀的高岭秋景,游人们才开始纷至沓来。
王求安 次去高岭也是深秋,当时的游人应该不会想到,身边这个中年男人将以「建筑设计」盘活这个空心村落。
「那是一个长在杂草里的村子,除了银杏跨越百年而不败,梯田、房子早已被淹没于一片荒芜中。」面对落败的村貌,王求安不免心生怜惜。
值得庆幸的是,因为鲜有人为活动和改造,高岭的房子从建筑形式上反而得到了不错的保留,夯土、乌瓦、木门......古朴风韵犹存。
王求安不是来玩,而是来「踩盘」的。把他引进高岭的是当时的县委书记李伟平。站在银杏树下,他问王求安:「怎么样,行不行?」
「百年银杏不可复制、隐匿之境不可多得、烟火古村极具风韵......」走了一圈,王求安心里也有答案了。
改造前后对比
仓储房没有经过混凝土等现代工艺的「过度改良」,反而保留了相对完整的古韵
高岭的民居和王求安湖南平江的客家夯土房十分相像,接触这些房子那一刻他仿佛回到了人生前十年。
10岁前,王求安从未离开过乡村,他从四季农作学习自然教育,从熟人社会感受乡土人情。他怀念山林和田野,怀念山风和稻谷,对他而言那是 价值的岁月。
站在夯土房里,回想起十几年前这里飘散的炊烟和饭香,王求安不免感到惋惜。
于是,他定下了「修旧如旧」的改造策略,一方面保持根植于当地人记忆深处的故土肌理与气质;一方面满足游客对于原生态乡村的向往。
02留存夯土记忆还原故乡原风景
修旧如旧的高岭方案成型后,还没等实行质疑声就直狠狠地传入了王求安的耳朵,有人觉得土房子不好看,有人推测或许玻璃房等新式建筑给村子带来更多价值。
在他看来,平顶的也好,玻璃的也罢,全国从南到北从来不缺流传于质疑声中的那种房子,坡屋、土墙、院落、木架,才是高岭的样子。
增加了地灯以增加夜间光源
为什么村民不喜欢老房子?在一次和泥瓦匠的对话中王求安找到了答案。
有一位大爷曾经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工匠,木工夯土都在行。大夏天的中午,他让王求安跟他到夯土做的老房子里坐着聊天,说那里凉快。王求安问,「既然老房子更舒服为什么新房子要做成砖混房子?」老人很无奈,「因为大家都这么建」。
「村民的模仿能力很强,乡村要有正确的模板才能实现正循环。」于是王求安把所有的夯土外形全部保留了下来。
质疑声过后是实实在在的难题。因为空心了十几年,高岭所有道路系统都已残毁,狭窄且难行。
这种情况下,王求安和团队并没有大规模的修筑公路,而是采用传统的驴驮骡载代替大型的机械工具,从而避免给村落留下不必要的豁口。
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他说:「高岭的美,正是因为它是在自然的环境下生长出来的,怎么舍得机器的碾压。」
避过了大型器械,梯田、土坡「得以幸存」,站上新铺成的石板路,看阳光洒落山谷,草木温润,民居和小径勾勒出一片水墨......回乡参与建设的村民明白了王求安的用意,这是故乡的原风景。
除了几栋客房,王求安还打造了一座农创工坊,竹子等当地材料在这将以一不一样的形态呈现。
工坊依傍梯田而造,以高岭的名片——银杏为主要的设计元素结合镂空的玻璃顶,在阳光下、月光里,透射出银杏叶形状的光影,诗意的斑驳回应着自然的形态,与传统对话。
为什么运用当地材料,除了有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适用和实用层面的考量。王求安从人文关怀角度给出了理由。
面对乡村现状,王求安说过这样一句话:「老房子变成一种贫穷落后的象征,被赋予一种自卑的情绪。」
他希望乡村的人能从中得到鼓舞,意识到自己周围的世界和环境也很好,不必羡慕城市。
高岭宿集改造前后
这样的别有用心在其他项目也得到了贯彻。
在湖南邵阳清水村的设计中,王求安团队从村庄中取出旧青砖和土胚砖作为材料使用,他们希望借助这样的形式向村民展示材料的美丽,让住在老房子里的人能够重拾信心。
03良好的当下生活体验外人认识高岭的又一扇窗
在高岭宿集没有出现之前,打卡游客只得来匆匆去匆匆,根本没个歇脚的地方,高岭也留不住人。
得益于王求安团队,游人告别来了走马观花,有了更多时间深入体验。
通过夯土,王求安把村民的高岭美景、夯土记忆与游客共享。
迈进屋内,王求安用设计语言告诉村民,夯土房一样可以极具舒适与美感。
从建筑外形看,高岭民房极富乡土风韵,但老宅狭窄的3米开间,给人以相当逼仄的居住体验感,就算王求安不说那些从城市里回来参与建设的村民也明白:这样的条件显然不适合居住,更别说拿来服务游客。
且因为传统的穿堂设计,使得每个房间在自由穿行中少了私密性,难以满足当代人注重独立空间的生活习惯。
对此,在改造民居时,充分的舒适度、联结室内外的自然关系、制造安心的私密感以及满足不同家庭的入住需要成为探讨的关键。
于是,王求安在保留民居夯土记忆的同时,摒弃了原来的内墙,排除了原有的虫卵、松动等隐患;并且每一栋民宿都设置了至少两间卧室,以满足现代人结伴出游的喜好。
室内尽管有现代家居,但依然一派和谐。
「室内配置了中央空调,还铺设了地暖,这在湿冷的南方冬天尤为必要。」王求安说,要充分降低因城乡属性转化所带来的居住体验的改变,这个理念后来也继续指导着村民对于高岭宿集的运营。
左右滑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dlfb/9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