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声中遇见记我在成华银杏合唱团的心路历
从与音乐的接触中,我找到了心灵难以接近的 主宰。
——泰戈尔
诗人、艺术家、音乐家,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地默默工作着,在体验和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提醒着人们多方面的感知、欲望和绝望,同样也提醒着人们集中的力量比分散的力量更强大。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
我最近都是八九点钟睡觉,4点多起床。
昨晚例外。我亲子班的家长因孩子太小不能去看,但关心着我们合唱团的演出。晚上我发视频和照片给她们。当她们在想象中八卦我们的合唱团尤其是指挥时,我负责填补缺失的空间。一不小心就瞎掰到10点多。
平时10点前一定睡觉的女儿昨晚因为我给她一本《雨季不再来》而看上了瘾,我让她多看了会儿。
之后我给她聊在三毛文字中度过的我的中学时代,聊三毛的人生,以及有三毛的我的人生。
再之后跟老代讨论一个孩子。
……
昨天的演出,
看我们豪气的主持,
以及美丽的手指尖流淌出
美妙音乐的钢伴。
夜晚的生活如此丰富,想必会晚睡晚起。
习惯很强大,4点一过我就醒了,死活睡不着了。
自己看自己醒后的心情,竟然有微波荡漾。稍一回顾便想起,原来是昨天下午合唱团的演出激荡着我本不太年轻的心。
就象旅行一样,到达目的地是我们的目标。但当真正回到家中再去回顾时,发现旅行最美好的莫过于两件事:回家那一刻的温暖感以及行走过程中的各种相遇。反正我很难把目的地和旅行的作用联系在一起。
冬至表演的照片,
再秀一下
这半年在合唱团的经历也很丰富:动过退团的念,原因是能力有限,预估会拖本声部后腿甚至拖得把人家裤子都拽下来。但因为不舍,所以又专门找声乐老师辅导(自己真是够拼的,主要是我对自己要求是,不能再靠做口型混,估计也混不了了,指挥太狠了);学了7首歌;上台演出两次;秋收节还另外学了两首歌并且配合表演。
虽然 的登台一定是合唱团的高潮,但是,身在其中的收获与成长一定是在天长日久的练习中,在一次又一次地磨合中发生的。
元旦过后的两天上午都加练,为的是昨天的演出。前天在唱《贝加尔湖畔》时,老师讲到中低声部唱出的温柔的小女生的感觉,是我特别喜欢的。当时我就在想,于我而言,这不是在唱歌,而是在演戏,一个高大威猛的男人在扮演一个柔情似水的女生——这是我几个月来一直在合唱团中声部去寻找的感觉:约束自己,活出自律的样子!
昨天上半场
衣袂飘飘
前年我就曾撰文写过唱歌是一种倾听能力、合作能力,合唱的过程既要听到本声部的声音,与他们融在一起,又要听到其他声部的声音,并且,不被他们带走。
在 两次的排练过程中,在寒冷冬日的清晨,我和一群妈妈们,在年轻帅气专业的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老师的带领下,去细细体会这种感觉。这一次,相比以往,我在感觉上有了稍深一点的感受:倾听自己声部的声音,还要把自己的声音揉进去,要将同声部所有人的声音揉在一起——这是深深地合作、在一起。
同时,也要听到其他声部的声音:在自己的声部享受唱歌,与此同时,也要欣赏着另外的声部。
《青春期的本性》一书中提到:当我们浸入到艺术过程中,我们就与自己的内心有了对话。我们对于工作过程的关心大于对工作产生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dlfb/8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