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提取物和前列地尔对突发性聋患者的疗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指在72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近年,突聋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缺乏大样本流行病学数据支持。突聋的病因病理机制复杂,目前学说众多,故治疗药物也比较多,争议较大。常用的有糖皮质激素、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巴曲酶等。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年制定了《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提供了用药参考。医院的药物差异,笔者结合临床实践,比较银杏叶提取物和前列地尔在突聋治疗中的作用,以及疗效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被试选取年7月1日~年7月30日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住院的例(耳)突聋患者,纳入研究的病例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从年7月1日至年7月30日共收集例突聋住院患者,符合研究标准例(耳)。其中男例(51.0%),女例(49.0%)。左侧发病例(47.7%),右侧发病例(46.5%),双侧14例(5.8%);双侧发病中男9例,女5例。年龄10~78岁,平均年龄47.95±15.60岁。病程0.2~65天,平均病程:7.87±11.84天。例突聋患者分为银杏叶组91例(96耳)和前列地尔组例(耳)。1.2诊断及临床检查诊断标准采用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指南》。所有患者常规行纯音测听、 言语识别率、声导抗、耳蜗电图(就诊时和治疗结束后1天);有眩晕症状者,完善前庭功能检查;必要时行颞骨CT或MRI排除中耳、颅内和蜗后占位病变。1.3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1)年龄不限,性别不限;(2)病程在3个月内,在我院就诊前未经过任何与突聋有关的治疗;(3)既往无慢性中耳炎病史、耳部外伤史、噪声暴露史、耳*性药物接触史;(4)无聋病家族史;(5)所有患者均取得知情同意;(6)排除在治疗期间发现明确病因的病例。1.4突聋分型标准根据《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按听力损失累及的频率和程度把突聋分为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1.5听力损失程度分级听力损失的分级依据WHO()制定的标准,根据气导纯音测听、、、Hz4个频率的平均听阈,将听力障碍分为以下5级:正常听力:≤25dBHL:轻度耳聋:>25~40dBHL;中度聋:>40~60dBHL;重度聋:>60~80dBHL;极重度聋:>80dBHL。1.6治疗方法银杏叶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mg,加入0.9% 钠注射液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0天;耳后皮下注射 甲泼尼松龙40mg,隔日1次,共5次。前列地尔组: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0.9% 钠注射液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0天;耳后皮下注射 甲泼尼松龙40mg,隔日1次,共5次。1.7疗效判定标准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级。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1.8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的描述性统计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各组间疗效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秩和检验。检验水平为0.05,置信区间为双侧9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样本的均衡性检验
影响突聋预后的因素较多,如听力损失程度、突聋类型、年龄、性别、病程、侧别等;为了排除这些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故先进行样本的均衡性检验。银杏叶组和前列地尔组患者在性别、侧别、年龄、病程和治疗前听力损失程度、突聋类型上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及听力学特征均衡性均较好,组间构成比均相似(表1、表2)。
2.2疗效比较
因有少数双侧突聋患者双耳疗效不等,故在分析疗效时以耳为单位。只患耳中,痊愈37耳(14.4%),显效25耳(9.7%),有效47耳(18.3%),无效耳(57.6%),总有效率为42.4%。银杏叶组和前列地尔组具体疗效详见表3。虽然痊愈率和总有效率银杏叶组(16.7%和44.8%)均略高于前列地尔组(13.0%和41.0%),但经X2检验均P0.05。
2.3银杏叶提取物、前列地尔对不同类型的突聋患者的疗效比较
只患耳中,低频下降型39耳,高频下降型35耳,平坦型64耳,全聋型耳;治疗有效的分别为23耳(59.0%)、8耳(22.9%)、32耳(50.0%)和46耳(38.7%)。银杏叶提取物和前列地尔对不同类型的突聋患者的具体疗效见表4。
2.4银杏叶提取物和前列地尔对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的突聋患者的疗效比较
只患耳中,轻度听力下降19耳,中度听力下降53耳,重度听力下降65耳,极重度听力下降耳;有效分别为6耳(31.6%)、23耳(43.4%)、34耳(52.3%)和46耳(38.3%)。银杏叶提取物、前列地尔对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的突聋患者的具体疗效见表5。
2.5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本研究中有7例患者用前列地尔治疗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疼痛,给予减慢输液速度和热敷后均在3天内完全缓解;余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其中伴发有高血压的患者29例,伴糖尿病的18例,同时伴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16例,在治疗过程中全程监测患者血压及血糖情况,均控制平稳。
3讨论
目前突聋的病因病理机制尚无统一定论,主要有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感染、免疫损伤和内淋巴积水等学说。比较公认的是内耳微循环障碍学说。内耳微循环障碍在突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重要因素。内耳是听觉产生的基础器官,病变时可直接导致听力下降。首先,在解剖上内耳血管单一;内耳血供的 动脉——迷路动脉,是小脑前下动脉的终末支,缺乏侧支循环。其次,在生理上内耳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极差;Tsuji等研究表明,内耳持续缺血6分钟就可以造成耳蜗电位消失,引起暂时性听力损失;缺血超过30分钟就可造成 性损伤。不同的发病机制最终都可直接或间接的导致内耳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最终引起内耳缺血缺氧损伤;如病*感染学说,病*作用于血管壁组织从而引起血管痉挛或栓塞;免疫损伤学说中免疫复合物的沉着可引起微血管栓塞;内淋巴积水学说中当内淋巴积水时,耳蜗内机械压力增加作用于血管纹进一步加重血管纹的缺血缺氧。年德国突发性耳聋指南中将改善内耳血液流变学的治疗作为 治疗,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内耳微循环障碍学说在突聋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研究选择了银杏叶提取物和前列地尔注射液作为研究对象。银杏叶提取物含多种有效成分,主要有*酮甙、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这些成分主要作用是改善血液流变和抗氧化。有研究表明全身使用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扩张全身阻力血管,同时增加耳蜗血流。银杏叶提取物通过上述作用改善内耳的血供,保护内耳毛细胞,减少内耳细胞损伤,促进内耳神经、细胞损伤修复和功能恢复。前列地尔的主要成分是以脂微球为载体包裹的前列腺素E1;前列腺素E1广泛存在于机体内,其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凝聚。突聋患者应用前列地尔时,利用脂微球的屏障和靶向作用,减少其在肺部清除,同时增加内耳病变血管的血药浓度,从而改善内耳血供,起治疗作用。银杏叶提取物和前列地尔都可以改善内耳血流,在改善内耳血供与氧供的同时让其它治疗药物更好的到达内耳起治疗作用。因激素在年美国突聋指南和年我国突聋指南均作为 、基础治疗药物,故本研究在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同时加用了激素作为基础治疗。
不同类型的突聋可能存在不同的主要发病机制:低频下降型可能是膜迷路积水;高频下降型可能是内、外毛细胞损伤;平坦型主要考虑为耳蜗供应血管血供障碍及组织缺氧所致;全聋型可能是耳蜗总动脉或蜗轴螺旋动脉的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不同类型突聋发病机制可能有差异,但是银杏叶提取物和前列地尔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 值上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和平坦型的有效率均高于前列地尔治疗组(银杏叶组:66.7%,33.3%,57.1%;前列地尔组:54.2%,11.8%,46.5%),而全聋型的有效率是前列地尔较高(银杏叶组:35.7%;前列地尔组:40.3%)。对轻度和重度听力损失突聋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在 值上银杏叶提取物优于前列地尔(银杏叶组:37.5%,65.4%;前列地尔组:27.3%,43.6%),对中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突聋患者则相反(银杏叶组:42.1%,34.9%;前列地尔组:44.1%,40.3%);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这种结果可能与银杏叶提取物在保护细胞膜稳定性上优于前列地尔,在轻度和中度耳聋中大部分是低频下降和高频下降型,其中低频下降型主要认为是血管纹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所致的内淋巴积水,高频下降型主要认为是内外毛细胞损伤所致;这可能与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效果较优有关。全聋型突聋的致病机制主要是供血动脉的血管栓塞所致,和前列地尔在扩血管和血管再通作用上优于银杏叶提取物,这可能是前列地尔在全聋患者的疗效上优于银杏叶的原因。这提示改善血液流变学治疗,对各型突聋患者均有效;不同类型的突聋患者的疗效差异印证了其主要发病机制可能不同。
综上所述,内耳微循环障碍是突聋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在突聋的治疗过程中,改善微循环障碍有重要的作用。改善内耳血液流变学治疗,既能增加内耳的血供和氧供,同时为其它治疗药物到达内耳扫清了障碍。虽然银杏叶提取物和前列地尔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均能有效地改善内耳血液循环;起到保护内耳功能和促进听力恢复的作用。虽然这两种药物对突聋患者的有效率 值(银杏叶提取物:44.8%;前列地尔:41.0%)上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和既往的研究报道一致。虽然银杏叶提取物和前列地尔对突聋的治疗上无明显差异,但相对而言银杏叶提取物更安全,所以笔者推荐选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突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dlfb/6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