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肌梗塞后患者抗心肌缺血
中华临床杂志.,12(3):86-87
以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tolalischemicburden,TIB)结合临床缺血相关事件为指标,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肌梗塞后患者的抗心肌缺血作用。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收住我院冠心病监护病房的93例发病48小时内首次的AMI患者,均无合并严重心源性休克、严重高血压及影响预后的非心脏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梗部位:前壁45例、下壁37例、前壁+下壁ll例。1.2用药方法:人院后匀接受药物常规治疗。如无禁忌症时予静脉溶栓(尿激酶-万u)、口服阿司匹林(mg/d)等,并判断冠脉再通率。将患者随机分为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48例和单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5例。治疗组于入院24小时内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天津天士力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出品,批准号(95)卫药推字Z—01)10粒,3次/d。每2小时测血压,如收缩压>90mmHg.隔日剂量增至15粒,3次/d.而后根据血压,使复方丹参滴丸维持量达10~20粒,3次/d,出院后继续服用,随访达1年。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指标:患者分别于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6个月及1年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HPOBNewwaveHolter系系统(美国Hewlett—Packard公司产)检测,结果采用ST段实时,连续计算机回放分析,心肌缺血的标准为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mm(J点后80ms)、持继时间≥1分钟。以ST段压低的 幅度及连续压低持续时间的乘积的总各作为TIB(mm.s)。缺血相关事件:临床缺血相关事件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进行追踪,包括:①复发性心肌梗塞;②不稳定性心绞痛;③心性猝死。统计分析: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参数比较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
2结果2.1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比较:在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泵功能及用药情况等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梗塞的部位,治疗组:前壁23例、下壁17例、前壁+下壁5例;对照组:前壁22例、下壁20例、前壁+下壁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溶栓40例,冠脉再通30例,再通率为75%;对照组溶栓38例,再通28例.再通率为73.9%,两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2.2两组患者TIB的比较,见附表
2.3两组患者缺血相关事件的比较:临床观察随诊的1年中,对照组总缺血相关事件28例[63.6%],其中复发性心肌梗塞5例[11.3%],不稳定型心绞痛19例[43.6%],心原性猝死4例(9.1%),而治疗组总缺血相关事件为18例[37.5%],其中复发性心肌梗塞3例[6.3%],不稳定型心绞痛12例[25.0%],心原性猝死3例(6.3%),对照组的总缺血相关事件显著高于治疗组(P0.01)然而,在出院后头6个月内.治疗组与对照组缺血相关事件分别为9例和10例、差异无显著性,而后半年中则分别为9例与18例(P0.05),差异有显著性。3讨论我们采用动态心电图TIB发现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肌梗塞后患者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这种作用不是直接的.其可能机制为[1,2]:①增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的释放,改善心肌供血;②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③消除自由基防止脂质 化,改善内皮功能;④抗平滑肌增殖、防止冠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和稳定斑块;⑤具有β—受体阻滞剂的特点.降低心率,降低血压.防止猝死等发生。本结果还表明,心肌梗塞后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滴丸能明显降低其缺血相关事件.这种作用在出院后头6个月仍不明显,半年后,即能显示出其明显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dlfb/5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