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高原病的应对

导读

本文承接于江工坊法老5群的讲座《包虫病、高原缺氧的危害、失温》,略去了包虫病及失温内容,修正了高原缺氧危害中的一些错误,并剔除了所有口语化内容。

加强了逻辑性,将重点转移至对高原徒步、雪山攀登危害 的急性高原病上,略去了慢性高原病及其病因,但并非慢性高原病危害小,而是其在短期内不会对我们造成明显 之故。

希望通过介绍科学适应高海拔的方法,来让大家在高海拔徒步旅途中,走的更远,走的更高。

高原缺氧的危害

高原缺氧会给身体带来很多问题,因海拔的突然提高或在超高海拔生活超过半年者以及世代居住者,都会产生因为缺氧和低气压导致的疾病,我们统称高原病。

高原病分为急性和慢性。其中,急性高原病又分为轻型和重型,轻型就指的是我们常说的高原反应,而重型则指高原肺水肿、脑水肿、肺脑混合型水肿。急性高原病,无论是危害较小的高原反应,还是危害较大的肺、脑水肿,都是对户外运动者以及旅游者影响 的高原病,慢性高原病则与以上人群基本无关。

下图说明了高原缺氧危害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最为关心的急性高原病之间的关系。

上图之中,高原反应直接致死的病例比例很稀少,而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导致的死亡病例远高于高原反应。

慢性高原病往往是因为长期在高海拔生活及在超高海拔大运动量活动导致的慢性疾病,例如高原肺心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等。其中肺心病在讲座讲过,而且它对于徒步者的短期危害很小,这里就不提了。

1急性轻型高原病

高原反应,简称高反。我们先看一下什么是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又称为急性高原反应(acutehighaltituderesponse)是指短时间内人体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海拔更高地区(m以上地区)时,由于适应机制尚未建立,机体在短时间内因处于低压低氧环境而发生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国外常以狭义的急性高山病(acutealtitudesickness,AMS)表示,但目前认为应用“急性轻症高原病”(acutemildaltitudedisease.AMADormildAMS)一词更为确切,国内仍以“急性高原反应”为常用。国外常使用利尿剂、肾上腺皮质激素、镇静剂、醋氮 等药物防治高原病,但疗效不理想,且易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高原反应的常见的症状有: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m以上高原时,50%~75%的人出现高原反应,但经3~10天的习服后症状逐渐消失。本病的发生老年人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与男性的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与女性的体重指数无关,说明肥胖男性易感性大。

高反时每个人都会有的应激反应,只不过每个人发生高反的海拔高度不同。意思就是海拔三四千没有高反的人,进入五六千可能就会发生,海拔五六千没有高反的人,进入七八千可能就会发生。所以,进入高原发生高反是正常的,不要过于夸大而产生无谓的恐惧心理。

高反可以通过药物预防,也可以通过阶梯式习服而克服。下面我们就进入正题,看看如何应对高反。

简单而言,在高于等于海拔米的地方,你只要感觉到明显的缺氧、胸闷、恶心基本就是高原反应了。

那么在进入高海拔地区,我们该如何避免或者减弱高原反应呢?请看如下综合方案:

提前吃抗高反类药物进行预防

无论有没有高反,刚到达高原,下车后静坐3小时,大量喝水。

阶梯习服,如何进行阶梯习服,后面讲。

高海拔户外活动,感到明显缺氧、心率高到很不舒舒服的程度,应立即静息到心率恢复

稳定。

下面,我就综合方案一条条的解释一下:

1.1、提前吃抗高反类药物进行预防。

请先看两个实例:

例1:医院(张西洲,杨海*等)对某海拔米哨所换防人员进行的药物实验证明这几种药物的疗效顺序:

银杏叶片(EGb) 唑胺=复方红景天次之复方*参异叶青兰酪氨酸

所有受试者未发生高原肺水肿和高原昏迷。研究者在跟随官兵的途中,还证实了阶梯习服结合适应性体格锻炼是促进高原习服最有效的措施。

例2:年,在喜马拉雅山对44名登山队员进行的观察结果表明,银杏提取物EGb(extractofGinkgobiloba)可有效预防在m阶梯登山过程中高原病的发生。

每天mg,分2次服用者无急性高原反应脑症状的发生,急性高原反应呼吸症状的发生率也仅占13.6%,而未服用EGb者40.9%的人有脑症状,急性高原反应呼吸症状的发生率为81.8%。认为银杏叶片EGb在预防急性高原病、促进高原习服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此实验中,银杏叶片组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症状评分 ,效果 ,与其相符。

对于药物的选择就不做推荐了,大家自己考虑利弊以及副作用等进行选择。对于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而言,一般都应在出发去高海拔地区之前一周到三天就开始服用,一直服用到抵达目的地开始徒步三到四天为止。如果仍有反应,则应继续服用。

1.2、无论有没有高反,刚到达高原,下车后静坐3小时,大量喝水:这是适应高原的 步。

到达高原后前三个小时的休息静坐最重要,无论你有没有高反,这三小时做好了都会减轻缺氧和低气压对你的 。

试想一下,你从交通工具上一下来,你的状态就发生剧烈变化从静息态到高海拔运动状态,人静息状态生化需氧量很低,而高海拔的需氧量是很高的。

适应高海拔的身体自主调整,最关键的就是合成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合成需要大量水。而血红蛋白的高速合成,需要三到五天,前三小时合成速率 ,我们要给身体良好的环境去合成血红蛋白,进而造出足够的红细胞。因此,这三小时我们应静息同时补充大量水分让身体全力去做它最需要做的事。如果您把这三小时浪费在徒步、逛街上,那么您会在以后的行程里损失相当大的缺氧耐受力。对于饮水,高海拔徒步比低海拔地区需要更多的水,当高海拔徒步开始后,每日饮水4升不算多。

1.3、阶梯习服是预防或减弱高原反应的最有效的方式

大部分人对于海拔米以下高原都能在阶梯习服和药物辅助下适应,但有些人始终都无法适应,若体内缺氧状况得不到及时改善(血氧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属生理应激反应就转变为病理生理范畴,出现重症高原反应,进一步发展可发生急性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医院治疗,贻误会造成死亡。

儿童无法阶梯适应,这是因为即便儿童未出现高反症状,也会导致缺氧性脑病,这个疾病未必有症状,但刚发病时脑CT以及脑核磁共振可以诊断。进而损害智力,这个过程不可逆,到了十五六岁再去高原游玩才比较安全。

这里给大家再举两个例子:

例1:美国人做过两个实验,一个是阶梯习服,一个是直接投放到米扎营。

其中实验对象,都是志愿者,男女、种族、年龄,都考虑到了。直接投放的,大部分很短时间久空运下去了,因为很多人无法适应海拔如此剧烈的增高,诱发很多不良症状。能坚持的,心率非常高,血压不稳。原地扎营休息到第五天全部人的心率才恢复正常。而阶梯习服组,大部分人在到达海拔时能保持正常体征。

为什么选择这个海拔呢?因为相当一部分专家认为海拔是一个重要的临界高度,大部分人只能在此海拔以下进行活动,而这个海拔之上则会对身体造成很大负担及损伤。而更高一点的海拔,比如说海拔米以上,缺氧和低气压对人造成的损伤完全不可逆。

课题组得到一个令大部分户外运动者相当沮丧的结论

如果想尽量降低 性损伤,从海拔到左右,需要7到10天的阶梯适应。

例2:阶梯习服不光对高反有 的预防效果,对急性重型高原病(肺、脑水肿)也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本例为年修建青藏铁路时,某课题组对筑路工人的观察统计结果。他们把数万工人分为两类:进行不同海拔习服的以及不进行阶梯习服的,这两类人 都进入唐古拉山路段的筑路工作。下面请看具体分组以及统计结果(对实验本身不感兴趣的,可以绕过文字直接看结果所在的表格):

将8个施工单位按海拔高度及是否阶梯式习服分为5组,第1组海拔~m、第2组海拔~m,在拉萨(海拔:m)习服1周后分别进入海拔~m现场;第3组海拔~m、第4组海拔~m,在格尔木(海拔:m)习服1周后乘汽车进入海拔~m现场;第5组为未习服由格尔木乘汽车直接进入海拔m现场。所有施工单位到工地后休息3~5天开始工作。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病情况采用例或百分率(%)表示。2结果

年7个月中,共计进入青藏铁路西藏段施工人员名,发生高原肺水肿例(男例,女2例,年龄20-45岁)及高原脑水肿例(均为男性,年龄22-44岁),发病率分别为0.83%和0.70%,随着海拔升高发病率显著增高,海拔米以上的发病率增高尤其明显。位于同海拔高度的习服者与未习服者比较,未习服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前者。见表1;

通过统计学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阶梯习服可以有效降低急性高原病中最为致命的肺水肿及脑水肿发病率。据报道,另有名民工在唐古拉山附近(海拔米左右)修筑公路中,高原肺水肿发病率为9.9%,其工作面与第四组相邻,而第四组的发病率仅为2.2%。

例2的高原习服其实是一种简化的习服,下面我们来讲一讲科学的高原习服方法:科学的高原习服其实从海拔米就开始了,当徒步者进入海拔米后, 每日海拔提升不要超过一千米,且扎营时 下降几百米海拔。这就是所谓“高走低睡”。

且每次扎营后第二天不应拔营,而是多住一两天进行原地高海拔习服。在原地居住的时候,每日进行半天无负重低强度登山拔高,另外半天在营地休息。这样的习服中,无论拔营前进,还是扎营适应,每天的拔高及扎营时降低的海拔,不应死板按照前述去做,而是应该结合营地选址综合取舍。

当然,由于时间问题,现实生活中要这样去习服,大部分人没有这么多假期,因此习服可以简化一些。但是每相邻两个营地之间高差不应超过一千米。并且 能提前到达徒步起点两天到三天时间住下,以适应高海拔。

1.4、高海拔户外活动,感到明显缺氧、心率高到很不舒舒服的程度,应立即静息到心率恢复稳定。

休息多久?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你不能一直让状态良好的队友放慢速度迁就你。一般来说,等到心率下降并稳定几分钟时间后,就可以继续前行。

2葡萄糖

首先要强调的是,葡萄糖治高反是伪科学。当你有严重高反症状时,吃葡萄糖只能加重高反。

因为葡萄糖是能量的前体物质,我们身体通 化葡萄糖获得能量,注意!氧化葡萄糖,氧化!那么葡萄糖在高原是干嘛用的?它可以帮助你克服因高原消化抑制引起的无力和头晕。

高原消化抑制:相当一部分人进入高原后,除胰蛋白酶分泌提高外,其它消化酶类以及各类消化液的分泌都显著降低,这就是高原消化抑制。它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多糖类的物质比如淀粉、糊精我们难以消化了,这类物质难以消化直接导致我们血糖降低。

有些生物学的好的童鞋可能要提到肝糖原,但是:缺氧让你的肝脏停止分解肝糖原,你又缺乏外来糖分补充的话,你血糖在几小时或十几小时之内就降低到一个挺危险的地步。这个时候不可以贸然地吃葡萄糖!!!

在高原怎样吃葡萄糖呢?

2.1医院吸氧时。

此时不用你说,医生会给你挂葡萄糖水,因为你吸上氧气了,你不缺氧了,你有大把的氧气来氧化葡萄糖。

2.2在营地静息足够长的时间,徒步带来的缺氧感显著消失,心率回归正常后。静息态的人,生化需氧量降至 ,你应该有多余的氧去利用葡萄糖。

3维生素和 酸

不管有无高反,你在高原消耗的维生素是平时3倍,因此你体液里的维生素会迅速降低含量,有些 酸甚至消失,所以你还要补充三倍的复合维生素以及常见 酸,尤其是酪氨酸。

4急性重型高原病

包括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脑肺混合型水肿。

前面讲高反时讲到阶梯习服不光是预防高反的 策略,也是预防急性重型高原病的 策略。

肺水肿与高反有一定关系,但并非每个有严重高反的徒步者、登山者都会进入肺水肿阶段,而且这个比例还比较低。但是肺水肿一旦发生,对我们生命的威胁非常大。肺水肿是高原反应的 状态。往往在夜间扎营睡觉后发生,严重时可以一夜致死。肺水肿如何判断?肺水肿很多症状和高反分不清,但有一点,高反严重了,静息一段时间比如一小时,就会很大程度缓解。而肺水肿呢,静息呼吸困难、仰卧呼吸困难。注意,只要你静息及仰卧几乎无法呼吸,那么肺水肿已经相当严重了,因为你肺泡里有大量积液、肺动脉里甚至有血栓,而肺主动脉的异常高压会不断加重积液。

如何自救或救助他人:

口服氨茶碱片剂,降低肺主动脉压。口服呋塞米(速尿)通过排尿来降低肺泡积液。同时,大量喝水有助于降低肺部血栓,在高原肺水肿治疗中,发现喝水与水肿并不矛盾。病患需 静息,头高脚底,如果有简易装氧气应全力供给肺水肿病患使用。因严重肺水肿病患的转移无法自行解决,领队需用卫星电话呼叫救援。

脑水肿和高反无关,其致命性不亚于肺水肿。

症状上高原脑水肿临床表现为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的头痛,呕吐,嗜睡或烦躁不安,共济失调和昏迷。根据该症的发生与发展,有人将高原脑水肿分为昏迷前期(轻型脑水肿)和昏迷期(重型脑水肿)。所谓共济失调可以理解成肢体动作失调。仔细观察很容发现。

如何自救或救助他人:口服 唑胺、地塞米松、呋塞米皆可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但要特别注意由于脱水和利尿过度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病患需 静息,头高脚底,如果有简易装氧气应全力供给脑水肿病患使用。因严重脑水肿病患的转移无法自行解决,领队需用卫星电话呼叫救援。

特别注意:以上谈到的药物都有其副作用,特别是地塞米松,为人工皮质激素,有多种副作用,选择权在自己,不良后果自负。

END

纯洁的铁蛋

科学户外,健康户外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贵阳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用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dlfb/304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21020411号-16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