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历史的回声孟庙孟府游记

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亚圣庙,又称孟庙,位于山东邹城市,是历朝历代为祭祀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名轲,字子舆,前72-前)而建,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与孟府、孟林并称“三孟”,与曲阜“三孔”珠联壁合,成为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之一——上周六(10月21日)赴邹城参加同事女儿喜筵,得便前往瞻仰亚圣风采,领略孟子思想,浏览千秋往事,是为记!

亚圣殿红墙碧瓦(孔庙大成殿红墙金瓦,为帝王待遇;孟庙为亲王待遇)。正面重檐之间高悬一匾,上书“亚圣殿”楷书贴金大字。正中门额上挂“道阐尼山”横匾一块。殿内承以八根巨型朱漆木柱,迎门正面两柱挂以一幅巨型抱柱对联,“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切同禹颜”,对联和门匾都是清代乾隆手书。殿内供奉孟子头戴九旒王冠塑像,塑像面部眼袋纹路过于明显,同事小张姑娘开玩笑说:“老夫子那时就戴上眼镜了,更显示出文化人的味道了!”哈哈——仔细看看,还真有点像!

孟庙正南门为“棂星门”(曲阜及各地文庙亦建此门)——“棂星”即指天上的天镇星,天子祭天必先祭棂星,孟庙第一道门以“棂星”命名,含有尊圣如天之意,古代除农历二、八月祭祀孟子大典之日,或帝王钦差前来拜谒孟庙之时,才开此门,平时闭门不启。现为进入孟庙的正门——门以棂星命名,象征着孟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天镇星相比,又意味着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统一于儒学的门下。

进得棂星门,亚圣庙石坊为第二进院落门坊,顶端饰以古瓶、云朵、类似华表,正中坊额镌刻楷书“亚圣庙”字——导游介绍,在文革期间为避免被破四旧的红卫兵损坏,时任文化馆长急中生智,在牌坊两边石柱上用红漆书写伟人诗句,“四海风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急”一联,得以侥幸,至今尚有漆迹。

门内左右各一坊,左坊名“继往圣”——意为“继孔子之圣之”。

右坊名为“开来学”——意为“开未来儒学”。

第二进院落的砖铺甬道两侧尽是古老的苍松翠柏,往北仪门,又叫“泰山气象门”,取义于程颢之说:"仲尼天地也,颜子和风庆云也,孟子泰山之气象也。”

亚圣殿后面“亚圣寝殿”,为祭祀孟子夫人田氏的专祠,现为“孟子平生事迹陈列馆”,殿前露台和甬道之上的三棵古桧树,为北宋宣和年间所植,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现依然青翠蓊郁——馆内陈列了孟母三迁教子、孟子生平主要事迹、孟子仁政和民本思想以及思孟学说对后人的影响,还穿插了朱元璋怒迁孟子出文庙等历史传说。

孟子圣迹展,讲述了孟子周游各国的经历和他的政治主张。世称孔孟孔之道,慧哥以为有两者并非一脉相承,颇有区别:孔子重礼,孟子重义——孔子遇到无道国君,采取的是非暴力不合作方式,是个老好人,“道不行,吾乘桴浮于海”重;孟子则更富于民主和斗争精神,讲是非曲直,认为梁惠王“不似人君也”,“君之视民如草介,君之视君如寇仇”,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本文只述景,不论政,暂且略过。

寝殿西侧为建于清同治十二年(年)的焚帛池,即孟氏后裔祭祀时焚烧祭文之所。

孟庙东路,步入启贤门,甬道两侧碑碣林立,是孟庙各类石碑集中存放的地方,俗称“孟庙碑林”——这里保存着历代至民国各代碑刻00余块,大多完好,偶有修补,碑刻书体精美,楷、草、隶、篆各体具备。其中集王羲之书《邹县重修孟庙碑记》,位于致严堂院门前西侧,碑身刻行书碑文15行,具有较高的书法价值——穿越历史,我仿佛看到一群石匠正用粗糙而智慧的双手,举起斧凿,在火星四溅中,留下了这千年不朽的文字,刻下了这凝重苍劲的风骨。

导游介绍八思巴蒙文碑刻。

孟子的伟大,更得益抚养教育他成长的伟大的母亲——仉氏(音Zhang,三声。如果没有这伟大的女性,许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姓氏的读音)。孟母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后人把她与“精忠报国”岳飞的母亲岳母、三国时期徐庶的母亲徐母,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贤良三母”,孟母位居其首。

明万历十二年(年)孟庙立有“祭孟母古碑文”,为时任山东巡抚、监察御史钟化民所立,石碑《祭孟母文》高度评价了孟母的“子之圣即母之圣”,认为正是孟母的谆谆教诲、耳提面命,才使孟子最终成为一代亚圣,也成就了孟母古今以来“母教一人”的家庭教育典范。孟母早在唐代即辟有专祠岁祭,宋代被封为“邾国宣献夫人”,清乾隆三年(年),加封为“邹国端范宣献夫人”,意为所有母亲的榜样。

“母教一人”碑——孟氏三迁宅已荒,至今犹说断机堂——民国十四年(年,张宗昌派毕庶澄驻防邹县,负责邹县临沂两地的军务。毕庶澄出身乡绅世家,举止儒雅,文墨俱佳。治事期间拜谒孟母祠,陪同的奉祀官孟庆棠和县知事尹祚章请毕长官留份墨宝。毕庶澄从书案上取了一只斗笔,铺了一张八尺的洒金宣,写了“母教一人”四个字。每个字有一尺半见方,刚正有力,气势雄阔,墨气淋漓。尹祚章当即安排人要将四字摹勒上石。

孟庙奇观除了碑林,当数葱笼茂密的各种古树了,为孟庙平添一份沧桑悠远、大气沉稳之意。树种多为松桧和侧柏,又有银杏、古槐、紫藤等点缀其间。这些树木,冬夏长青,形状特殊别致——树以形名,古柏抱槐、藤系银杏、洞槐望月、乌龟爬树、银蛇出洞……惟妙惟肖。

据导游介绍,这些古树树龄都在-多年之间,每棵树上均有不同颜色的铭牌标识,年以上者为红色铭牌,年以上者为绿色铭牌。

洞槐望月位于焚帛池门外西侧,是一株唐代栽植的国槐,距今一千余年,树身已损毁过半。据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嫡孙孟希文说(明朝中期人)曾透过树干上自然形成的孔洞看到月亮,使“洞槐望月”成为孟庙的一大景观。

“乌龟爬树”是一棵余年古柏上长出的树瘤,形状像一只爬在树上的乌龟。

“银蛇出洞”是一棵古柏上探出的树枝,像极了一条昂首吐须的蟒蛇。

从孟庙出来,又来到一墙之隔的孟府——这星孟子嫡系后裔居住的宅第,又称亚圣府。前后七进院落,为前堂后寝式,有楼、堂、阁、室间,共占地约60余亩,是国内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整、较为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古建筑群和封建地主庄园之一。

孟府大堂檐下正中悬挂着“七篇贻矩”金匾,为清雍正皇帝手书。“七篇”指的是《孟子》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腾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其用意是告诫孟家后代要用孟子的《七篇》作为孟家后代言行的准则和行动的规矩。门下两侧廊柱上楹联曰“继往开来私淑千年承燕翼,居仁由义渊源百代仰先烈”。

大堂高大宽敞,是孟子嫡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开读诏旨、接待官员、申敕族规家法、处理公务之所,大堂内正中,设有高出地面的木制暖阁,内设公案,案上摆放着文房四宝、签筒、印合。两侧陈列亚圣公府嫡系传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出行时用的“肃静”、“回避”、“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亚圣奉祀官”等牌匾和旗、锣、伞、扇等各种仪仗。

大堂前面有一片高出院落的方形露台,名曰丹墀,丹墀的东南角,设置有“日晷”;西南角,设置有“嘉量”,完全仿效皇宫的格式。

孟府二门正中门楣上横书“礼门义路”四字,取义于《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孟府世恩堂即孟府内宅,是孟氏嫡系后裔翰林院五经博士居住之处,堂内陈列着家具、字画、照片等珍贵文物。现院内植有荼糜、石榴、核桃等,典雅幽静。

孟府感恩堂主题是“感恩母亲、回报社会”——堂内书声琅琅,门口悬挂“党员教育示范基地”等牌匾。

孟府习儒馆是仿古代私塾学堂模式,是讲授《孟子》等儒学经典、发掘传统文化、宣传、传承国学精神的地方。现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学科研基地、山东大学教学科研基地。

孟府还是一座花园式建筑,据说七进院落都有花木点缀——由于我们来的季节不对,只看到参天的皂角树和残败的月季花以及处处竹林,并未看到妖娆迷人的烂漫樱花和洁白如雪的千年流苏盛开的奇观,殊为遗憾。

孟府见山堂坐落于厅堂西边,为一曲尺形与众不同建筑,是孟氏后人招待和酒宴客人之所,寓意开门见山,与见山堂相对的月门口,竖着一块如意的太湖石。

孟府的部分景点已经采取商业化运营模式,为游客提供体验服务——同事们兴致勃勃地体验了一次射箭之术,射手距箭靶约10米,惜乎多未射中,由此可以想像古代百步穿杨的神箭手该是什么样的存在!

…………

漫步在孟庙孟府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千年的历史沉淀和儒家文化的熏陶,在这里,我们可以聆听到千秋往事的回响,感受到古人对道德、智慧和仁爱的崇尚。

伟哉,孟子!美哉,孟府!善哉,孟庙!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dlfb/152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21020411号-16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