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莒字三千年,还有四千年银杏树王,
#“礼·遇中国”#
一个“莒”字三千年,还有四千年银杏树王,五千年原始文字
莒县是日照市的一个下辖县,历史悠久,文韵深厚。莒县的历史和人文地位可以用一个年,一个年,一个年来总结——
莒县春秋时期曾为莒国,经历数千年沧桑和岁月洗礼,一个“莒”字贯穿多年始终未变。莒国故城面积大,“其城三重,内城方十二里,郭周四十许里”,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一座古城。城池坚固,《左传》记载,公元前年,燕国大将乐毅伐齐,连克70余城,唯莒与即墨不下。莒国古城古老的历史遗址仍在,一直保留着部分春秋时期的古城墙,元朝和明清时期曾多次修复城墙。如今,一座投资44个亿的莒国故城修复项目正在建设中,很多重要建筑已经封顶,即将重现春秋霸主的辉煌。看明清到北京、看唐朝到西安、看宋朝到杭州,下一步看春秋就到莒国古城,莒国古城要在全国叫响“春秋莒国”“毋忘在莒”品牌。
中华历史悠久,千年银杏并不稀奇,但在位于莒县定林寺寺院正中矗立着的这棵银杏树,绝对称得上天下第一。“天下银杏第一树”,高24.7米,粗15.7米。早在春秋时期,莒、鲁两国曾会盟于银杏树下,它见证了“大树龙盘会鲁侯”的历史瞬间。几千年来,这棵古老的银杏树,经历了几十个朝代,见证的历史的兴衰,一言不语,笑看苍天。如今依然参天而立,形如山丘。
莒文化与齐文化智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中华文明的号角最早从这里吹响,最早的中华文字从这里诞生。陵阳河出土的距今年的大口樽陶文是中国最早的原始文字,比甲骨文还早年,自然也把把中华文明史上推了多年。莒州博物馆是山东省三大县级博物馆之一,馆藏文物2万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多件。当然,镇馆之宝即是这尊大口樽陶,高52厘米,口径30厘米,壁厚3厘米。上面刻有“日月山”形图像文字。上边的圆圈是太阳,中间的半圆是火苗,下边的五个尖是山峰。据考证,这是古人在山顶点燃柴禾,举行祭祀太阳的仪式,反映了古人类对太阳的崇拜。与此图像文字同时出土的还有二十多个图像文字,这些文字是迄今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图形文字。
“毋忘在莒”的历史典故颂扬海内外。春秋时,齐国公孙无知杀死哥哥齐襄公,自立为王,襄公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外逃避难,后来,公孙无知被杀,两位公子都要回国。后来公子小白设计提早回国,登基为王,就是齐桓公。这个故事几乎人人都知道。后来在一次宴会中,鲍叔牙对齐桓公说,希望您不要忘记逃亡在莒国的情景,齐桓公虚心听言,终成春秋霸主。也是一个成语,比喻不忘本,不忘记之前的艰苦岁月。“毋忘在莒”对大陆人来说稍显生僻,但对生活在台湾的人们来说可谓耳熟能详。因为蒋介石自年败退台湾以后,基本以“勿忘在莒”为座右铭,金门岛一座“莒光楼”,楼内有“勿忘在莒”匾额,“莒光楼”已成为岛上著名观光景点。
我国第一部文学评论专著《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为南北朝时期东莞莒人,晚年在浮来山定林寺居住、校经。
中国共产*的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是莒州北杏村人。
莒县是原中共中央*治局常委宋平的故乡。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zwwh/11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