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禅林后有边,银杏还在禅林前

本篇分享中药:白果

银杏,又名公孙树,缘于其生长缓慢,种植20年后方能结果,40年后才进入盛果期,爷爷辈的种树,到孙子辈的才能享受果实,故有此名。根据古生物等学科的研究,银杏最早出现于三亿多年以前,并且曾经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许多地区。直到大约50万年前,由于第四纪冰川的原因,地球变冷,许多与银杏同时代的都绝种了,银杏这一物种在很多地方也都灭绝了。只有在中国的部分地区,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银杏才得以保存,成为我们今天所称的“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猫”。

银杏树龄很长,全国各地有不少千年以上的银杏古树。郯城县新村乡有一棵银杏树相传是商代所值,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当地人称为“老神树”。近年来,由于银杏巨大的药用价值,这一树种更是得到大量栽种。银杏在药用时常称为“白果”,对于其名称,《本草纲目》说到:原生江南,叶似鸭掌,故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

白果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的止咳平喘药。

甘、苦、涩、平,有*;归肺、肾经

敛肺定喘,收涩止带,缩尿

1.喘咳气逆,痰多

本品味涩收敛,善于敛肺定喘,且有一定化痰之功,为治哮喘痰嗽之常用药。治疗喘咳由风寒引发,且见恶寒发热,常与麻*、甘草同用,如鸭掌散;若外感风寒而内有蕴热之喘咳痰*,常与麻*、*芩、桑白皮等同用,如定喘汤;若肺热燥咳,喘闷无痰,常配伍天冬、麦冬、款冬花等养阴、润肺药;若肺肾两虚之喘咳,呼多吸少,常配伍五味子、核桃仁等药,以补肾纳气,敛肺平喘。

2.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本品味苦除湿,味涩收敛,故能除湿泄浊,收涩止带,固精缩尿止遗。如治下元虚衰,带脉失约之带下色清质稀,常配伍莲子、山药等以健脾益肾止带;若脾虚夹湿热下注,带下色*腥臭,常配伍芡实、山药、*柏等,以健脾化湿,清热止带,如易*汤。治小便白浊,常与萆薢、益智仁等同用,以分清别浊。治肾气不固而梦遗滑精,或小便频数,遗尿,可单用或与熟地、山茱萸、覆盆子等补肾固涩药同用。

煎服,5~10g。

本品生食有*,不可多用,小儿尤当注意。

甘草才疏学浅,如有错误或不足之处,还望海涵,请各位多多指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zpjs/739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21020411号-16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