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杏
宋代的晁补之曾经写过关于扬州的诗,里面有两句传唱至今“五百年间城郭改,空留鸭脚伴琼花”。很多人乍一看这首诗,懵了。其实此鸭脚非彼鸭脚。
这里的鸭脚是指银杏,在宋朝以前,银杏其实被叫作平仲、文杏,并没有什么银杏、鸭脚的称呼。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关于银杏的记载很少,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司马相如写的《上林赋》里有提到“华枫枰栌”,唐代颜师古对其进行标注:“枰,平仲木也”。而西晋左思《吴都赋》中有“平仲桾櫏,松梓古度”,唐代李善编撰的《文选》一书中记载“平仲之木,其实如银”。初唐诗人沈佺期也写过“芳春平仲緑,清夜子规啼”。关于文杏的称呼,也是自汉代就有,同样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中有提到“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同样汉代的《西京杂记》卷一:“初修上林苑,羣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杏二:文杏、蓬莱杏。”而在徐州的汉画像石,其中有银杏的就有16幅。像《六博图》、《舞乐图》《银杏神兽图》、《竹林七贤画像砖》都有银杏树。后来唐代以及宋代甚至清朝都有诗人使用文杏来称呼银杏。比如:唐代王维的《文杏馆》,唐代李商隐《越燕诗》之一:“卢家文杏好,试近莫愁飞。”清代杜岕《游白燕庵》诗:“雕鏤饰文杏,彩笔夹歌謳。”而鸭脚这个称呼出现在宋代。北宋阮阅撰写的《诗话总龟》中首次记述:“京师旧无鸭脚,驸马都尉李文和自南方来,移植于私第,因而着子,自后稍稍蕃多,不复以南方为贵”。南宋陈景沂编撰《全芳备祖》一书中提及,因百姓将鸭脚人贡,皇帝品尝后大加赞扬。惟鸭脚名称不雅,改呼银杏。明代王象晋撰《群芳谱》,书中果部记述有“银杏,一名白果,一名鸭脚子,处处皆有,以宣城为盛”的记述。像文章开头的鸭脚即指银杏。
元代王祯编撰《农书》(年)中有“银杏之得名,以其实之白”、“鸭脚取其叶之似”、“其子至秋而熟……果如绿李,积而腐之,唯取其核,即银杏也”。明代的诗人刘熠写过一首诗《赠古泉上人》:
满园银杏落秋风尽日苔阶闲不扫露冷莲塘问远公花深竹石迷过客
银杏的另一个称呼公孙树则出现在明代。明代周文华编著《汝南圃史》一书第四卷(木果部)始有“公植而孙得食”的记述,因称银杏为公孙树。中国多数植物学家从史书中找到根据,认为公孙树即银杏树。
而对于白果的称呼,始见于14世纪吴瑞所著《日用本草》一书。明代李时珍(年)在其《本草纲目》中释名白果,“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人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iandiangame.com/zpjs/10025.html